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山报恩寺、修仙岩净光塔
《瑞安县志》记载高僧逆川大师
■戴世德
大罗山历称佛教圣地,号“罗山佛国”,其寺观雄伟,名僧辈出。有尖山龙圣寺一夜出18个和尚开大悟,有茶山实际寺智顺逆川禅师,有弘一大师为寻幽修学于茶山宝严寺,有开山龙圣寺祖师真歇青了禅师,有中兴仙岩圣寿禅寺伏虎遇安禅师。
按历史记载的高僧大德中,首推茶山实际寺智顺逆川禅师。他是瑞安人,与温州一带的关系颇深。
出生于瑞安湖岭,年轻时到温州说法
宋孝宗时,瑞安有陈氏望族聚居于瑞安湖岭三十三都碧溪(今湖岭潮基)。至元代中期,族中有陈道羡一家,祖辈崇佛。陈道羡性情忠厚,娶娄氏为妻。娄氏为人善良,但不如意的是多年不孕。之后,塑智者大师像,并朝夕礼拜。
《清·嘉庆瑞安县志》卷十《杂志·仙释》有“智顺”一条,记载的就是逆川禅师这件事:“字逆川,瑞安陈氏子”等。
县志记载,一天,娄氏梦见一位僧人,头顶有光,逆溪流而上,招娄氏曰:“吾当为之汝子”,就这样,娄氏怀孕了。元大德十年(1306)八月二十日,诞生了一个小孩,取名逆川。
逆川小时相貌清秀,不喜欢蓄发,常剃光头。5岁时,进族中私塾学文,7岁时,仲父慧光把他带到实际寺,后皈依即空禅师,取法名智顺,成为小沙弥。稍长后,到温州天宁寺受具足戒。
逆川在18岁时诵读《法华经》,历经3个月后,能通背经文并悟其义,常对寺众说经文。后来,逆川出外游方参学。他先到永嘉无相寺,继走雁山双峰千佛寺,拜谒毒海清法师。毒海清法师见其一表人材,授以纲维之职。21岁时,投太平寺宿庵法师。此时,水心法明寺横岳法师大弘“三观十乘”之旨,请逆川登台演讲。于此,逆川禅师在温州城大肆讲演“声光特著”弘法,名闻遐迩。
到福建悟禅法,枢师受“三不心要”
元至顺三年壬申(1332),逆川禅师27岁,毒海清法师圆寂。逆川禅师突发感悟:“世相无常。”遂更衣入禅,他听说铁关法枢禅师在福建天宝山坐道场,毅然决定赴闽。由于求法心切,不怕艰苦,翻山越岭,不数日后,到达铁关法枢道场。
逆川见到铁关法枢即刻礼拜。铁关法枢曰:“大丈夫不住大丛林,住岩庵小寺那有好吗?”拂袖而去,逆川竟为此泣下。铁关法枢见此,回来安慰曰:“吾姑试之尔。”乃延入堂中,授以“三不心要”,逆川遵从铁关法枢的教诲,奋力参究。
逾月,逆川如厕,抬头看到园子里的葫芦长得很大,吊在藤上迎风摆动,当下恍然大悟,竟四体轻清,如新浴出室。他喜幸之极,直趋方丈室,求师印证。铁关法枢见此,便道:“此才入门,要最上一乘,则邈邈万里之外。”又嘱曰:“悉弃前解,专于参提。”
逆川得到铁关法枢的精心培植,道业日臻佳境。至元六年庚辰(1340),铁关法枢圆寂,逆川继承院事。
建报恩寺、修净光塔,县志有载
不久后,逆川又去礼名山大德,入江淮参拜历代祖师塔,并援助王槐卿居士在瑞安陶山的大龙山造报恩寺,《清·乾隆瑞安县志》中记载的:“报恩院,在集善乡大龙山,今废。”就指这座寺院,如今已重建新修。又助平阳吴德居士创归源寺等,因此名声大振,被元朝赐号为“佛性圆辨禅师”,并赐金襕法衣。
当时,瑞安湖岭何山精舍倒塌,请逆川修复。由此,建大雄宝殿、僧房、精舍。使何山寺焕然一新,继而被江心寺石室岩禅师请为首座。
逆川后来到温州茶山实际寺闭关,著《五会语》若干卷。元至正二十年(1360),温州地方官员见永嘉大师净光塔(即仙岩寺净光塔)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极力请逆川主持修建。逆川由于感恩永嘉大师,不推却,即刻着手准备,取木材于闽,取石于大罗山,备尽辛苦,修复完工,观者赞叹不已。
此后,逆川继在温州主持法席。讲法于报恩寺、归源寺、太平寺、江心寺等诸寺院。
明代初年,朝廷令天下十大高僧,建无遮法会,超度战事亡灵。逆川与金壁峰禅师、宗泐和尚、清渭远禅师、愚庵智及和尚等同时受诏,到南京钟山主持无遮法会,大众首推逆川登台说法,听众逾千。
明洪武六年(1373),逆川又蒙明太祖诏,开座说法于报恩寺,当年八月圆寂。明太祖率百官祭奠,火化之际,五色舍利净若明珠,光炫山谷。
[相关阅读]
逆川禅师,法号智顺,又号澄垢,生于元大德十年丙午(1306)八月二十日,园寂于明洪武六年癸丑(1373)寿六十八。一生著作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论》一卷、《仁潮法界安立图》六卷(已佚)、《如卺禅宗正脉》十卷、《金刚经铁鋑錎》一卷、《五会语》若干卷(已佚)等。有《太平寺开示录》一卷今存温州市图书馆。
至今,在闽浙温瑞一带还流传着逆川禅师的许多故事。《逆川传说》被列为温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