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乡村医生姚忠:
以一人之肩担起全村人的健康重任
■记者 陈丹丹
一个人,扎根乡村,奉献基层。
一颗心,救死扶伤,执着为民。
他说,扶贫救急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医者仁心是每个医生对这份职业的敬畏。
他就是现年68岁的湖岭镇下林坳村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姚忠。
从湖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退休的姚忠,2013年9月接到市卫生局的退休返聘邀请,来到了下林坳村,以一人之肩担起了全村人的健康重任。一年多的坚持不懈,也让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村民建立慢性病档案
在湖岭镇南部,有一个风景秀丽的下林坳村,在册总人口为700多人。但由于土地稀缺,且无工矿企业,所以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经商、打工,留下了部分老年人和儿童,常住人口300多人。
进驻下林坳村村卫生室后,姚忠利用3个月时间对全村进行了全面的入户摸底调查,得到的结果令他担忧: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健康知识匮乏,特别是保健意识更差,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
53名高血压患者、13名糖尿病患者……采访时,姚忠对村民的慢性病得病情况了然于胸。而这些就是他平时挨家挨户地去调查,搜集整理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慢性病档案时掌握的。
在这份慢性病档案中,记者发现,每个患者都有随访的联系电话,姚忠会定期为他们检查,提供治疗和康复方案。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到患者家里进行检查、督促、询问,并给他们称体重、量腰围,做好登记。
一年多来,下林坳村再没有中风病例出现,全村高血压患者中有7人血压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中有3人血糖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的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
变“治病”为“防病”
姚忠说,在基层为患者看病不像在大医院,由于设备等限制,遇到的挑战是既多又复杂。所以,引导村民把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预防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姚忠组织开展了《走向健康的明天》主题讲座,在会上主要讲述了“什么叫健康和亚健康、影响健康的基本因素、怎样才能健康”等主要问题,使村民懂得了自我保健知识和防病知识,启发很大,影响很深。
此外,姚忠还向村民们发放了《知识带来了健康》与《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读本,正确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除了提供正确的引导,姚忠还甘愿为贫困村民跑腿,寻求帮助。在一次入户调查中,姚忠发现一位叫卢建安的瘫痪病人,家境贫寒,且生活不能自理,还需要两位年迈的父母照顾,这让姚忠为之动容。为了给卢建安筹集资金,他曾多次到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并两次送他到上海医院检查,给予后续的护理。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不仅要靠医生的医疗技术,更要靠高尚的医德。”谈起多年的行医路,姚忠坚定地说,虽已年迈,但他还要将这乡村之路继续走下去,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