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办得了企业玩得起文艺,作品屡获大奖
塘下农民摄影人,好样的!
■记者 杨微微
日前,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评选结果出炉,塘下农民摄影人再次拿到好成绩,获得1银2铜6优秀奖。
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创立于2011年,主要向农民摄影人征稿,每年评选一次,今年的主题为“爱国、为民、崇德、尚艺”。从创立以来,5年里,塘下农民摄影人年年参赛,且年年拿到佳绩。据统计,5年里,塘下农民摄影人共获得2金2银8铜2佳作,以及近40张入选优秀奖,获奖层次和获奖总数,均居全国各乡镇之首。
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农民摄影人虽出身为农,但多数自办企业,业余自学摄影,是一群办得了企业又玩得起文艺的新时代农民。他们还成立“温州·塘下色影公社”,将镜头对准乡村文化特色及与农民相关的题材上,宣传和传承乡村文化。
农村成长,拍农村题材很亲切
钱作平是色影公社的社长,今年50多岁,2009年才初学摄影,2011年投稿的乡村题材作品《露天影院》获得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荣誉佳作奖。
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从一个“菜鸟”新手,到作品获得肯定,他说那是因为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当时巧遇露天影院放映的场景,正拿着相机的他带着年少时的回忆,心情激动地记录了那一瞬间。
“虽说如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没有再下田劳作,但是在拍乡村题材上,遇到跟农民有关的题材,我心里还是会多一份亲切感,特别能体会劳作的那种感觉。” 钱作平说,他年轻时也干过一些农活,对农民、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遇到很多乡村题材的摄影时,以他的农民身份能更好地了解拍摄对象,在细节上能表现得更透彻和到位。
钱作平自己办有一家企业,自打喜欢上摄影后,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摄友,平时也组织采风创作活动。他说,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正是因为塘下的农民朋友有一定经济基础,才会形成各种文艺团队、协会。他希望,今后有机会将塘下农民摄影人的经验推广开来,让更多农民朋友也加入到文艺创作队伍中来。
农民身份医生职业外加摄影爱好者
70后的刘玮虽是农民身份,但是职业是一名医生,他还自己创立生物科技公司。他与60后的钱作平出生年代不同,拍摄的作品视角也不同。
刘玮初学摄影在2010年左右,学摄影之前,他也曾拿着相机去拍照,但他说那是“照相”,而非摄影。2009年,刘玮作为企业赞助方,赞助塘下摄影协会成员到洞头采风,看着同一个场景,在他的相机里只是普通的一张“到此一游”,在摄影人相机里就是一幅美丽的景色。“我是一名皮肤科医生,是追求‘美’的,摄影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过程,所以我也开始跟着摄协的人学摄影。”刘玮说,他学摄影还有一个优势,那便是塘下摄影协会会长刘峰是他的堂哥,初学摄影时,他经常跟在刘峰后面“偷师”,看人家怎么拍,为什么这么拍,思考差别在哪?然后再购买书籍学习构图、光线等。
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他的摄影水平是在拿着相机疯狂“扫街”中提高起来的。但是最初出门“扫街”,他很害羞,不敢拿相机拍,也不知道该拍什么。
“经常在拍照时遇到就诊过的病友发问,‘刘医生,你在干嘛’、‘刘医生,你拍什么’,当时都不好意思回答,随便应付过去,后来经常拍,也不怕遇到熟人了。” 刘玮说,就是常拍,跟着别人学习,多思考,才逐渐形成自己的拍摄方向和爱好,有了独立创作的能力后,逐渐将镜头对准本土农村生活和特色,比如滩涂上的劳作者、新居民、父母外出做生意的留守儿童等。
“我们其实是新时代的农民,农民不一定就要去种田,也可以自己办企业、搞艺术。”刘玮说道。
8名农民摄影人组成色影公社
温州·塘下色影公社由8名农民摄影爱好者组成,其成员均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其中4人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年龄从30多岁至50多岁,作品在多个大型摄影比赛中拿到好成绩。该公社通过浙江省文化厅的审批,还被授予浙江省优秀视觉艺术创作群体称号。
塘下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仅摄影协会就有200多名会员,不少摄影爱好者经过多年经营积累后,逐渐走向摄影创作道路,其中就包括温州·塘下色影公社的8名成员。
社长钱作平介绍,8人均为农民出身,在兴趣爱好上较为一致,均从最初的基础摄影走向摄影创作,资历最老的一位成员参与摄影已有20多年时间。这8名成员分别为朱昌乐、刘玮、陈茂贵、张金国、钱作平、曹建光、韩高树和戴贤武。
[相关链接]
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旨在讴歌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新时期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追求。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于2011年6月19日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