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朱东东:
每一次善行都会收获满满感动
■见习记者 林翔翔
日前,瑞安市东帮爱心会成立(详见本报6月23日第7版报道),现有会员180余人。很多人都好奇,是谁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召集这么多人致力于救灾扶贫、爱孤助残、环境保护等。答案是会长朱东东。
朱东东1973年出生于文成县,1994年来到塘下场桥,二十多年来,这位塘下新居民将助人为乐的美德发扬光大:奔赴地震灾区捐款、践行绿色出行、帮助孤寡老人……他说,施比受更快乐,每一次善行都会收获满满的感动。
今年6月20日,东帮爱心会举办成立晚会,朱东东担任会长。事实上,爱心会早在2015年2月份就开始筹备,目前已组织开展捐助烧伤者、慰问孤寡老人、看望福利院孩子等活动。
这些帮扶活动中,朱东东对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印象尤其深刻。今年4月,东帮爱心会与浙江省和平慈善基金会的会员们一起到高楼偏僻山村慰问孤寡老人。“一位老人居住条件简陋,十几平方米大小的屋子破旧不堪,床由砖头叠成。”朱东东见老人未吃中饭,便亲自下厨,炒了一盘四季豆、蒸了一盘鱼干,看着老人吃得香喷喷,他心里十分满足。
“另一位老人蓬头垢面,胡子和头发近半年没理了。”朱东东说,会员们为老人及其老伴理了须发,“老人摸了摸胡子和头发,对着镜子照了照,又看了看身边的老伴,微微笑了。”
临走时,老人从一个陈旧的柜子里翻出一个黑色塑料袋,解开扎在袋上的绳子,给每位会员抓了一小把干豆子。“后来我们坐车离开时,老人一直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朱东东说,“施”比“受”更能让他体会到幸福的感觉。据悉,在他的带领下,东帮爱心会将结对5位孤寡老人,为他们送温暖。
奔赴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朱东东出生在文成县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长大离开家乡后,他开起了连锁超市,凭着一股拼劲,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从小过过苦日子,他知道生活的诸多不易,因此他也更能从细节入手帮扶他人。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他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的商会,奔赴现场,捐款8万多元。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许多人受伤甚至失去生命,不禁想起往事,泪流不止。”朱东东说,2007年5月,他从四楼工地上摔了下来,双腿粉碎性骨折。在住院的半年多时间里,他感受到亲友的关心,也深知灾难对人的打击,因此在得知地震消息后,他当即与5位朋友一起奔赴汶川地震灾区。
到达灾区当天,朱东东与朋友们向当地商会捐助了20余万元,用于购买物资,在亲眼看见食物、矿泉水、帐篷等物资运到灾区后,才放心离开。尽管时隔7年,但是社会各界人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灾热情,至今仍震憾和感动着朱东东。
到大罗山捡垃圾
从灾区回来,朱东东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帮助别人、怎样帮助更多的人?由此逐渐萌生坚持做善事的想法。
2012年的一天,朱东东到大罗山登山时看见,山沟里、小溪边有许多食品袋、矿泉水瓶、果皮纸屑等垃圾。看到美丽的风景被垃圾破坏,他十分不忍心,提着一个垃圾袋一路捡过去。
朱东东有一群一起登山的朋友,每周去一次大罗山。那次之后,他鼓动大家出行时带一个环保袋,在登山途中看见垃圾,随手捡起。一行人空手而去,每次总能“满载而归”。
今年5月,朱东东和朋友们(后来都成为东帮爱心会的成员)到大罗山开展“环保公益之行”活动。在山上,他们看见有许多人在烧烤,一些游客把烧烤后的竹签、纸巾和食物残渣留在地上。“游客见我们身穿志愿者服装,手持火钳夹起地上的垃圾,纷纷咨询如何加入我们这支爱心队伍,还有一位女士对身边的小孩说,‘要向叔叔阿姨们学习’。”朱东东说,能用实际行动感染游客,使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这让他由衷自豪。
成立爱心社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