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科普)活动周系列报道(一)
创新创业 科技惠民
深化与改革并举,开启科技创新工作新篇章
■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胡叶
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评价不科学、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适应等“四不”问题,曾是横亘在发明发现和产业化商品化之间的一道鸿沟。然而,借力深化与改革,一个个束缚瑞安科技发展、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正逐渐冰消雪融。
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经济,科技创新正是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下步,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实现科技便民惠民。
关键词:创新激励
让企业站到科技创新的“前台”
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时常遭遇资金短缺的“扼喉之痛”。面对这一共性难题,我市注册成立了温州首家科技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安排2000多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为创新创业者造梦圆梦加油助跑。
借助建设浙江省创新型城市的契机,我市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始终把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顶天立地”的创新型大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在投入2.04亿元财政科技经费的同时,还及时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4亿元,高新技术所得税减免1.8亿元,充分发挥创新激励机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随之得到显著提升的是瑞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去年我市新增企业研究院1家,总数达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家,总数达25家;新增温州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7家,总数达56家;华峰集团企业技术中心、瑞明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被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强则产业强。眼下,瑞安已聚集132家高新技术企业,稳居温州第一。通过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制造、无创造”的历史已翻页,瑞企的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强,瑞安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逐渐壮大发展。
关键词:转化应用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的魅力,正是在于从一个奇思妙想到一项产业的蝶变转化,而平台就是桥梁。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本形成“联盟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去年又先后建成了瑞安市激光应用工程示范中心、瑞安市汽车零部件快速制造技术公共服务中心。这些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了各种创新资源,相继攻克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为推动瑞安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在众多创新平台中,瑞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堪称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重要的创新载体。孵化器自2009年建立以来,一直为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等硬件服务及法律政策、管理、财务、金融、市场推广、培训等软件服务,去年成立了科技创业孵化有限公司,开始实现公司化运作。作为企业成长的“黄埔军校”,孵化器的成效有目共睹:去年成功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吸引62家企业入驻,帮助28家企业顺利“毕业”。
而在网上技术市场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也十分显著。通过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去年我市组织7家企业参加省、温州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参与竞拍项目7项,成交金额达2350万元,全年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258307万元,居温州第一。
关键词:项目管理
加强主动设计,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改变简单的坐等申报、被动受理的方式,紧贴市场需求,广泛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查和项目征集活动,去年网上技术市场登记企业技术难题42项,成功登记技术合同44项,合同总额达6522万元。
出台《瑞安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事后补助、分期拨付两种方式,探索竞争性财政科技经费分配机制,以绩效论“英雄”,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
《瑞安市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瑞安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管理办法(试行)》、《瑞安市科技创新项目验收若干规定》等文件,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完成科技项目网评、验收专家库建设,去年开发了一套专家库软件系统,现入库专家达573人,每个专业专家达20-30人,通过随机抽取功能,使项目评审、验收更加公平、公正。
这是我市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几个分镜头。通过规范项目管理、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改革项目评审验收制度等措施,企业自主创新大环境愈发开阔明朗,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交流
打造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常态化服务格局
随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建设,我市科技合作交流常态化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浙工大——瑞安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北航瑞安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带领企业赴院校开展深层次科技合作,邀请专家来瑞进企指导解惑。
深化产学研合作是解决“技术孤岛”问题的主要途径。连续3年举办瑞安市科技合作推介大会,与华中科技大学等28所大学及科研院所的100名专家对接1200多个项目;引进清华大学等8所大院名校入驻我市科技创业中心;通过实施科研项目、“玉海聚才计划”,促进高层级、复合型科技人才集聚;邀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举办汽车电子、产品创新设计等专题讲座,邀请中科院茶科所、省农科院等专家来我市举办茶叶、草莓、杨梅等栽培技术交流、培训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温州科交会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一桩桩、一件件,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奏出了协同创新最强音。
而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态势,我市也唯有依靠科技来提高经济的“含金量”,以创新驱动实现内生增长,才不会落伍于时代,才能推进瑞安经济赶超发展,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