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罗山下曾上演“龙凤斗”,神仙所弃馒头化为岩石……
上叶村:倾听奇山异石里的神话故事
上叶村全景
上叶村大榕树
蛤蟆岩及周围的农田
馒头岩
钱作明在棋盘岩旁
水库旁的法清寺

    上叶村

    大罗山下曾上演“龙凤斗”,神仙所弃馒头化为岩石……

    倾听奇山异石里的神话故事

    ■记者 黄国夫/文 记者 陈立波 黄国夫/图

    塘下镇上叶村位于大罗山脚下,该村山林多,占总面积的七成之多。面对奇山异石,上叶村民挖掘创作出许多神话故事,其中根据山石演变出的龙凤斗与神仙所弃馒头化为岩石的故事,更是代代相传。近日,记者走进上叶村,听村民讲述富有奇幻色彩的神话故事。

    古榕树守护钱、王两家五百余年

    上叶村位于大罗山脚下,和场桥办事处下辖的其他村相比,上叶是小村,仅1300多人,其中,钱、王是村里的两大姓。

    上叶村中有一棵大榕树,位于龙河河边,已有500多年历史。大榕树枝叶茂盛,500多年来,它以宽大的胸怀,见证上叶村一代代村民茁壮成长。

    “每到夏天,在大榕树下乘凉、聊天是最愉快的事情了。”村民王仁杰说,以前没有空调,每到傍晚,村民都会自发来到榕树下,听鼓词、聊天。以前的龙河很宽,水也清,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爬到榕树上,纵身跃下,痛痛快快地游个泳、洗个澡。

    “我记得以前村里有一个私塾。”王仁杰说,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办起了学校,学校的地址就位于钱、王两家的老宗祠内。因为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学校,因此邻村的孩子都会来此上学。现在,老宗祠虽然已经改为厂房用地,但是在宗祠内,墙上还保留着黑板,还能找出它旧时曾为学校的痕迹。

    正是由于上叶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村里因此还出了几个博士,这也是采访过程中村民特别自豪的。

    大罗山脚下曾上演“龙凤斗”

    上叶村占地面积不大,其中山就占据了七成之多。在场桥、海安一带,最有名的便是龙、凤二山,其中龙山大部分位于上叶村地界,与这两座山相连的便是大罗山。

    那么,龙山和凤山是怎么来的?对此,村民还有一段口耳相传的故事。

    相传在古时,大罗山山脚下还是一片汪洋,蛟龙和凤凰常在东海上争斗,厮杀之声震天动地。在大罗山上有一块奇石叫“棋盘岩”(位于上叶村界内),神仙常在这里相聚下棋。由于龙、凤厮杀声大,吵得神仙无法凝心下棋,一日,神仙一怒之下将龙、凤踩死于脚下,变成了现在的龙山和凤山。

    “龙山上有一块低洼地,外形很像一只脚,相传就是当时神仙踩下去的那一脚。”60多岁的村民钱作明曾是一位老师,他从小就喜欢收集民间故事。他说,神话故事也是根据一定的现实情况演绎出来的,比如有关山的神话故事,大部分与山的形状、地理位置相关,龙、凤二山也不例外。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翻越龙山和大罗山一探究竟。

    龙山海拔不高,仅两百多米,不过由于行人不多,杂草丛生。大约20分钟的行程后,走至山顶,来到钱作明所说的低洼处。然而此处已长满树木和杂草,看不出脚印的形状了。

    “小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玩,那时树木还没有长出来,脚印的形状很明显,而且低洼的地方还有泉水流出来,村里人都会到这里挑水喝。”钱作明说。

    翻越龙山,便是大罗山。此处已建有登山步道,步道两旁树木遮日,显得十分幽静。行至半山腰,往龙山望去,只见龙山被分为两部分。前小段山岭矮小,此为龙头;后部分则成弧形,则为龙身和龙尾。

    龙尾处有一处延伸段,据钱作明介绍,这一段古名叫“龙肠”,为神仙踩死蛟龙时用力过猛,导致龙的肠胃流出而得名。龙翔高中就位于此处,“如果按地名给学校起名,学校应该叫龙肠学校,但因为‘龙肠’二字不雅,所以改为‘龙翔’,现在地名都采用‘龙翔’二字”。

    在大罗山步道攀爬半个小时后,就到了传说中的“棋盘岩”。棋盘岩由三块平坦的大石块组成,站在岩石上向远处望去,场桥、海安尽收眼底,据说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东海。“这里地理位置很好,神仙在这里可以一边下棋一边远眺。”钱作明笑着说。

    现在在棋盘岩边上已修建了一座路亭,供行人休息之用。

    清代和尚靠双手在山上开垦18亩良田

    过棋盘岩,往上再攀爬百来步,便看到一块五六米高的巨石耸立在山路一旁,周围则皆为平地,显得很是突兀。这块巨石也有其来历。

    钱作明说,这块巨石叫“馒头岩”,相传为神仙将吃剩的馒头扔置于此,后经过不断硬化而形成。由于“馒头岩”的名字和食物相关,对于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古时农民来说,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他们在山上劳作时,喜欢在馒头岩下休息,一来可以遮阳,二来则希望粮食丰收。

    然而丰衣足食还得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在清代,就有一群和尚在山上开垦良田,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从“馒头岩”再往上走十来分钟,有一座水库,水库旁有一座寺庙,该寺名叫法清寺。法清寺不远处有一块农田,种植着各色蔬菜,这块农田就是清代法清寺和尚开垦出来的。

    农田中有一块石头,叫蛤蟆岩。据说原先的蛤蟆岩要比现在大得多。到清代,法清寺僧人培介师带领十几个和尚在此开石阔地,将蛤蟆岩凿平,开垦出18亩空地种植蔬菜,供寺庙和尚食用,法清寺也由此得以兴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父亲节特刊
   第00006版:父亲节特刊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乐周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上叶村:倾听奇山异石里的神话故事
瑞安日报 今日塘下·塘河风 00010 上叶村:倾听奇山异石里的神话故事 2015-6-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