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率温州之先推出政府采购项目“预选库”制度,项目施工“先建设后埋单”
5.9亿元农村治污资金如何花
本报讯(记者 金邦寅 通讯员 张显)3年要开工建设397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概算5.9亿元,这笔用于民生工程的钱怎么花才能既好又省?为此,我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率先推出了招标采购实行“预选库+竞争性谈判”,项目施工“先建设后埋单”,供应商、施工方缴纳诚信保证金和两年期质保金……
“既省钱又能保证质量,就要设计一套‘会过日子’的建设模式,学会精打细算。”昨日,市治污办副主任林黎明告诉记者,按照我市“三年治水百亿工程”计划,3年内要开工建设397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涉及6.64万户,概算5.9亿元,且这笔投资全部由政府承担,财政压力很大。
为了把资金花在刀刃上,我市率温州之先推出了政府采购项目“预选库”制度,建立建筑设计、监理等18个门类的预选库,对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实行库内定点招标。投资项目前期配套服务单位怎么确定?从预选库中各邀请若干家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价低者得。供应商如何选择?招投标竞价说了算。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供应商缴纳诚信保证金和质保金,保证两年无质量问题。
“这就好比市民买东西,政府采购项目也要货比三家,提升‘砍价’水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张定武告诉记者,该制度避免了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漫长过程和流标的曲折麻烦,更快更好地确定合作单位,同时通过竞争性谈判,利用大订单优势,在原有报价上拿到更大的优惠折扣。
据市治污办出具的《合作单位谈判结果》显示,这次政府砍价的成果不小。其中,勘察设计费打了5折,省下243.18万元;工程监理费省下193.9万元;主材二次检测费根据不同材料打了4—6折,施工部分节约了10%至15%。
林黎明表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合格与无条件提供技术服务,在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中,我市采取了施工项目“先建设后埋单”的支付办法,让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待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政府再付款;还配套推出两年期工程质保金制度。
根据相关约定,施工造价分两期支付,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造价90%,另外10%留存作为质保金,待两年后无质量问题再7天内支付。“此举不仅减轻财政压力,变一次付款为分期分年度付款,更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林黎明说,去年我市治污水工程投入1.3亿元,但当年财政实际支付不到一半。据相关部门核算,去年我市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户均造价为6000元左右。从整个温州来看,我市的户均造价处于较低的水平。
如今,在高楼镇上河头村,村民魏余亭打开了自家门口的水泥水井盖,可以看见这个井盖下面是长长的污水管网,一头接进魏余亭家里,一头连着村里去年新建好的污水处理池。一根管子一口井,就像是看不见的“清洁工”,让魏余亭和上河头村158户村民告别了污水横流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