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 记忆
传承 文化
■记者 黄丽云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今天我们在家还包粽子吗?门上还挂青艾、菖蒲吗?孩子腰间还别香袋吗?我们还诵《离骚》吗?谁有划龙舟?……
如何过一个有历史文化韵味的端午节?怎样传承端午节习俗?端午前夕,网友纷纷来帖,或艾蒿香里忆端午、或议如何把时下只知吃粽子的端午变为更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端午……
[艾蒿香里忆端午]
[丰富端午文化元素]
网友@暮色年华:端午节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早在2009年9月30日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我们有责任把它保护好,传承好。
网友@不朽的盔甲:过端午节,总会提起传承端午传统文化的话题。其实,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文化元素,比如,画额、挂艾、斗草、跳钟馗、吃粽子、赛龙舟等等。然而,与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一样,发端于农业社会的端午节,也遭遇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往固有的仪式简化了,心中的敬畏消退了,文化的色彩也式微了,端午节被“删繁就简”成“粽子节”,只剩下了“吃”。
即便是“吃粽子”,在城市也简化为商业消费,到市场上去买,鲜有自己亲手包粽子,商品粽子千篇一律,虽说我们省了事,也少了节日传统文化滋味,这样过端午“吃粽子”,能算传承文化吗?
网友@梅梅和雷雷:代代相传才叫传承,而代代传承,首先要解决“这一代”知晓传统文化习俗,并愿意接受。这就有个如何适应社会发展进步需求的问题,需要在不断丰富现代文化元素中传承,而不是一成不变。比如,画额、斗草、跳钟馗之类具体的文化细节,现在仍让民间普遍去传承,恐怕很难,但不等于全部扔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延续,制成电子音像来供人欣赏,这也是一种传承。而诵诗、赛龙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推陈出新,引入现代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传承,也不宜强求划一,应该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创造,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丰富文化遗产中创新未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