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项项扶贫项目落地开花,助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造血扶贫”叩开幸福大门
戴圣波(左)将茶叶送上车
丰收爱心卡
清水流入峰垟村村民家

    一项项扶贫项目落地开花,助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造血扶贫”叩开幸福大门

    ■记者 潘敏洁

    修路致富、建设饮用水工程、发放丰收爱心卡……一项项扶贫项目落地生花,促进我市欠发达地区农民稳步增收,加快脱贫步伐。记者昨日从市委农办(扶贫办)获悉,我市加大创业增收和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去年投入项目建设专项扶贫资金1965万元,增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的“造血功能”,让一大批家庭贫困者和弱势群体走出困境。

    一座“基地”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我市扶持一批扶贫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来料加工场等,去年农村扶贫来料加工场发放工资471万元

    站在高楼营前一座高山的山腰,目送装载着茶青的货车行驶在平整的山路上,瑞安市为民农场负责人戴圣波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有了这条新修的道路,往山上运肥料、往山下送茶青就不用肩挑背扛了。”

    在我市,这种喜悦正通过扶贫项目“输血+造血”的效应释放出来。对于戴圣波与为民农场而言,这条全长3.2公里、宽约5米的山路是一条致富路,连起山间的一片片茶场与果园,并连通山脚的新56省道(S330)。

    “以前没有这条水泥路,采茶工要在泥泞的山路上来回,很不安全。而且肥料要雇人挑到山上,来回要两三个小时,最多的一天要挑1000多公斤肥料,人工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戴圣波说。

    改变始于2009年上半年。戴圣波等农场股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山间开辟水泥路,至今总投入400多万元,其中市委农办(扶贫办)补助资金100多万元。

    山路通畅促动了为民农场的发展,但更大的意义在于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据悉,早茶采摘高峰期,100多名村民上山采茶,人均月收入四五千元。

    像为民农场这样以点带面带动周边低收入群众增收,只是我市“造血”扶贫中的一个事例。市委农办(扶贫办)扶贫开发科负责人陈碎娟表示,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扶持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扶贫示范基地、扶贫示范龙头企业、来料加工场等,让扶贫项目达到“输血健身+造血强身”的功效,带动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

    在湖岭镇松坦村曾春英鞋帮加工场里,每天有10多名中年妇女踩鞋帮,还有20多名村妇将鞋件领回家里加工。曾春英告诉记者,这些妇女大多40多岁,来自松坦及潮基、林岙等地,人均每年可以增加收入1万元,手脚勤快的能拿到近3万元。在我市,像曾春英这样的扶贫来料加工场共有57家,1774人从事来料加工,发放工资471万元。

    一张丰收爱心卡圆了创业梦

    瑞安农商银行今年已经发卡30733张,办理扶贫贷款22笔,市农办(扶贫办)平均每年贴息150万元

    “多亏了丰收爱心卡,我才有资金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说起市委农办(扶贫办)同瑞安农商银行推出的贴息贷款政策,高楼镇大京底村村民卓志长很激动。

    卓志长的视力接近全盲,10多岁时便外出打工,还掌握了按摩手艺。

    近年来,卓志长一直在温州市区一家按摩店工作,凭借精湛的技术赢得许多客户的认可。久而久之,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可是,创业资金怎么筹措?工作虽然赚了一些钱,但只能维持生计、补贴家用,根本没有多余的积蓄。

    就在卓志长几乎要打消创业的念头时,丰收爱心卡让他重燃希望。今年3月,他在瑞安农商银行申请并成功获批丰收爱心卡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不久,他出资5万元,在温州市区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经过两个多月的经营,按摩店的日客流量稳定在50人次左右,生意相当红火。

    据悉,为帮助低收入群体脱贫创业,早在2008年,市委农办(扶贫办)和银行合作推出“情暖万家,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扶贫专项贷款。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最高金额5万元的信用及担保贷款,对于按期还贷的,给予100%政策贴息,相当于零利率贷款。

    “通过扶贫专项贷款,实现‘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放大了扶贫资金效应。”陈碎娟说。

    今年,瑞安农商银行更以丰收爱心卡为载体,简化手续,帮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该银行信贷业务部副总经理黄文波说:“丰收爱心卡就像一张身份证,过去低收入农户需要先在村里开证明,再跑到镇街申请,过程比较繁琐。现在,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凭丰收爱心卡就能够直接贷款,而且可以循环使用3年,即3年内无须再办理信贷手续,可以直接到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申请再次贷款。”

    截至目前,丰收爱心卡已经发放30733张,发放量位居温州之首;办理扶贫贷款22笔,贷款金额累计99万元。据统计,自2008年起,瑞安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亿元,市农办(扶贫办)平均每年贴息150万元左右。

    一根水管解了

    千余村民用水难题

    去年农办补助116.5万元,助力18个村建设自来水工程

    沿着山路驱车来到湖岭镇峰垟村,只见道路旁躺着长长的银灰色管子。“这是钢塑给水管,全村的用水就靠它呢。”随行的峰垟村党支部书记杨进说。

    饮水工程,民生之本。去年10月,峰垟村重新修建自来水管道,总投入23万元,其中市委农办(扶贫办)补助资金20万元。一个月后,自来水就流进村民家中。

    峰垟村位于我市西部山区,常住人口1058人,由5个自然村组成。以前,村民用管道引山水做生活用水,这些管道为镀锌管道,已经使用了八九年,出现生锈等现象,存在用水安全隐患,而一些自然村甚至陷入无水可用的境地。

    “由于白岩山、垟心等自然村所处地势高,自来水供不上去,每逢枯水季节,这两个自然村的水管空空如也,村民只得去附近的山上找水源,并用塑料管引到家中。”杨进说。

    去年,该村重新修建自来水管道。在获得市委农办(扶贫办)的资金支持后,峰垟村迅速安排工程队进场施工,在垟心自然村附近的山上找到水源,并建设可以储存50吨清水的蓄水池。杨进说,现在即使在地势高的村子里,村民也能喝到卫生的饮用水了。

    去年,高楼镇陈山头村、施宅村、白家村、蚕场村、江边村、大降村、上马前村,马屿镇岭坪村、押头村、林白坑村、清河村、乙甲村、格利村、外垟村、南新村、南阳村、藤岙村,以及湖岭镇峰垟村,相继建设18个自来水工程,解决1.8万人饮用水问题,总投资153.4885万元,其中市委农办(扶贫办)补助资金116.5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 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广告
   第00004版:科技瑞安
   第00005版:广 告
   第00006版:在现场
   第00007版:聚焦点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广告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微播报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造血扶贫”叩开幸福大门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7 “造血扶贫”叩开幸福大门 2015-5-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