清水师提督
许松年近亲考
■许希濂
笔者是清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嫡长子锡麒裔孙,世居水心街的原提督府许氏大院主屋。上世纪40年代,我还是孩提时,曾见过家里的西轩厢房摆设着祖辈的遗物及各种谱本,每年逢农历六月初六都有一次庭晒。
那时,我年幼无知,对圣诏、字画、谱牒之类文物一知半解。听祖父母辈说,祖上几代的身份、官职及逸事。这使我耳濡目染,略知一二,并不详尽。令人费解的是,在查阅现有的瑞安及浙南各地的许氏宗谱,仅记载到许松年止即断层。关于他的嫡亲及内外近亲等皆为一片空白,并无续谱。究其原因,皆因原珍藏在我家的《清·道光二年许氏宗谱》、光绪年间的《许氏宗谱》、民国初年续修的水心街《许氏家谱》等,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抄被焚,所有谱本荡然无存,消失殆尽。
近年来,搜集整理许松年的史绩时,在历史文档、碑记、墓志及与其有的姻亲关系姓氏族谱中,有关他的近亲,直亲和外亲等逐渐浮出水面。之后,我对有关资料进行调查考证,终于得出了较为清晰的脉络。
许松年祖父辈身份
许松年出生于世习儒业的书香门第,他弃文习武,入营效力。因屡立战功,由千总、参将、总兵累官至水师提督。随着他的官职攀升,他的长辈身份也起了重大变化。
在许松年自撰的年谱中,有对其祖父之辈身份的记述:“祖竹庵公,讳宗卫,父净斋公,讳灏,皆邑文学官,赠为松年官。”可见,他的祖父都是儒生出身,松年居官后,朝廷赠封他们相应的官衔职称,这在《清·嘉庆瑞安县志》“赠封篇”中得以证实。《清·嘉庆瑞安县志》“武职篇”中载有“许松年现任金门总兵”。
按清廷的惯例,凡现任为官者,其祖父辈皆赠封同级官衔(虚职)。嘉庆瑞安志“赠封篇”中有明确的记载“许宗卫、松年祖,邑诸生貤赠镇海守备。许灏、监生松年父、貤赠定海游击。许芝隽,松年兄,貤赠定海游击。”
另据《瑞安文徽》(卷六)所载的《提督许松年二代诰命》诏书,在道光元年许松年擢升福建水师提督时,其祖、父二代的赠封品位亦随之上升,皆封振威将,祖母、母亲皆赠一品夫人。
许松年子女状况
上世纪50年代初,水心街《许氏家谱》遗失后,目前瑞安各地重修的许氏族谱,均未见松年之后裔入谱。其实许松年直系后代大有人在。据我所知,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水心街至会文里一带的许宅大院、泥墙屋、许氏旧宅里,聚族而居的都是其嫡系后裔或其从亲许延年(松年兄)的后代,计有20多户。
1949年后,其部分后裔赴台或移居海外。1957年,许宅大院为草席厂所用,许氏家族全部迁出,其后裔散居在全国各地和海外,遗留在瑞安的不多,目前在水心街巷尚有几户。
许松年在自撰年谱中,对其子女出生年月或女儿姻亲都有明确的记载。
1、“嘉庆二十年(1815),四十九岁,是年五月十一日妾陈氏孪生二男,长锡麒、次锡麟,十月六日,妾又生男锡桢。”
2、“道光四年(1824),五十八岁,是年九月十三日,妾戴氏生男锡祥。”
3、“嘉庆九年甲子(1804),三十八岁,女湘莲嫁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之子,遂结为儿女姻缘。”于是,许、李二家结为秦晋。
4、道光廿四年(1844)四月,杭州名士邵懿仁,应松年次子锡麟之请,为其父作墓表,全称是《前福建水师提督许公墓表》,该墓表最后一节中载有“公,子四人。锡麒、锡麟、锡桢、锡祥,皆侧室出。”可见,其自序和墓表所载子女情况完全相符。
5、上世纪80年代,我叔父许砥中在万松山重修祖父巨善(锡麒孙),从祖父善臣(锡麟孙)的坟墓时,发现旧墓志中刻有“曾祖父小候(锡麒子)、从曾祖父小薑(锡麟子)皆世袭云骑尉。”字样。
此外,在台湾《国史馆·许松年传》一文中,亦有记载松年三个儿子的事略。
综有关材料的梳理,许松年的直系后裔可分四个支脉,即按房头分别将其后世传承、以及分布状况理清,是为考证许松年近亲和后裔传承的重要线索。
许松年直系后裔的传承概况
目前考证核实,许松年的直系后裔几乎都是他的长子锡麒和次子锡麟的后代,也就是说,只有这二个支脉的谱系完整。其他二个支脉失联,他们后代何在,尚待再考。
长房:许锡麒(1815-1859),字佩鸣,松年之嫡长子,世职云骑尉,授平阳守备。清咸丰八年(1859),奉命入编浙军。是年,清军与粤军(太平军)李秀成部作战时阵亡,卒于杭州,衣冠葬仙降江溪方额底许宅山。
锡麒娶瑞安城邑林宅巷洪孝廉叙堂(洪守彝)之女,单生一男,字小候。小候亦是单传一子,字巨善,无嗣,由堂娃(善臣之次子)即我的父亲天牧过继,是为许松年的第五代后裔,皆世职云骑尉。
记得小时候听祖父母辈说起,宣统元年(1909),11岁的父亲在受封仪式时,曾戴过红顶骑马游行,不慎从马上跌下,眼睛受伤,留下眼疾。3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庭覆灭,封建世袭制取消,家父逐由封建贵族阶层蜕变为民国时期的士绅阶层。
家母张氏出身城邑大隐庐的书香门第,生我兄弟姐妹7人,是为许松年的第六代后裔。如今我们的孙辈已是第八代后裔。
