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河长作用 扎实推进“五水共治”
听河长讲一讲他们的治水故事
■记者 张苡铭 通讯员 朱春
不知道您留意了没有,经过我市的每一条河道,市民们都能在河边醒目的位置看到一块河长公示牌,既写明乡镇级、村级河长的姓名,河长职责和整治目标,还公布监督电话,让河长制真正成为实实在在的“责任田”。
河长制是我市实施“五水共治”的总抓手,目前已实行市、镇街、村居三级河长制全覆盖。去年以来,我市对河长制做了多方位探索,延伸河长工作手臂,如给每条河道同步配备警长、小助理和监督长,协助河长共同治水;市级和15个镇街全部建立河长工作微信群;建立河长工作基金,供河长们从事非工程措施类工作的使用,这些创新又进一步推动了“五水共治”。
要推进治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河长们还必须多些“脚上带泥”的日常巡查,多些动真碰硬的扎实作风,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河长,分享他们的治水故事。
双岙村双岙溪流仅400多米长,但情况比较复杂,不仅河面垃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村民未经批准占用河岸造简易房现象比较严重。
最让谢洪松头疼的就是河边成片的违章建筑,面积共计800多平方米。“这些违建都属于历史遗留违建,一些被村民用作仓库,一些用作出租房出租给外地人。如果实施拆除,相当于断了村民一条财路,遭到大家的普遍反对。”
但困难阻挡不了谢洪松治水的脚步。2013年,他提出先整治100米河段作为治水示范,而这一段却汇集了近4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二话不说,谢洪松会同村两委夜以继日地上门做违建户的思想工作,白天以村干部身份给村民算“五水共治”的大账,晚上又以朋友身份算环境污染给村民带来不利的小账。
“当时,正好有一处违建为村干部亲戚所有,我们就发动村干部做通亲戚的思想工作,让对方率先腾空简易房,这样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陆续有村民跟着一起腾空了。”谢洪松说。
紧接着,双岙村以铁腕手段拆除了沿线违章建筑,清淤、驳坎、护岸,仅用3个月时间就让双岙溪流这100米河段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村容村貌的改变,个个都对治水竖起大拇指,后续拆违工作也就顺利推进。”谢洪松说,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该村共投入约130万元,分段完成了双岙溪流的整治,再现水清岸洁的美景。
去年以来,谢洪松还制定了河道巡查机制,不仅安排专人每天早晚各一次对河面进行保洁,他还亲自带队,坚持每周两三次对河道进行一次巡查,使双岙村的“五水共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一门心思给河道做保养
河道:安阳街道杨家河
河长:安阳街道杨家桥村党支部书记 金松
昨日,金松又散步来到杨家河边查看河道维护情况,见河边有居民把塑料瓶丢入河中,他急忙上前劝阻。
每天到杨家河边走一趟,早已成为金松的“每日一课”。“河道保洁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时刻关注,一旦发现河岸、河面保洁不到位或者有杂草,就会立即通知专人来清理。”金松说。
河面整洁,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经过整治的杨家河呈现一派水清岸绿的迷人景象,已成为周边居民的后花园。但原先的脏乱现象,金松至今仍历历在目:河面漂浮着垃圾,河底淤泥长期未清理,天气炎热时常散发出阵阵臭味。
2013年底至2014年初,根据金松敲定的治河方案,杨家河来了次“大扫除”,历时5个多月,淤泥和垃圾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这段治河史却被他轻描淡写地带过,“河道整治工程相当于给生病的河道动手术,做完手术后,还要不断进行复查保养,这才是维护河道健康的关键一环。”
河道保养需要资金,去年,杨家桥村掀起了一场“五水共治”捐资热潮。金松二话不说,带头捐了500元,“为了村里的‘五水共治’,这都是应该做的。巩固好河道治理成果,村民住在附近也觉得开心。”其他村干部也纷纷效仿。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慷慨解囊带动了村民参与治水的热情,许多村民、企业主为治水捐资,共筹得治水资金3万多元。
金松趁热打铁,聘请了五六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河道志愿者,每隔10天展开一场巡查,定期清理河面垃圾及河边杂草。
“我们还花5000多元购买了一只保洁船,用于打捞河面垃圾。我的想法也很简单,要把治水效果保持住。”金松说。
治水不易拆违更艰辛
河道:安阳街道双岙溪流
河长:安阳街道双岙村党支部书记 谢洪松
当好治水协调员
河道:陶山镇张染河
河长:陶山镇常务副镇长 包正碧
走进陶山镇张染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堤坝整洁、碧波粼粼的河道,这就是该村唯一一条母亲河——张染河。“河道治理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而且成为该村的景观河,天晴时每天能吸引五六十人来此垂钓。”包正碧高兴地说。
约两年前,这条河还是另一番模样:大量水葫芦覆盖水面,垃圾被随意丢弃河中,污水直排入河,致使河道河床淤积抬高,河水发黑发臭。
因曾在张染村驻村5年,包正碧对这条母亲河也有着深切的感情,他决心要让清水绕村流。2013年,经过与该村村两委、村民多次协商,张染河整治被提上议事日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看到村两委的治水热情高涨,我也干劲十足,一定要尽全力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包正碧回忆当时的想法和决心。
由于缺乏治水经验,他找到市农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寻思着找一条与张染河情况相似又已经整治好的河道作为借鉴,但是寻遍瑞安都没有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在缙云找到了这样一条河,包正碧赶忙与张染村村书记、村长前去考察。
“考察之后,大家一致赞同实施张染河生态护岸工程,马不停蹄地就把治理方案做了出来,并组织图纸会审。”包正碧说。
据介绍,该工程治理张染河长约750米,修建护岸总长1388米,其中右岸长648米,左岸长740米,工程总投资480多万元。大量的资金投入让村里有些犯难,经过包正碧多次奔走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这项工程被列为市水利局配套项目,张染村只需负担一半工程款。
2013年4月,张染河生态护岸工程在包正碧和村两委的满怀期待中正式开工了。由于河底淤泥沉积较重,光是清淤就花了1个月时间,紧接着驳坎、筑堤坝再清淤,到2014年10月,整整1年多的治理让张染河改头换面。
整治后的这半年,河道长效保洁也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有专人负责河道管理,定期清理河面及河岸垃圾,而且不定期请人往河中投放鱼虾,利用生态平衡保持河道洁净。
“河道长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继续做好协调。”包正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