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5版:学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摆正心态,轻松度过高考“后焦虑”期

    摆正心态,轻松度过高考“后焦虑”期

    高考前,高度紧张的考生们心理都会有个暗示:“高考一考完,三年就熬到头了。”可实际情况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前,考生还将经历再一次心理的高度紧张期,考生在发榜之前出现的心理问题远远不会少于高考前。

    高考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荷,在高考结束后一下子释放,心理落差非常大。等成绩、等录取,这样的等待让考生十分煎熬。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可能情绪暴躁或自我封闭,而更多学生放纵疯玩,连续地打游戏、逛街、唱KTV……这些都是高考后需要家长和考生注意的心理问题。

    现象一

    部分考生彻夜打游戏、疯狂放松

    高考一结束,部分考生和朋友们去打游戏,有些甚至连家都不打算回。有的家长会被孩子的不懂事气坏。虽然知道孩子的压力需要得到释放,可家长们觉得一考完就出门放松,连家都不打算回,肯定是不对的。

    专家分析:

    极度紧张到极度放松,引起的后果很不好,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稍加引导,比如可以来个短途旅游,进行适度的转移注意力。像打游戏、唱KTV这样会导致神经加剧疲劳的活动应该尽量避免。考生也应该明白,完成高考后疯狂放松并不能把累积三年的内心焦虑释放掉,一些平和、舒缓的放松项目会更加有益于身心健康。

    专家建议考生,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家人一起谈谈心,聊聊后面的人生规划。当然,朋友同学之间聊聊天也是非常可取的。此外,看电影、买一些闲散的书籍翻阅也是比较好的方式。

    现象二

    部分考生变成“大家小姐”

    也许是在考试时就感觉不理想,个性内向的部分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彻底变成了“大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考完第一天还出房门吃饭,后来干脆连房门也不出了,饭菜都是家长送进去。那几天,全家比高考前还焦虑,因为考生的性情全变了。部分同学觉得自己这次高考失手了,一向要强的他们可能觉得没有办法面对父母,所以每天选择逃避父母。

    若待高考成绩下来,果真未达到预期分数,上不了理想院校,这时候,这些考生可能更加自闭,几乎连话也不说了。

    专家分析:

    未考取预期分数,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就读,这是很多学习还不错的高考生考后会遇到的问题,通常的表现为情绪低落、自闭或者是冲动暴躁等等。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去寻找心理医生帮助打开心结。要消除困惑,摆正位置,认识自我,就读名牌大学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最后获得成功。因此,上一所名牌大学不是成功,而通过上大学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奋斗的基础才是你该看重的。

    现象三

    部分考生考完后空落落,每天都很茫然

    部分考生高考后,选择先昏睡两天,说是把长期缺失的觉给补回来。但两天一过,这些考生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无所适从特别无聊,每天都很茫然不知所措,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原本很充实,但高考一结束,一切好像都烟消云散了。

    专家分析:

    父母应当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运动、引导孩子交往,避免无事可做加剧这种虚无的情绪。此外,考生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为随后到来的填报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奠定基础。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当然,考生也要加强自我调节,适度地与同学结伴郊游、阅读、听音乐等,或者帮家长做点家务,等待发榜的日子。

    (苏梦璐 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广 告
   第00008版:广 告
   第00009版:实验室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创意代表证”赢得一片赞叹声
摆正心态,轻松度过高考“后焦虑”期
瑞安日报 学周刊 00015 摆正心态,轻松度过高考“后焦虑”期 2015-6-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