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该向教育不公亮剑
■薛建国
教育是天下最神圣的事业之一。教育如果不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掺杂各种金钱关系,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科教兴国,科教不兴,必败无疑。我们在办学方向上有没有逐利导向?我想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花钱进了贵族学校,就能成为宝贵之才吗?花钱进了名校就是名人吗?我看未必。花了钱,让一些人、让一些教育机构阔绰起来了倒是真的。
有了钱,可以给老师多发点资金和补贴,领导的坐骑档次可以高点,寒暑假教职员工走得更远点。所以,曾几何时,象牙塔内抓教学不得劲,搞创收劲头足,择校生、寄读生、旁听生等等,这生那生都是财源。学校热衷抓钱,老师还能静下心来?白天学校课堂里无精打采,晚上或节假日搞家教精神焕发。
这个世上,钱是可以用来买许多东西,但不是所有。有些东西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自由、比如尊严。这也许有点抽象,从教育角度说,学生的分数是绝对不可以买卖的。花钱买分数,是百姓反响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社会不公,这种不公往往与教育领域的腐败又是一脉相承的。分数是对学生学业公平的评判,每一分都是学生的心血和汗水。分数用来买卖,是教育者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分数拿来买卖,就是说金钱可以左右知识,那么“知识就是力量”不就是一句空话吗?这种做法让学生怎么想?对知识没有崇敬之心,又何来认真学习的态度?言传不如身教,当你把教育的目的、学习的意义讲得天花乱坠时,你的“身教”已经让你的形象败得一塌糊涂。
“花钱买分”可以说也是鸡蛋上的一条缝。分数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一条公平的线,考试达不到分数线,通过金钱助力实现跨越,这是什么?这是把正义踩在了脚下。这条缝,让社会上那些信奉“有钱就有一切”的人有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分数可以买,但这资源也是紧俏的,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于是你还得托关系、找门路,既要交一笔明的钱给教育机构,暗地里又要花上一大笔“润滑”费。买卖的过程,也就是金钱腐蚀权力的过程。象牙塔内不干不净,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可能就是不明不白了。
取消“择校”,让“花钱买分数”成为历史,是教育之幸,是回归公平,是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