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经济账 敲响安全钟
莘塍重拳整治出租房消防乱象
■记者 金汝
莘塍是我市工业重镇,也是出租房密集区。出租房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出租房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出租房整改,势在必行。但是,整改必然触动房东的经济利益。莘塍街道引导房东算好经济账的同时,敲响安全警钟,公共安全在与“房东经济”的博弈中逐渐占据上风。
该街道消防站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街道已排查上报11885户出租房,总体整改率达78%,其中20人以上出租房基本整改完毕。
公共安全
>“房东经济”
5月25日中午11时50分许,莘塍街道民莘东路,来自湖南承德的陈丽云一家正在出租房里吃午饭。该出租房高5层,水泥楼梯,房间的隔断是实体墙,楼梯口的墙壁上挂着灭火器,厨房集中在一楼。
“出来打工,要赚钱,更要平安。住在这样的出租房里,我们一家人都比较安心。”陈丽云说。
记者了解到,该出租房整改之前是另一副模样:楼梯是木质的,隔断采用三合板,房客随意在自己的房间里设小灶台,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些出租房给房东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观,房租已成为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房东仅靠房租,每年就有数万至数十万元进账。”莘塍街道消防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新居民众多,出租房市场需求大,“房东经济”在莘塍普遍存在。
然而,木楼梯、木隔断普遍存在,消防“四要件”缺失,房东和租客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让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成为该街道无法回避的话题。
出租房整治势在必行。但是整改要付出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在短期内会明显触及到房东的经济利益。面对“房东经济”与公共安全的选择,答案是惟一的,那就是公共安全。
“最关键的是要让房东算明白‘经济账’和‘安全账’:这些出租房使用的木制品为易燃物品,一旦发生火灾,房屋会遭受损失。万一发生人员伤亡,仅仅赔偿一个人的费用,要收多少年的租金才够?”莘塍街道消防站工作人员说。
这笔账极大地触动了房东。在强大的社会氛围和街道工作人员跟踪督促下,许多房东主动拆除木楼梯、木隔断,并在消防工作管理站的技术指导下,找泥水匠、电工落实整改。
莘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海鸣表示,莘塍的消防安全工作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打一场出租房消防安全攻坚战。
拉网式整治“群租乱象”
5月26日上午,莘塍街道联合公安、住建、安监、水务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对13户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但未整改的出租房予以停水处理。今年以来,该街道共组织联合执法23次,对292户出租房进行整治。
莘塍交通便捷,企业星罗棋布,目前登记在册的新居民有5.83万人。该街道以每个网格200户左右出租房为基准,结合河道、道路界线,将辖区划分成65个网格,按照每周一排查一动员一整治的要求,把任务分解到驻格干部、户管员、村干部,分片、分网格开展拉网式排查。
出租屋的消防安全管理如利刃悬在街道干部头顶,声势浩大的出租屋消防安全整治在莘塍持续展开。
该街道以大排查为基础,多措并举,发动出租房房东尽快整治消防安全隐患。对拒不整改隐患的,通过联合执法保持强压态势,对个别情况严重的房东,由公安部门处以行政拘留等措施。
截至去年年底,莘塍街道排查上报11885户出租房,78%已经整改,居住30人以上的42户,已整改40户,剩余2户正在整改;居住20人至29人的82户,已整改76户,剩余6户正在整改;居住10人至19人的319户,已整改240户,27户在整改中,正督促剩余52户出租房房东整改。
对于拒不整改的房东,莘塍街道采取强势态度。前不久,市公安局莘塍派出所依法对南镇村一出租房房东缪某予以行政拘留,原因是缪某无视执法人员出具的限期改正通知书,拒不整改火灾隐患。今年以来莘塍派出所已行政拘留7名拒不整改出租房安全隐患的房东。
上村打造群租房改造样板
上村地处莘塍集镇区域,莘塍工业区建成后,带动了上村及周边村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新居民的涌入。在那时,上村可谓是家家有店面,户户有租客,是全街道内出租房最密集的村居之一。出租房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防隐患——绝大部分出租房结构简陋,有用简易的三合板隔间的,有木质楼梯贯穿楼房的,消防要件更是寥寥无几。
去年以来,莘塍街道将上村和中村列入出租房改造实验区,加大力度整治出租房乱点,尤其是安排7名科级干部为执行长,包干负责整治上村的38户20人以上出租房,并定期通报整改进度。
经过1年时间的整治,原来乱象丛生的上村群租房“华丽”变身。
在富民北路一出租房内,水泥楼梯从一楼延伸到六楼,每层楼房用实体墙分隔出2个卫生间和5个卧室,燃气灶等集中在另一个房间,一堵水泥墙将厨房与休息区隔开。楼梯口配备“消防四要件”,电线由PVC阻燃套管保护着。
来自江西的李桃红怀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和邻居拉家常。她说,虽然房租上涨了,但住在这样的出租房里,一家人感觉很安心。
房东黄春兰介绍,这幢楼房建于1988年,共有5套,她家有两套。2楼以上是木楼梯,3楼以上是木地板。上世纪90年代,她家搬离后,房子租给一灯具店,楼上成了仓库。
2013年10月份,在街道和村干部的督促下,黄春兰开始整改该出租房,拆除木楼梯、木隔断、木地板,用水泥楼梯、实体墙取而代之。
黄春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的两套房子改造成本总计40多万元,按照当前的租金来算,预计四五年收回成本。
“要是不整改,万一出事情,房东是第一责任人,这个道理我知道。算明白这笔账,投入再多也值得。”黄春兰说。
像黄春兰一样算明白“经济账”与“安全账”的房东有不少,他们请来泥水匠,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改造。上村党支部书记黄荣华说,经过整治后,出租房数量从原先的780多户减少到600多户,居住20人以上出租房全部整改完毕,居住10人以上出租房整改率达90%。出租房整体改造后,消除了消防隐患,改善了承租人的居住环境,承租人觉得住得舒心、有安全感,房东提高了收入,同时方便了街道的管理,最终实现了“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