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校生的集体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共同维护集体生活环境,多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心怀宽容与谅解
事件回放:
学生担忧,性格内向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最近,陶山学生小许得知中考分数过了市区某高中的分数线,亦喜亦忧。喜的是,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忧的是,将要离开父母,过上住校的集体生活。
小许是独生女,平时喜欢安静,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热衷集体活动。“真担心以后跟宿舍里的同学相处不好,”小许说。小许的父母也有一些忧虑,怕女儿孤僻的性子以后会被同学排挤。
记者调查:
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流是和谐的
在住校以前,学生们在各自的家庭生活中基本上是随心所欲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把书读好就行,家务事父母几乎全部代劳,而且大部分人在家里有自己的房间。可是住校之后,集体宿舍要求好几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共处一室、朝夕相处,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心理挑战。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我市的高中住校生和曾经有过住校经验的市民。大部分人表示,曾经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室友沟通而感到苦恼,特别是当集体生活出现矛盾的时候。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集体宿舍生活充满着欢声笑语。但也有小部分学生表示对住校集体生活“不满意”。
今年读高二的学生琴琴说:“我睡眠不好,难入睡也容易被吵醒,对房间里的气味有点挑剔。有一个室友睡觉时一定要关窗,冬天还好,夏天就特别闷热。跟她提过,但是只有当天有效。几乎每天都要提醒,很尴尬。”琴琴觉得,这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无关是非,只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想要和谐相处,大家就得互相忍让、妥协和适度的改变。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流是和谐的,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
但也有少数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观念和能力,不懂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此,有专家表示,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对父母依赖性较大,上高中或大学后才开始接触集体生活,难免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而且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更多是凭自己的感觉、情绪,遇到矛盾时不能合理解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处于被动、孤立的境地。也因为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会限制自己的发展。
他们说:
集体生活很亲密但也要保持距离
市民王先生:我认为集体生活虽然会促进友谊的升温,但是如果不保持距离的话,许多小问题和摩擦会造成友情的裂痕。这个度要怎么把握,就要看个人的感悟了。
独立生活,从校园时代开始
高中教师“木木”:集体生活最重要的是和大家相处好。交几个知心朋友,平时不会太无聊,生活也可以充实一点。当然,也要照顾好自己,学习、住宿环境肯定没有家里好。可你要想一下,你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要自己独立,现在就当是一次体验吧。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离开校园后,你会怀念这一切的。
学会适应集体生活
大四学生“猜火车”:集体生活的规则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如果一味对抗这种规则,势必会让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能做的或者说该做的,就是调整自己,因为只有先学会顺应,麻烦和障碍才会最少,才能节省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你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允许自己慢慢调整。
嘉宾说:
宿舍集体生活
是学生时代不可缺失的美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频蕾:一间陋室、五六室友、四面八方,不同背景、不同风俗、不同习惯,汇聚在一起。正是由于在这狭小的公共空间里学习生活,每个人都要学会欣赏和包容他人、克制和约束自己,在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当中共同提高。
大家平等地生活在相同的条件和空间里,享用无差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要想赢得尊重和成功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这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宿舍集体生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功能,即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在一个集体空间中,如何厘清个人权利的界限,如何参与公共管理,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比如讨论和制定宿舍公约、维护公共卫生,在矛盾中逐渐形成稳定的秩序。总之,宿舍集体生活是学生时代不可或缺的美好,集体生活会塑造出一个个不同的自我,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承担责任。
对于还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的学生来讲,大家不妨借鉴以下几点:共同维护集体生活环境;多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作息纪律;心怀宽容与谅解。
当然,你还可以保持个人适当的独立性,宿舍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只属于自己的秘密和生活习惯。在宿舍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隐私,不要过多干预他人生活。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考虑问题角度也会不同,何况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因此,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更不要因为意见分歧而影响了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记者 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