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规划16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已建成3条
串珠成链,扮靓旅游风景线
■见习记者 张洵煜/文 记者 陈立波/图
想在绿野间自由驰骋吗?想找寻《温州一家人》的拍摄足迹吗?想感受耕读修学的魅力吗?想领略湿地的自然美景吗?昨日,记者从市委农办获悉,我市共规划16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已建成3条,分别为高楼绿道探幽线、“温州一家人”精品线和浙南邹鲁修学线,正在重点打造林垟湿地精品线。
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各个精品村依托自身特色,打造“一村一韵”。精品线将一个个精品村串成线、连成片,将一颗颗散落的明珠串成一条璀璨的珠链,整合生态、旅游和文化优势,为美丽瑞安添彩。
据悉,目前市委农办组织了20多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参与筹建温州市乡村文化促进会,依靠专家的指导,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文明新农村。
高楼绿道探幽线:
在绿道畅享慢生活
地点:高楼 全长:13公里 沿线绿化面积:1609亩
沿途村庄:塔石村、坳口村、塘岙村、上河头村、平阳坑村、东源村、南山村等
高楼绿道已在瑞安乃至温州打响知名度。树木与竹林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红色的自行车道在林间蜿蜒。悠闲地骑着自行车,品味美景,放飞心灵,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质朴的民俗风情以及现代新农村的恬静。
高楼绿道探幽线分为自驾车绿道、自行车休闲绿道、水上绿道三大绿道网络,成为市民体验慢生活和休闲观光度假的好去处。沿着这条精品线,可以驻足于塔石村的古廊桥和古堡,感受历史的沉淀;在坳口村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塘岙村的风情庭院里休憩,推窗欣赏别致的美景;漫步平阳坑村的沿江路老街,在浓浓的糟烧酒香中捣年糕;在东源村追溯“东源谱法”,参观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
尽情享受绿道风光后,还可以感受下寮溪寻古线。大京村是寮溪寻古线上的精品村之一,去年大力“拆违”,然后建起数百米长的仿古挑檐,挨家挨户挂起大红灯笼,打造了一条杨梅文化特色街。夜幕降临时,红灯笼让乡村夜景分外美丽。
“温州一家人”精品线:
沿途村庄主题各异
地点:湖岭
沿途村庄:呈店村、亦垟村、直干村、均路村、黄林村、河上垟村
湖岭镇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饶的人文历史,围绕“游农家、赏美景、看古迹、品民俗”主题,变单个村庄建设为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充分发挥各村特色,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线,成功打造出“温州一家人”影视风景线。
2013年,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热播后,剧中重要拍摄地均路村一夜成名,成为旅游景点。
走进均路村,小桥流水的乡野气息及保存完好的石木老屋,让人倍感清新宁静。该村共有195间民居,如今依旧保持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貌。
“不少游客过来就是为了看看电视剧主人公周万顺住过的祖屋,小阿雨上过的学校,还有她走过的石拱桥。”该村村委会主任陈其苗说,平时日均客流量1000多人次,节假日一天甚至超过1万人次。
均路村的特色是影视文化,呈店村则主打“侨”牌。日前,该村首家民宿——侨家小院开张,由5幢5层民房组成,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内设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之所以称为侨家小院,是因为民宿场地由华侨廖巧明无偿提供。
此外,亦垟村主打孝文化,直干村主打农耕文化,黄林村打造“世外桃源”,河上垟村因海拔高,被称为浙南地区离月亮和星星最近的村……
浙南邹鲁修学线:耕读修学,强农乐民
地点:马屿
沿途村庄:石垟、江桥、岳一、篁社、协山、许北、许南、东岙、丁凤、宋岙、大板桥、女岙、增垟、山河、龟山下等村
浙南邹鲁修学线主题为“耕读修学、强农乐民”,横贯马屿镇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去年马屿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还入选2014年度温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精品线。
马屿曹村自古耕读之风盛行,史上出了82个进士,闹花灯的习俗也是由此而来。如今,曹村中学还在全市率先推出“耕读”举措,让学生在课余参加劳动。另外,南拳武术文化、“非遗”无骨花灯制作、石棚墓等凸显出马屿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马屿的耕读文化悠久深厚,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标志性特色。浙南邹鲁修学精品线将各精品村的耕读文化串联,从而更好地传播耕读文化。”市委农办农村改革科科长苏立胜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计划投资380多万元完善该精品线。马屿镇将把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民俗节庆融入沿线各村景观,重点打造许北、许南、丁凤等精品村,提升山河、增垟、女岙、大板桥4个村的景观节点,为下步环天井垟乡村休闲体验和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林垟湿地精品线:水乡“少女”正“梳妆”
地点:南滨、飞云 总面积:8.7平方公里
沿途村庄:南滨街道直洛村、外甲村、大桥村、龙潜村、林南村、大池头村,飞云街道汇头村、杜山头村等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几只水鸟在空中盘旋,突然急转直下,轻轻掠过水面,留下阵阵涟漪。
林垟被称为“浙南威尼斯”,景色中透着江南水乡的写意,如深闺中的少女,恬淡秀气。
目前,市委农办正与当地政府精心打磨林垟湿地精品线,其中南滨街道大桥村与飞云街道汇头村已初具规模。
大桥村水域面积3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村民依水而居。村党支部书记陈金玉说,去年9月该村对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修整生态河岸,还在沿河一带增加防腐步行道和1500米长的灯带,“现在不仅是本村村民,周边村民也喜欢在傍晚来这里散步,沿河走一圈”。
市委农办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准备将南戏文化与水文化相结合,在河边搭建戏台,游人坐在河边,斟一盏香茶,听一曲南戏。
汇头村的发展路径与大桥村略有不同。走进汇头村,各种明亮轻快的颜色映入眼帘:桃花粉红、青草苍翠、河水淡绿……
汇头村党支部书记叶仁周指着一处公园说:“这里原是一块废弃地,现在被改造为户外婚礼公园。今后公园还将增添更多的元素与色彩,成为市民相亲、约会、婚纱摄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