二房:许锡麟(1815-1868)字嶽生,世职云骑尉,候选州同,同治八年卒于瑞安,墓葬万松山。许锡麟娶城邑举人鲍作雨之女,生一男、字小薑。小薑亦单传一子,字善臣,号寿楣,邑之庠生。善臣娶城邑殿巷毛氏,生八子一女,他们分别是:绥之(慕远)、天牧、烈夫、叔谦、云飞、砥中(许尚)、宝仁、德仁、玉如(女),亦是松年第五代后裔。其中,绥之、烈夫、云飞、砥中等人是民国时期在瑞安或福建、台湾等地军政界、学界、工商业界的知名人士,该支脉的一些房头已延续至松年的第九代。
上世纪70年代,松年第六代后裔,即与我同辈的还有30多人,目前尚健在的,居大陆各地和台湾的还有10余人,皆年逾古稀,年龄最大的91岁。其第七代、第八代人数居多,分布面广,除温州、瑞安外,较多的分居在江苏、安徽、上海、辽宁、内蒙、台湾及旅居海外的美国、荷兰等地。
三房:许锡桢(1815-1860)世职云骑尉,处州守备,咸丰九年(1860),与太平军浙西会战时战殁,墓葬方额底许宅山。许锡桢娶清著名易学大师端木国瑚之女端木顺(清代瑞安女诗人),后世失考。
四房:许锡祥(1824—?)世职云骑尉,议叙温州千总,娶城邑所坦街金家之女,延二代后亦失考,该二房的后世传承待调查核实后续谱。
内眷三代皆诰赠一品夫人
据有关文献显示,松年的眷属:他的令堂张氏太夫人、元配胡氏夫人及女儿湘莲三代,在清道光和咸丰年间皆诰赠一品夫人。
1、张氏太夫人(1729-1811)嘉屿乡人,道光元年(1821),许松年擢升为福建水师提督,是年八月,张氏诰赠一品夫人。她是嘉屿乡何村人氏,出身门第等仍是一个谜团,多次调查未果。
2013年春,据玉海文化研究会叶伟东提供的信息,高楼镇湖石村的村史馆里尚保留着一块嘉庆二十二年(1817)许松年手书的匾额。闻讯后,我即赴当地进行仔细考证,此匾横书“松盛兰馨”四个字,右署“直隶天津新设水师总兵许松年”,左署“贺乡贤张成聪九十荣属”。虽经历200年,字迹仍十分清晰,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揭开张氏太夫人身世之谜的证物。
身居高官的许松年为何给一个山村耆老写寿匾?我查阅了湖石张氏宗谱,载有张成聪其人,嘉屿湖石村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谱载他授八品迪功郎,为当地望族。而张氏太夫人亦嘉屿乡人,生于雍正七年(1729),她的年龄仅少成聪二岁,可见张氏太夫人应是乡贤成聪之胞妹,松年与他是甥舅关系。
2、许松年元配夫人胡氏,来暮乡坎头(今仙降江溪)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道光六年(1827),松年病卒,奉上谕谥号忠靖,妣胡氏夫人诰赠一品夫人。
关于胡氏夫人的家世,松年在其自序年谱中记载:“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二十二岁,先君子命松年入营效力,十一月娶同邑坎头贡生永昌公第三女。”又据坎头《胡氏宗谱》载:“永昌公,字盛世,乾隆岁贡,三女嫁福水师提督许松年……”两者所载的胡氏身世十分清楚,无可置疑。
此外《胡氏宗谱》还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史事,“胡氏夫人的季弟胡志魁,太学生出身,松年任福建水师提督时,他与邑人鲍作雨被邀为军事参赞(慕僚),协助管理军务和起军文告等事务,是许提督军务的得力助手,直至松年逝世后他才回故里,息影家园,以耕读自娱。”
许家和胡家一直保持表亲关系,在上世纪40年代交往密切,最近在上海退休的胡氏六世裔孙胡培利先生来函说,昔年坎头关公庙前路亭内《浩气凌霄》的亭匾是松年长子佩鸣所书,可惜在上世纪80年代重修庙亭时未能保留。
3、松年之女许湘莲,为元配胡氏夫人所生,婚嫁水师名将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之子李廷钰。廷钰亦与其父亲、岳父一样,也是清代水师名将。福建《同安县志》载:“李廷钰(1792-1861),福建厦门同安马港镇后滨村人,中国名将李长庚之子,字润堂,十二岁承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历任南昌副将、九江镇总兵、广东潮州镇总兵,浙江提督和福建水师提督等职,咸丰十一年病逝,卒于泉州,追赠二等伯爵,元配夫人许湘莲诰赠一品夫人。”如今,李伯爵府旧址仍在泉州市玉犀巷的仙窟桥畔。
李廷钰还是鸦片战争时著名爱国将领,1839年6月,随两广总督林则徐,率亲兵在虎门滩头监督销烟,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次年6月,又奉林则徐调遣率部驻守虎门威远炮台,与驻守靖远炮台的虎门总兵关天培并肩战斗,英勇抗英军进攻。关天培为国捐躯,廷钰亦弹尽粮绝,被迫撤退。后因禁烟和抗英之事得罪投降派琦善而被撤职,直至咸丰三年(1853)重新启用。
另据现存的许松年自撰的《许乐山自序年谱》和世界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官德主编的《世界许氏大宗谱》等谱谍记载,许松年是宋忠简公、右承、资政院学士许景衡之廿一世孙。此说与玉海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光明近作《福建水师提督许公松年祖系考》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