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瑞企温州国际眼镜展上达成6000万元意向订单
全球大采购,青睐瑞安眼镜产品
■记者 缪星象
记者昨日从市眼镜商会获悉,近日,第十三届中国(温州)国际眼镜业展览会(简称“温州国际眼镜展”)在温州举行,我市20家眼镜企业共达成意向订单额近6000多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温州、台州、丹阳、厦门、深圳、鹰潭、新河等眼镜产业集群地区的300多家实力企业参展。其中参展瑞企共20家,使用了近100个展位,占展位总数的七分之一。
为避免价格战
踏踏实实做代工
瑞安市达欣眼镜配件制造厂成立于2006年,别的眼镜公司展位上放满了眼镜,他们的展位上的眼镜却很少。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意,公司负责人王富财不停地接待来自各地的客人,他们大多是外贸商。
“我们主要为国外品牌眼镜生产配件,成品展示得不多。”王富财告诉记者,公司以前一直做内销,但近3年来,随着国内竞争不断加剧,内销越来越难做。尤其是河北等地,依靠人工成本低的优势发展得很快。“为避免打价格战,三年来,瑞安的眼镜配件生产商约有80%都转做外销了。”
企业外销主要通过外贸公司作中介,按照国外品牌厂商的质量要求生产配件、贴牌。“就像富士康为苹果公司生产手机一样,这是进入国外市场的一个方便法门。”王富财说。
不过,贴牌生产也意味着利润微薄。据介绍,达欣眼镜目前主要生产板材眼镜镜架,年产量约60万副,产值2000万元左右,平均一副镜架出厂价33元,利润约为10%,相当于一副镜架赚3元左右。这些镜架出口欧美之后加上品牌和镜片,全套商店零售价格能达到上百美元。
“薄利多销是我们的经营策略。”王富财说,正因为如此,不少外贸公司常主动上门洽谈业务。他介绍,如果直接销售眼镜成品,利润无疑会更大,但在品牌推广方面要投入很大财力,而像他们这样的微企,依靠他人品牌先做强,也是一种方式。
用创意开拓市场
靠专利打造品牌
全开放式展位、巨大的油画背景墙、怀旧电影海报、铁皮模型……在瑞安正昌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展位上,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前来洽谈业务的人们络绎不绝。负责人高先生表示,这些艺术摆件营造出的总体风格,体现了他们品牌化经营的新思路。
近年来,瑞安眼镜品质大大提升,在内销市场上小有名气,但真正的品牌并不多。今年28岁的高先生是马屿眼镜行业的“创二代”,他在品牌建设方面,有不少新想法。“以前,眼镜行业是单一的机械制造业,缺乏文化氛围,我们提出‘镜所’的概念,将销售眼镜的商店变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提高用户的体验。”高先生表示,他的眼镜产地在马屿,而设计团队则在江苏丹阳,他们聘请了多位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
“不止是眼镜,还包括整个店面的布局、风格、海报等一系列内容。”高先生说,他们通过和眼镜销售门店合作,从厂内直供眼镜,减少中间成本,帮门店设计总体风格、提高文化品位,增加门店的客流量,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高先生通过“镜所”概念,瞄准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群体,一年能卖50至60万副眼镜,在开展第一天,他就拿下了一笔10万多元的订单。
同样因品牌战略站稳脚跟的,还有市永鑫眼镜有限公司。展会中,永鑫公司的展位用类似红木的装饰材料塑造出高档大气的氛围。公司重点介绍旗下的一款高端品牌,一副眼镜的价格可达2000至7000多元。“能卖到这个价格,因为我们有一项独特的生产工艺。”永鑫公司总经理程永光说,通常的无框眼镜需要用螺丝钉固定镜片,时间一久,螺蛳钉容易脱落,镜框也会变形。该公司研发的侧打孔技术在眼镜侧面打孔,将镜架通过孔洞固定,“不用螺蛳钉,更轻,这项技术我们有专利。”
程永光还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通过与代理商合作开展业务。“顾客在眼镜店里看到我们品牌的眼镜,可以测量各类数据,提出个性化定制需求。代理商将信息发送给我们,我们马上生产并通过快递寄送到顾客手中,整个过程不到一周。省了场地也没有库存压力。”他说。
据了解,目前该品牌眼镜每月能销售出4000多副。
自主生产眼镜机器
致力延长产业链
除眼镜配件生产商、品牌商家之外,瑞安的眼镜设备生产商也值得关注。市捷锐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台台机器吸引了不少客商停留观看。
捷锐数控销售经理郑兰成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可以生产五类包括眼镜所有工序的机器,其中多项设备拥有全国领先技术。“一副板材眼镜,鼻托部分需要使用和板材主体不同的材料,以往都是采用人工并用化学材料黏合,不够牢固,也不太健康。”郑兰成指着一台机器说,该公司发明的“全自动拼料机”,可以通过加压方式直接将两种材料拼合在一起,省了很多工序。
在另外一台“全自动眼镜数控加工机”前,郑兰成将一片眼镜板材放入机器中,机器飞快地打磨,数秒钟后,一副眼镜架主体就出来了。“这样的机器国外售价100万元以上,我们采用新的技术成果,只需要30多万元一台。”据了解,“全自动拼合机”与“全自动眼镜数控加工机”的两项核心专利技术都在去年获得,目前该公司一年可销售200多台此类机器。
小微创业园将亮相
更利于产业发展
据了解,我市眼镜企业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很多厂房都是租用,“寄人篱下”导致企业难以快速发展。在此次展会中,总投资10.5亿元、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约207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马屿·时代创业园项目展区吸引了不少人关注。展区负责人表示,温州本地企业中,80%是小微企业,其中60%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这家小微企业园可按幢、层、套、间分割出售,受到小微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欢迎。
据介绍,该小微园一期工程将在今年6月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
“生产环境脏、乱、差,客户来公司看了后根本不信任我们,跑了不少单子。自己申请工业用地较难,无法上规模。”瑞安马屿林氏眼镜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先生说,入驻小微创业园后,生产环境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市眼镜商会会长方孔利认为,多年来,瑞安眼镜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并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不管是用贴牌生产的方式做外销,还是走品牌化、时尚化的路线转战国内市场,都处在一种非常活跃的经营状态中。近年来眼镜行业竞争程度加大,经济大环境也有所改变,但通过多样的产业链完善业界生态,有利于抵抗风险、抱团发展,这也是马屿企业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