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7版:今日莘塍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走出鼓词名师阮世池……
垟底村:一双鞋子走天下
垟底公园
瑞安县胶鞋厂旧址
邦赛鞋业厂区

    开栏语:莘塍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村居。有的是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古村落,有的是现代美丽村庄的璀璨明珠,有的是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建设典范……即日起,本报推出“莘塍一村”系列报道,品味这些村居背后的故事。

    垟底村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走出鼓词名师阮世池……

    一双鞋子走天下

    ■记者 金汝 见习记者 张洵煜

    垟底村里有两棵百年榕树:一棵树龄约155年,另一棵树龄约110年。两棵古树静静守候在垟底河边,见证了一个传统农业村向工业强村转变的历程。

    垟底村因鞋而兴。走进垟底,看到最多的是“鞋”字。如今,一张张订单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这里,一台台鞋机不停地造出希望,昔日的农业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鞋专业村”。

    从庄稼汉到制鞋老板

    村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胎记,是村民归属感的凝聚和乡情支点。在瑞安,不少村子以“垟”为名,垟底即是其一。“垟底”一名有何由来?

    阮姓是垟底村的大姓。据阮氏族谱与“历史渊源沿革志”碑文记载,北宋元祐年间,阮姓一支自金华南迁温州,南宋端平元年(1234)迁入瑞安莘塍。1998年出版的《莘塍镇志》记载:“阮氏迁到此处,定居垦种,取名安阳村。后因垦种面积扩大,将村围于田垟之中,遂改名垟底。”垟即是田的意思。

    在这里,垟底后人过着春种秋收、耕田而食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垟底人传承数百年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

    上世纪50年代,垟底村有了第一座胶鞋厂。据垟底村党支部书记林玉钱回忆,当时该胶鞋厂叫瑞安县胶鞋厂。部分垟底村民洗脚上岸,进厂当制鞋工。这为后来村内制鞋业兴起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厂位于现在的西岸东路,厂房高三层,面积1万多平方米,归当时二轻系统管理。工人最多时有400多人,大部分是垟底村民。

    今年70岁的垟底村民黄玉柳曾是胶鞋厂工人,20岁进厂,工作了20来年。她说,每个月工资三四十块钱,逢年过节工厂还发粮票、油票等,“不用在农田里风吹日晒,工资、福利都不错,这些让务农的村民很羡慕。”

    然而,20多年后,因经营不善,该胶鞋厂逐渐衰落,直至关闭,厂房陆续转租给其他鞋厂。

    虽风光不再,但胶鞋厂启蒙了垟底村民制鞋的创业热情。上世纪80年代,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各类民营鞋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村民成了鞋厂老板,垟底逐渐由传统的农业村发展成工业强村。

    林玉钱说:“从只知道种田的庄稼汉,到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再到创办企业,垟底人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逐渐成长。没有胶鞋厂,垟底村的制鞋产业很可能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规模和声势。”

    制鞋专业村远近闻名

    据《莘塍镇志》记载:1983年,垟底村几名年轻人率先办起家庭皮鞋厂,所产牛皮鞋、猪皮鞋颇受欢迎;1986年,村民开始用人工手锤、胶贴的方法生产旅游鞋,逐渐涌现户办、联办制鞋厂;1988年,全村鞋业产值约500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0%;1994年,全村415户2000多人中,有320户1500多人从事鞋业及其配套服务,垟底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制鞋专业村。

    浙江邦赛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立聪是垟底人。他回忆,那时候制鞋业在莘塍达到顶峰,以垟底村为中心的莘塍一带,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旅游鞋生产及配套服务。

    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莘塍旅游鞋在市场上始终受制于人。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鞋企结合皮鞋和旅游鞋的优点,成功开发出兼具旅游鞋的舒适与皮鞋的时尚典雅为一体的休闲鞋,产品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由此带动了莘塍休闲鞋产业的全面开花。

    2001年9月,国字号金名片“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落户莘塍。现在,莘塍有休闲鞋企业约300家,去年规模以上企业42家,产值20.19亿元,占全街道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3.06%。

    据粗略统计,目前垟底村有100多家制鞋工厂,涌现出“邦赛”、“夏发”、“华伦鳄鱼”等一批知名鞋企。

    走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鼓词是瑞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温州鼓词迎来黄金时代,扁鼓牛筋琴响彻城乡,名师辈出,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赵岩儿的劲,叶岳生的文,郑声淦的琴,管华山的神,阮世池的音。”其中的阮世池祖籍就在垟底村。

    据垟底村老人回忆,大概在阮世池父辈那一代,阮家搬离垟底村,此后虽然与村子联系不多,但每年清明节祭祖,阮世池还是要准时赶回村中。

    阮世池老人今年86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12岁时,他拜著名词师陶山华(名王启凡)为师学习温州鼓词,后经名师陈宝生等指点,13岁即登台演唱,是温州鼓词“阮派”艺术创始人,以唱腔纤细华美、肢体语言丰富闻名,被世人尊称为阿池先生。

    垟底人黄世铭今年73岁,18岁到20岁期间师从阮世池先生学习温州鼓词。他说:“先生脾气温和,从没见到先生与人拌嘴;而且教学很有耐心,从咬字到腔调,调教得非常用心。”

    那段时间,黄世铭最开心的事就是和阮世池先生一道演出。有时,黄世铭先上台“打词头”暖场,然后由阮世池先生唱正本。黄世铭就在后台仔细揣摩先生的唱腔和技巧,一一牢记在心。

    据悉,阮世池老人在垟底的祖屋已经拆除,但村民说起“阿池先生”,还是为村里走出一位鼓词名师感到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迎战“灿鸿”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垟底村:一双鞋子走天下
瑞安日报 今日莘塍 00007 垟底村:一双鞋子走天下 2015-7-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