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3位企业员工获“劳模”称号
扎根一线、服务员工,他们是好榜样
■记者 黄国夫
劳动最光荣。
今年,塘下有3位劳动者获得了温州、瑞安市的劳动模范称号,成为了我们的榜样。他们分别是:浙江亚伯兰电器有限公司(简称亚伯兰)的田海霞荣获温州市劳动模范,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简称嘉利特)的陈积田和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明)的陈钦可荣获瑞安市劳动模范。
田海霞:让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2000年,年仅19岁的田海霞进入亚伯兰担任产品检验员,在工作之余,她还报电脑学习班,在电脑还不普及的当时,已可以熟练输入资料。
一年后,田海霞主动请缨,被外派到湖北、辽宁等地工作两年。正是这两年的工作经历,让她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为外贸部销售部长的她,已连续多年获得公司的销售冠军。
除了外贸部销售部长外,田海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公司的工会主席。
今年3月5日(元宵节),亚伯兰全体员工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元宵节联欢晚会。联欢晚会亚伯兰已办了12届,每年田海霞都是晚会的负责人之一。
田海霞说,2003年之前,晚会是在元旦时举行的,后来才改在元宵节。由于读书时,她有练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和音乐,在她进入公司的第一年,就参加了当年的元旦晚会。
“那时我不仅担任女主持人,还编排了一个舞蹈和演唱了一首歌。”田海霞笑着说,从那次后,领导看到了她的能力,每年的晚会都由她来负责。
由于田海霞性格开朗,为人热忱,得到了很多同事的喜爱。2009年,经公司职工选举,田海霞兼任工会主席一职。
“那时我才27岁,很多东西都不懂,只能边做边学。”田海霞说。
为了丰富员工的生活,2011年田海霞组织了一支健身操队。每当下班的时候,公司内便可以看到她们曼妙的舞姿。随后,她还带队参加塘下“庆三八”健身操比赛,取得良好成绩。2012年,她又牵头组建了公司的羽毛球协会。
“员工平时的生活比较单调,我们将有共同爱好的人组织在一起,一起出去运动,生活变得丰富很多。”田海霞说。
2013年,亚伯兰准备搬迁至位于瑞安汽摩配产业园区的新厂房,在搬迁前,田海霞和同事多次来到新厂宿舍查看,发现了一些不便于员工生活的问题,随即汇报给公司领导。
在田海霞的提议下,新宿舍内安装了24小时供应的热水,方便晚上加班的员工随时都能洗漱;在每个房间都制作了晾台,避免了之前在公共晒衣服点收错衣服的尴尬;在生活区内安置篮球架、乒乓球桌,方便员工运动等等。
“我也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知道同事们想要什么。作为工会主席,应多为他们所想,让员工们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田海霞说。
陈积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在嘉利特的辅机车间内,陈积田穿着蓝灰色的工作服,检查员工们的工作情况,时不时地上前搭一把手。
1998年,陈积田进入嘉利特公司,成为一名车床普工。进入公司后,整日奔忙在车床的生产线上,他总是全车间最早上班、最晚回家的人。虽然现在已升任为车间主任,但他还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
由于工作认真,陈积田积累了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进入公司不多久便被任命为加工车间主任。“刚进入公司时,我并没有奔着升职的想法去做事,就是踏踏实实地去工作,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回报。”陈积田说。
在同事们的眼中,陈积田是一位不喜欢待在办公室的领导,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
2009年,嘉利特搬迁后由于地基问题,厂区内出现地面沉陷现象,有的车间地面沉陷达半米深,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生产。当时身为生产技术科科长的陈积田,全权负责一万多平方米的地面修复工作。
“因为正常的生产工作还在继续,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只能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修复地面。”陈积田做了周密的计划,有时为了赶进度,他还亲自上阵,和工人们加班加点。整整4个月左右的时间,他只休息了2个半天,最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陈积田肯拼肯干的认真劲儿,领导们看在眼里,不仅一步步提升他的职位,还给他出国培训学习的机会。几年下来,陈积田带领的生产车间总能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他曾带领铸造车间克服新工艺在生产中的种种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被评为温州市班组劳动模范……
在采访时,记者走在嘉利特厂区的道路上,陈积田多次提醒记者要走人行道。陈积田说,因为道路上时常会有运货车经过,所以公司作出了工人要走人行道的规定。每每看到有人不按规定行走,陈积田总会上前劝导,久而久之成为了他的习惯。
在车间内,陈积田看到地上滴了一滴油,便拿来一张纸巾擦拭干净。他说,如果不擦拭干净,大家走过后,这滴油会弄脏整个车间。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都会忽视,但很多问题都出自这些简单的事情,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不简单了。”陈积田笑着说。
陈钦可:
扎根一线是最好的学习
“这个机器有问题,要先全面检查,等修好了才能生产。”“生产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有的话要及时提出来。”
5月3日,当人们还在欢度假期的时候,陈钦可和他的同事已经在车间里忙碌地工作了。作为现场技术负责人,陈钦可行走在车间内,检查着每一台机器的生产情况。
陈钦可毕业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后便来到了瑞明,至今已有7年时间。
刚来到瑞明,陈钦可在质量部工作,主要负责解答客户有关产品质量的提问。但他很快发现,由于没有一线工作的经验,很多客户的问题他回答不了。
“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实际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由于没有在一线工作过,即使问了一些老员工,但很多细节还是很模糊,客户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陈钦可说,思虑再三,他决定放弃舒适的办公室生活,到生产一线去工作。
陈钦可的这一决定,让很多人都很吃惊,因为之前很少有这样的先例。“领导叫我不要去,他说质量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一些同事认为我吃不了苦,很快就会回来。”但陈钦可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毅然去车间锻炼。
“说实话,在车间工作还是挺苦的,工作环境也没之前的好。”陈钦可说,他去的是锻造车间,每天都要接受高温的考验,尤其到了夏天,更是闷热难耐,加班加点更是常事。
“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学习。”陈钦可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紧紧地跟在老员工的后面,看他们工作,遇到问题就积极询问;此外,他还买了相关的书籍,下班后认真研读,让实际和理论得以结合。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2011年,瑞明拿到神龙汽车的气缸盖加工项目,由陈钦可负责该项目的技术问题。
“由于当时在尝试新工艺,第一批样品出来后,合格率不高。”这可急坏了陈钦可,为了找出哪个环节出问题,他主动加班,在高温下一一记录每一个产品的生产情况,检查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足足工作了24个小时。在第二次送样时,合格率提升到99%。
“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产品没问题,还是很有自豪感的。”陈钦可笑着说。
从当时的“菜鸟”到现在的现场技术负责人,陈钦可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还是要扎根一线,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从中不断学习提升,为企业带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