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4版:榕树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童年之百草园

    我的童年之百草园

    ■李浙平

    读小学时候,我并不知道鲁迅先生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我们的百草园,是在班主任金老师的布置下,作为课余劳动的一项活动内容,坚持了一个学期。

    我们总是厌倦于一回家就要做作业,当金老师在课堂上布置搞百草园的任务时,全班同学都异常兴奋。所谓搞百草园,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弄一块泥地,然后自己去采草药种上。至于草药种成后如何使用,老师就没有细说了。

    搞百草园,首先是要想办法弄一块泥地。我们学习小组有7人,都是城镇户口,不像农民有自留地可用,而且有几人居住的是楼房。唯有一张姓同学的老屋边上有一块长不过8米、宽仅2米的空闲泥地,还是公家的。于是,这里成了不二之选的百草园种植处了。

    有了地,就是找草药来种。我们大多数人不懂草药,只有同学郑晓光曾经在文成农村待过,他熟悉一些草药。于是乎,同学们一致公推他为百草园的头儿,带领大家去挖草药。

    寻草药是辛苦的,我们要到处去找,足迹遍及瑞安中学的沿河两岸、瑞中里的小山坡、湖滨公园、西山、田头,甚至爬入干旱的水井里。寻找的结果是草药少,杂草多。虽然被丢弃的杂草中也许有草药,但我们都认为不认识的就不是草药,仅满足于将认识的草药种上。

    在兴奋之余,便是分工干活,翻土、种草药、抬水、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劳动的结果是有了一排排绿意浓浓的百草园,在那屋旁一隅,充满勃勃的生机。它们有白脚麻衣(后来知道它的学名是车前草)、马齿苋、野薄荷、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狗尾巴草。于是,我们每天做完作业后,都要到百草园走走,松松土、浇浇水,然后,在百草园,讲《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的故事。

    为了认识草药,大哥送我一本好像是叫《袖珍草药手册》的书,里面有白描的草药图,于是我便把书放在书包里,有空就翻看,或是和同学去采草药时对照一下。有了这本书,找草药似乎变得轻松多了。其实不然,因为书中的草药画着好看,但要对照着找还是有困难的。于我,是草药没认识多少,却喜欢上了白描的画法,天天拿着书照着画。结果,作业成绩明显下降了。如今想来现在能画些白描,应该得益于大哥送我这本书。

    百草园的结果自然是因为我们的懒惰而日渐荒芜。因为找草药难,加上养护不慎,碧绿的颜色在草药枝叶上褪尽,大伙儿变得垂头丧气。好在暑期到了,于是,我们就在百草园上玩起了捏泥巴,捏出地雷、坦克、大炮、小人的模样,这项劳动基本是由我来完成,因为我在班级里是最爱画画儿的呢。然后小组分两派,用这些泥巴道具,在百草园上玩打仗。打仗以泥巴道具毁尽为结束,而百草园里的草药,也在不断地踩踏下不见了踪迹。

    百草园虽然没有坚持到第二个学期,也在记忆中逐渐淡去,而当年那些走街串巷挑着草药的药农吆喝声:“卖板蓝根、小青儿、梨头草儿、白条根、茅草根、金银花哦……”想起来依然是亲切的感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10版:微播报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百姓事
   第00013版:远望角
   第00014版:榕树谭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家周刊
我的童年之百草园
签证不复杂
去公园捡垃圾
怀念故乡的杨梅
瑞安日报 榕树谭 00014 我的童年之百草园 2015-7-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