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今日飞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党务工作 架起党群连心桥
飞云街道为后进村“晋位升级”添把劲
陈卫洪在笔记本上记录河道清淤情况
陈卫洪(左一)与村干部讨论下条河健身步道的建设

    推进党务工作  架起党群连心桥

    飞云街道为后进村“晋位升级”添把劲

    ■记者 金汝

    4月17日,我市召开深化“五星争创”暨后进村集中整治现场推进会,提出今年4月到9月底,在全市各领域全面开展后进村整顿工作,重点是农村和社区。

    记者昨日了解到,飞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顿后进村,通过配强班子治“软”、维护稳定治“乱”、发展经济治“穷”、完善制度治“散”、提升服务治“弱”,去年下厂、铁炉、章桥3个村甩掉后进“帽子”,今年将继续为5个后进村“把脉”支招,增强后进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并为先进村“补钙壮骨”加把火。

    3个村如何甩掉

    后进“帽子”?

    这几天,下厂村党支部书记洪万里的日程表几乎被村安置留地项目建设工作填满了。4月27日上午10时许,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和房开公司谈完工棚和变压器的事情。

    洪万里说,下厂村安置留地工程预计5月下旬动工,工期3年,占地37.3亩,将建成9幢现代化住宅,可提供404套房间。

    该安置留地工程的启动,与下厂村后进村整顿提升密不可分。

    据悉,9年前,下厂村就拿到安置留地建设指标,后因种种原因停滞不前,项目被拖了下来。2013年,该村确定了安置留地分配方案。然而,接下来工程启动的事务仍然纷繁复杂。

    2013年,在我市开展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工作,下厂村被列为后进村。

    在市委和飞云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帮助下,新一届村“两委”成员迅速转变作风,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每个工作日至少有1名村干部坐班,同时在每周一下午的例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安置留地建设工程启动后,该村成立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筹建小组,计算每名建房户分得的具体面积,为工程各项手续奔波……洪万里说,去年夏天,工程施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组织实施,共有6家房开公司报名,筹建小组成员冒着酷暑,一一实地查看各房开公司在建或已建成的楼盘,了解对方的实力。

    在市、街道和下厂村干部的上下联动下,去年该村成功摘掉了后进村“帽子”,村党支部被评定为“三星党支部”(最高为五星)。

    去年和下厂村一样“摘帽”的还有铁炉村和章桥村。“村级组织建设关键在人。我们以换届选举为契机,牢牢抓住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黄英豪表示,去年3个后进村“两委”你追我赶,在办实事中提高班子能力,增进班子团结,树立班子形象,促进干群和谐,基本实现了“强班子、聚民心、增活力”的目标。

    5个后进村整顿有“良方”

    下厂、铁炉、章桥3村成功“摘帽”,或许可以为今年飞云街道5个后进村整顿提供样本。

    今年,龙头、桥邻、升天基、下硐、根桥5个村被列为后进村,该街道计划按照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不同原因,因情施策,实行“一村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做到分类施治,引领村“两委”成员把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突破口,夯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组织基础,计划到今年9月底完成后进村整顿工作。

    整顿软弱涣散村,党员是关键。针对部分村“两委”班子不齐全、党员队伍素质较差,工作机制不完善,服务成效差等问题,该街道突出重点抓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各村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针对后进村的具体“症结”,飞云街道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分类整顿。

    桥邻村位于集镇范围内,出租房众多,许多出租房电器线路未套管、厨房未集中设置,部分木质隔断、楼梯未整改,消防隐患大。在下一步整顿活动中,该村将积极配合街道相关站所,加大出租房信息采集力度,排查内部居住人数和消防隐患,要求业主逐一整改消防隐患。

    后进村整顿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或许,汇头村和马道村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一进汇头村,迎面而来的是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小桥流水,两座公园依河而建,有绿化道、生态河道和景观亭供村民锻炼和休憩。

    河清岸绿景美或许是汇头村民最引以为傲的。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该村还被列入后进村行列。

    在市委、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近年来,汇头村“两委”齐心协力,抓建设、优环境,结合“千百工程”、生态村创建、文化礼堂建设,一举摘掉“后进”的帽子。今年,该村还被列为飞云街道基层党建示范点。

    和汇头村一样,马道村党务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该村共投入240万元改建文化礼堂,新建全市最长的文化长廊,在全街道内率先建成村民中心。在“红色细胞工程”中,全村94名党员分为15个邻里组,组建6支党员服务队伍,加强与村民的联系。今年,飞云街道将该村列为书记基层党建联系点。

    干部带上民情笔记本走村入户

    4月28日上午9时30分许,飞云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陈卫洪带着民情笔记本,和上步村村干部一道来到下条河边。这段时间,村里计划给长约450米的下条河“洗澡”、建生态驳坎,并在两岸建起900多米长的健身步道,供村民休闲和锻炼。

    从去年9月份成为上步村驻村干部后,“走村”已经成为陈卫洪每个星期二上午的“必修课”,用他的话说,“雷打不动”。

    村办公楼一楼是村民中心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大厅内设有计划卫生、出租房登记、新居民服务等窗口。

    去年,该村启动村民中心建设,可是,当时村办公楼一楼已经出租给一商户开超市,且租赁合同尚未到期。眼看村民中心建设可能搁置,陈卫洪与村干部多次找商户协商,描绘着建成后的村民中心给村民带来的便利,希望对方从大局出发。

    在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超市业主表示谅解,让出两套房间。去年10月,村民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

    记者了解到,去年该村改善村容村貌的动作不少:河道清淤、驳坎,建排水沟,移民路路面硬化……该村党支部因成绩突出,被评定为“五星党支部”。对此,陈卫洪表示,农村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今后将继续走村入户,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服务村民。

    拿着笔记本“走村”的还有街道经贸中心工作人员尤龙。作为上硐村驻村干部,他和以前一样,习惯带着笔记本“走村”。

    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一条条“走村”的信息:清明节假期到渡口值班、合作医疗名单核对、计生对象谈话……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翻开日记本,繁杂的村务信息马上清晰了。”尤龙说,日常走访随身带着这本日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部门,争取尽快解决。

    “这些年来,征地拆迁、重点工程推进、民生项目实施、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党员干部跟群众的关系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邦荣说,飞云街道将每周二定为走村日,要求驻村干部走村入户,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保持星级党支部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为先进村“补钙壮骨”加把火,加大后进村集中整治力度,为后进村“晋位升级”添把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 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今日飞云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飞云街道为后进村“晋位升级”添把劲
瑞安日报 今日飞云 00007 飞云街道为后进村“晋位升级”添把劲 2015-4-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