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行车从出行代步工具变身休闲运动装备
“两轮经济”:转型中升温

    自行车从出行代步工具变身休闲运动装备

    “两轮经济”:转型中升温

    ■记者 项乐茹/文 王鹏洲 孙凛/图

    周末怎么出行?不少人的选择是骑自行车。一到节假日,朋友圈里不少人晒骑行照,或是亲朋好友休闲出游,或是专业装备全副武装,一股“骑行风”已在瑞城兴起。

    从出行代步到如今的休闲健身,自行车被赋予了新的功能——环保、时尚、健康。随着“骑车一族”日渐流行,不少自行车经销商也开始抢抓商机,“两轮经济”在转型中升温。

    “骑行族”一身装备不便宜

    驾着四轮汽车出发,车上载着两轮自行车,“4+2”的户外旅行模式不再是外国电影中的场景。一到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开车到目的地后骑行出游,已经成为时下瑞安的新兴休闲旅游方式。

    “前不久刚从越南骑行回来,接下来准备去斯里兰卡。”85后骑友余洪概括了自己最近的骑行计划。做销售生意的他自从4年前接触自行车运动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骑行旅行。

    “以前挣钱为了买一辆四轮私家车,现在则是买自行车来释放压力,也是更绿色环保的一种休闲方式,私家车反而成了闲置物品。”据他介绍,如今每半个月他都会带上妻儿短途骑行,有时间则会和骑友结伴到国外骑行旅游,这几年已经先后骑行旅游过孟加拉、泰国等地。

    外出骑行,装备自然不能少。余洪告诉记者,骑行旅游,一般普通的自行车是难以应付的。为保证骑行速度和安全,除了有一辆入门级别的运动型自行车,头盔护具、骑行服外,补胎用品等辅助设施不能少。目前他拥有的两辆自行车分别是折叠车和山地车,价格总计7000余元,加上其他装备,花费接近1万元。“骑车运动装备中,自行车越轻价格越高,目前一辆入门的运动型自行车价格为2000至3000元,如果是要玩爬坡等骑行比赛的话,对装备的要求会更高,主要看骑友自己的需求。”他说。

    比起骑行旅游或比赛的装备,有些自行车装备发烧友的“行头”则更“烧钱”。刚从国外订了一辆计时车的市民徐香是一位自行车爱好者,目前拥有的两辆自行车中最贵的一辆普通公路型自行车“身价”达到7万元。“这辆车是我自己找零部件组装的,车架是碳纤维做的,比普通山地车轻了一半,还有车上的‘牛角把’、‘马表’以及轮胎、刹车等性能都比较好。”徐香告诉记者,平时他会定期到国外网站浏览装备信息,看到心仪的零部件就给自己的“坐骑”升级,目前他已经花了十几万元在自行车装备上。

    运动款自行车成销售主力

    位于我市老城区的解放东路,曾经是自行车销售一条街,可以说见证了瑞安自行车数十年的发展轨迹。记者近日来到解放东路上,发现曾经遍布自行车销售店的一条街,只剩下零星三四家店。

    “以前有十几家自行车店,现在只剩下3家了,大部分都关掉了。”已经在解放东路上做了十几年自行车销售生意的店主沈顺良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如今普通自行车的销量至少减少了一半以上。“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利润走低,学生住校或者由家长自备车接送的增多,加上公共自行车的普及,多少影响到了普通自行车销售,不少店就相继关门了。”记者在他的门店里看到,店里电动车销售已占了主要位置,只有角落位置还在售卖少量自行车及童车。

    早在十几年前就在汀田开了自行车行的市民尤作定,目前在经营老车行的同时,还经营一家专业品牌自行车行。他告诉记者,1998年前后,瑞安的自行车销售达到高峰期,那时销售量最高一天能卖出40辆自行车,而随着时代变换,如今普通的自行车(业内称“菜车”)一天能卖出2辆就算不错了。“很多还在坚持卖传统自行车的店,其实都是靠卖电动车和童车支撑,顺带卖‘菜车’。”他说。

