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太”试水“小而美”,能否开启新时代
业内人士:实体百货需重新拓展营销渠道,打一场客户“攻坚战”
■记者 陈成成/文 孙凛/图
百货店将转型为个性馆。最近,若经过虹桥路,总会被开太百货瑞安店花枝招展的门面所吸引,忍不住多看两眼。“转型为名媛馆?那是女性商场吗?”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开太百货瑞安店于2004年开门营业,终结了瑞安没有大型百货零售业的历史。如今,这家12岁的百货店要变身,意在何为?这是否意味着瑞城百货行业的新业态即将开启?
打造专业馆 顾客怎么看
近日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开太百货瑞安店三楼绅士休闲馆。这里的情况有些复杂,大部分柜台被蒙上“正在装修”的塑料布,几个柜台则挂出“清仓处理”的牌子,最低折扣低至1折。下午14时许,尽管是上班时间,但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慕名前来选购。
市民王先生在女友的陪同下,挑了几件春装,“1至2.5折,非常实惠了,这样的价格即使在网上也买不到。”看得出来,王先生对此次购物非常满意。“以前也曾来百货商场买过衣服,但次数不多,现在买衣服的渠道太多了,我不会拘泥于哪种形式。”王先生坦言。对于男性而言,很多人可能并不在意逛街的过程,他们更看重的是“结果”,在他们眼里,可能商场与超市并没有区别,只是出售的物品不同罢了。
而很多女性消费者,对于开太百货的这次转型却持支持态度。“把三楼的男士馆全部撤离,这就意味着,女装的选择又多了。”市民何小姐是一名网购族,她说,网购一段时间后发现,与其在网上买便宜却不合适自己的衣服,倒不如在商场里好好试了再决定买不买。因此,她一改前几年“几乎不逛商场”的习惯,又时不时地压马路了。“其实做这样的改变挺好的。”市民杨女士说,相比起女性,男性的消费能力要差一些。
当然,也有消费者对开太此举表示疑虑,认为他们这样做,顾此失彼,难免会流失一部分男性顾客。
与电商竞争,紧抓“线下体验”增长点
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电商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一些传统百货业先行者正千方百计探索解决方案,很多百货行业都想到“扩容”,增加新业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近年来,不少城市兴起一批城市综合体,集吃喝玩住为一体,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力求“大而全”。
而开太百货瑞安店此举,与这些“大而全”的百货新业态不同,另辟蹊径走全新之路。开太百货瑞安店总经理蔡文洁说,在做这个“变身”决定之前,他们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
“客户是零售行业真正的驱动力,及时关注潜在的有效客户和流失客户,为每个客户提供不同喜好的产品,是零售业行之有效的手段。”蔡文洁说,为了应对电商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他们不是没有想过“扩容”,但以瑞安目前的情况看,根本找不到理想的地段与面积;退一步讲,开太百货瑞安店落户瑞安10多年,虹桥路这个黄金地段,他们也不愿轻易舍弃,权衡利弊,因为门店面积有限,只能从自身特点出发,打造精细小百货。
“既然没有办法‘大而全’,那就来个‘小而美’吧。”蔡文洁说,任何一个销售业态都会扮演自己的角色,即使电商发展势头再迅猛,但消费者还是需要线下体检,这就是百货业的增长点,而他们只有抓住这个增长点,才能迎来新一轮发展。
蔡文洁认为,电商和实体百货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一旦全渠道零售时代来临,就需要零售业重新拓展营销渠道,打一场客户‘攻坚战’。”
据介绍,开太百货瑞安店原男装品牌占了3成。新亮相的名媛馆,汇聚了60多个都市名媛服饰、鞋包、化妆品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百货业的转型方式包括三种。第一种走专业化的道路,比如广百百货推出黄金大厦、健康大厦;第二种为购物中心化;第三种即奥特莱斯化(即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购物中心)。对于百货业最常采用的购物中心化转型,业内认为,一方面国内的购物中心业态在数量上已呈现出整体饱和的态势;另一方面,同质化经营仍是导致许多百货业转型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太百货希望通过转型,让消费变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这是百货业的一个新业态,要求经营者必须舍弃以前的成功经验,从零出发,重新定位店铺,重视品质、革新和差异化,以此唤醒消费者的需求。”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