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种的番茄不一般:颜色多、口感好、身价高
“果然红”番茄销售果然红
■记者 陈成成/文 王鹏洲
受天气和种植面积扩大影响,今年,温州各地西红柿出现严重卖难现象,最甚时,10元钱就可在市场上买到一麻袋西红柿,还有的农户宁愿让西红柿烂在田里,也不愿去采摘。
而记者在陶山镇桐浦社区的果然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6月下旬,尽管番茄已快“下市”,大棚里的番茄也不多了,可仍有一箱接一箱的番茄被打包运出……用合作社负责人桑正波的话说,他们的番茄从来就不愁卖。即使像今年番茄大贱卖,批发价只有1元钱1公斤,可他们的番茄批发价仍卖到6元/公斤以上,且供不应求。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种的番茄五彩斑斓 一种就种出名气
6月下旬,市面上的番茄已不多见了,在位于陶山桐浦的市果然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名工人仍忙着挑拣、装筐、打包小番茄。“这是最后一批小番茄了,马上就要运到市场上去卖……”桑正波拨了拨为数不多的那堆小番茄说:“这些番茄的品质也比不上前几个月的了。”随即,他话锋一转:“你不要以为这些番茄是贱卖哦,我们的批发价还是能卖到每公斤6至8元,而且供不应求呢。”
桑正波是桐浦社区凤社村人,早年办过鞋厂,后又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水果生意一做就是十几年,他走南闯北,对水果市场了如指掌,哪里的水果最好、什么样的水果最好卖,他如数家珍。
批发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就想到去种大棚果蔬了呢?这还得从2007年说起。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尝到了一位台湾水果商带来的台湾品种黄色小番茄,“甜美多汁”是桑正波对这种小番茄最深的印象。“一旦有了这种小番茄,店里其它番茄就难销了。”桑正波说着,心里也打起了“小九九”:与其去找水果供货商,不如自己直接来种。
2008年,他在桐浦浦西租了50亩地,搭起钢管大棚,引进了台湾黄色小番茄,满心以为当年年底就可以有收成,不料因为大棚的膜盖得不够严密,所有的番茄都被冻死了。
第一次种大棚番茄“全军覆没”,却没有让桑正波气馁。相反地,他对种植更有兴趣了,不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指导,还每年去山东等知名种植基地“取经”。为了种出生态果,他的小番茄不施化肥,全部施以鸡粪、油菜饼为肥料。次年,桑正波种植的黄色、红色普通小番茄喜获丰收,当年批发价达8元/公斤左右。
“跟普通小番茄相比,我们的小番茄更甜更多汁,口感更好,因此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桑正波说。随后的几年,他不断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目前果然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光是小番茄的品种就多种多样,有台湾“金妃”、“黄妃”、“粉色小霞”、“金童玉女”,日本“黑珍珠”、“绿珍珠”、“紫珍珠”,荷兰曼西娜等,此外,他们还种植了草莓、小黄瓜等果蔬,种植面积也扩大到200多亩。
“如果不引进品种独特、优良的番茄,番茄售价就不高,很难赚钱。”他说,2009年引进的“粉色小霞”小番茄,虽然只种了4亩左右,但当年批发价达16元/公斤,每亩净收入达3至4万元,是所有种植品种中效益最好的。因为品质好,“果然红”出品的果蔬一直就卖得很好,这不,尽管已到了台风季,但仍有客户预订种植大番茄;此外,他们的小黄瓜甘甜多汁,身价是普通黄瓜的2倍,尽管卖得贵,但是采摘后一装箱就被抢购一空,每天都有客商打电话来预订。
未来还要农商结合 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
从商人到农民,桑正波成功转型。而就在果然红种植合作社渐渐步入正轨时,他又做起了配送生意。
2012年,他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兴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温州大学城、联通温州公司等高校、企业都是他的老客户。“刚开始配送的都是我们自己种植的果蔬,后来客户越来越多,他们希望我们能配送更全面的食材,慢慢的,衍生出了大米、肉类等多种食材。”桑正波说,目前他们每天都有10辆配送车负责配送温州各个单位的食材,每个月的配送额达280多万元。桑正波说,除果蔬是他们自己种的以外,大米、肉类等都是他们“定种”、“定养”的。
无论是种植,还是配送,桑正波都做得风生水起,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农民不怕种植,最怕的还是种好了却卖不出去。今年番茄卖难,让不少农户血本无归。”做过生意的桑正波对此特别有感触,今后,他打算把自己的市场经传授给更多人,“只要他们愿意种,我可以提供种子与技术,收成后,我负责收购,但种植以及品质一定要达到我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桑正波深信:只要果蔬品质有保证,不愁卖不出去。
除引导其他农户致富外,桑正波还有更大的“野心”——他还要建瑞安农产品展示厅,集中展示富有瑞安特色且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此外,还要建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商,把瑞安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眼下,我们正在做可行性报告。”桑正波信心满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客户就可以通过网络预订“果然红”的新鲜食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