    “大部分的传统自行车消费群体,已经转移到运动款自行车上了。”尤作定从自己两家门店的销售情况分析,目前一辆传统自行车售价为三四百元,而一辆入门级别的品牌运动车售价也就千元左右,性能却高出一筹,不少家长会为孩子买有品牌的运动型自行车。

    相比以前代步出行的普通自行车,运动型的品牌专业自行车成了当下自行车市场的主力军。市自行车协会副会长朱启皇,同时也是骓驰自行车车行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骓驰”已经在瑞安开出5家门店,在市区的门店每月能销售出80辆专业车,自行车俱乐部人数也达到近500人。“现在,客户的代步需求已逐渐弱化,转变形成休闲环保的运动健身需求,自行车因为运动又重新受到欢迎。”他说。

    售后市场成新利润增长点

    在转型的过程中再度升温,自行车骑行文化迅速在瑞安火了起来,这是当下瑞安自行车经济的一大特征。上周末,市自行车协会及相关俱乐部就组织了一次湖岭黄林村骑行活动,5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一路爬坡骑行,感受骑行路上的风景。据了解,近几年我市自行车骑行文化迅速升温,涌现了一批骑行爱好者,目前规模已达到1000人左右。

    主打自行车销售的车行率先转型。“以前品牌自行车店里只销售产品,如今卖的是自行车文化。”朱启皇说,目前我市不少俱乐部每天晚上都会组织夜骑活动,同时提供各类专业骑行比赛的信息,营造了浓厚的骑行氛围和骑行文化,也带动了自行车的销量。“从2011年开始,瑞安的骑行文化逐步升温,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因“运动”需求又重新升温的自行车市场,也不见得就是一块“肥肉”。尤作定说,虽然现在自行车运动看上去气氛很浓厚,但这只是表面的繁荣。“俱乐部组织骑行活动,主要是想发展潜在客户,带动销售,但是不少资深骑友用车到一定周期后,会直接将车转赠给他人,无法形成新的客户购买。加上这几年车行数量增加,市场在电商影响下价格趋于透明,激烈竞争下利润也越来越薄。”他说。

    朱启皇也坦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大环境走低,自行车市场也受到波及,目前已形成供大于求的情形。“一辆自行车利润约20%,去年下半年车行的销量相比前两年下滑了10至20%,可以说温州地区一半的车行都在亏损。”

    “相信今后售后市场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尤作定说,很多客户不到网上,而是到实体专业品牌自行车行里买车,是看中了门店提供的售后服务。今后自行车行趋于打造“6S”店的一站式服务概念,除销售自行车,还要提供基本的维修、保养服务,并举办骑行活动。

    “在国外,很多专业品牌自行车行都会提供图案的个性定制以及轮组、车架等DIY改装服务,这才是车行盈利的大头,未来国内的自行车市场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朱启皇说。

    配套设施期待更完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自行车经济,还带动了一批周边产业的发展——从保养维修到配件销售,从车辆存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甚至农家乐等餐饮、休闲领域也从中获益。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自行车经济的升温,它们逐渐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这几年公共自行车的普及、高楼绿道的建设等,自行车不但分担了出行压力,也形成了深厚的骑行文化。”徐香认为,但从目前情况看,路况、交通等问题仍然存在,这成为制约自行车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尤作定也认为,自行车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对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像现在瑞安市区可供自行车安全通行的道路极为有限,绿道分布比较偏远,寄存车辆的网点较少,影响了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如今自行车再度被人们热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行车拥有灵活、便捷等特性,要使这些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离不开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譬如,自行车道多一些、存车网点密一些,这些都有助于自行车在分担出行压力、倡导环保理念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骑行装备也不便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玉海楼
   第00009版:玉海楼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乐周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两轮经济”:转型中升温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4 “两轮经济”:转型中升温 2015-6-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