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我市昨 紧急转移2.6万人
为防御超强台风“灿鸿”,我市上下积极投入抗击台风工作中,全力以赴,严阵以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我市沿海镇街及有关部门提前做好海上船只、涉海工程、涉海人员安全防范工作,及时通知海上航运船只和海上施工人员安全避风。
记者从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了解到,截至7月9日20时,全市1035艘渔船全部进港避风。截至7月10日20时,全市共转移人员26770人,其中危房转移人数14919人。
记者在一线
高楼
一个下午的软磨硬泡,老忠伯终于肯转移了
“老忠伯,趁着现在没雨,你就跟我们到学校里去吧,那里比较安全。”
“我人老了,行动不便,长年卧床,我就不去了。”
“这里房子老旧,在台风中容易坍塌,你住在这里危险,你必须跟我们走。”
昨日下午,高楼镇东岩敬老院工作人员给今年82岁的老人林圭忠做思想工作,希望他早点转移。可是脾气倔强的林圭忠老人却说:“一点风雨都没有,不用转移。”
近一个下午的软磨硬泡,最后老人同意转移到位于东岩学校的灾害安置点。由于敬老院离东岩学校有一定距离,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敬老院工作人员借来一辆小三轮车,小心翼翼载着老人前往东岩学校。
安置点在学校的二楼。“我该怎么上去呢?”就在林圭忠老人犯嘀咕时,敬老院的护工说:“我抱你上去!”说着,这名护工抱起身材矮小的林圭忠健步往楼上走去。
敬老院负责人杨建光说,老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更不愿意转移。工作人员就耐心给老人讲道理,讲台风的危害。
7月10日晚上19时45分,高楼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朝波,营前社区党委书记黄智勇等来到营前彭湾自然村,动员村民转移。这次是他们今天第三次入村动员村民转移,共转移了7名村民。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7名村民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住着木质结构的危房,有些村民的房子位于大树下,有些村民的房子在半山腰。当工作人员来到一户人家里时,只见两位老人正优哉游哉地听鼓词。“台风就要来了,你们怎么还在这里,赶紧收拾一下,跟我们到安置点,带上播放器,在那里也可以听鼓词。”工作人员急了。
“老人防台意识比较薄弱,更不愿意离开老房子,一旦台风来袭,处境十分危险,我们必须要让老人们转移出去。”黄智勇说,每次下去都会遇到还没有转移出去的村民,这次就是一次“捡漏”。
据了解,高楼镇成立了一支20人的抢险应急分队,各社区分别成立由15至20人组成的8支应急小分队,24小时待命。
(记者林长凯 通讯员彭伟娜)
湖岭潮基
滑坡的危房住6人,经过劝说全部转移
昨日下午14时,记者来到湖岭镇潮基社区。该社区位于飞云江支流拐弯处,地势低洼,又是溪流汇集处,历年来每到台风来临,大量雨水沿河而下,极易在此形成涝灾。2013年台风“菲特”期间,该社区上街、下街、岩头等村被水淹严重;2009年台风“莫拉克”曾引发当地山洪暴发;2007年受台风“罗莎”影响,下街村最深水位达到8米,水淹两层楼。
超强台风“灿鸿”今日将登陆我省,人员转移工作成了头等大事。昨日下午,湖岭镇党委委员、潮基片区片长张平弟和潮基社区党委书记戈存斌、社区主任王品胜等一起进行台风到来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这是小型山体滑坡,赶紧搬!”在潮基社区陶溪村学堂山自然村,村民陈永铜一家靠山居住的房子本身就是危房,20多天前的大雨,使其屋后出现山体滑坡情况,屋后露出一大块黄土。陶溪村党支书陈忠辉和指挥部的领导一起上门来劝,叫他们赶紧转移。
“真有这么严重?我看天气好像还不错的样子,真要马上搬吗?”陈永铜着急地问。“我们开车过来,把他们赶紧转移到位于陶溪村办公楼的避灾点。”戈存斌说。
可让人着急的是,陈永铜同意了,其家中的老人却怎么也不肯。工作人员一商量,还是让他们转移到亲属家中比较好,于是让陈永铜联系他的女儿。当天下午17时,陈永铜的女儿开着车过来把她父亲和隔壁邻居共6人接走避灾。这让工作人员总算松了口气。
“大妈,你女儿来了,现在可以走了吧?”昨日下午,下街村社区工作人员正劝说村民娄大妈。娄大妈今年87岁,中风,行动不便。她住的也是危房,工作人员已经劝了两次,这次找来了她的女儿。
“我马上收拾,辛苦你们了。”娄大妈的女儿连声说。她说自己平时虽然也常过来照顾老人,但今天有点大意,总觉得台风又不在瑞安登陆,不是很要紧。经过工作人员劝说,她才知道严重性。当天下午17时,娄大妈已经住到了女儿家里。
截至昨晚21时,窗外还是没什么雨,越是没雨越让人担心。“就当心一下子下起暴雨,溪水猛涨,出现各种险情。”戈存斌说,潮基社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将整夜保持战斗状态,时刻待命。
潮基社区还有一支应急突击队,共有21人。同时,潮基的9个行政村各有一支抢险突击队,由各村“两委”成员和村中的党员组成,9个村共有抢险突击队成员82人。
记者从湖岭镇政府获悉,截至昨晚20时,湖岭镇共转移人员2064人。
(记者 缪星象)
玉海沿江新村
本地居民、新居民都转移了
“欢迎你们来住。”“谢谢你们关心!”昨晚,为了躲避“灿鸿”来袭,玉海街道沿江新村(俗称“二千六”)的居民陆续来到位于安华苑的避灾点避灾。
沿江新村共有21幢楼房,全部属于D级危房,入住居民共650余户、2000多人,这里地势低洼,台风来临易成为内涝灾害区。当日,街道干部分10组动员群众转移到社区的两处避灾点居住,即安华苑二楼和华昌大厦三楼。至昨日下午,街道干部已经第4次通知居民在17时搬出,转移到附近避灾点。经过动员,这里50%的本地居民离开住到了亲戚家里,而新居民在吃过晚饭后也转移到避灾点。
家住沿江新村13幢3单元103室的李大伯、孔大妈都已有70多岁了,自带枕头、床单、毛巾、草纸、雨伞等日用品来到避灾点。一名社区女干部立即帮他们铺好床,让他们躺在床上休息。“吃饭、洗澡后,我俩就来了,到这里避灾可放心了!”说起台风,李大伯仍心有余悸,“前年的一次强台风造成一楼浸水一天,我半身淹在水里劳累干活,差点病倒。”
当晚,玉海街道纪工委书记、驻区干部瞿晓华和五六名公安民警、消防队员及社区干部,一起在社区内来回走动逐户检查。每当看到哪户人家还亮着灯光或有人,便上去敲门督促大家早点撤离转移。
“有人在吗?晚上打台风住这里很危险的,赶快到附近社区的避灾点,离这里挺近的,走路只有10多分钟。”在8幢三楼,瞿晓华等人语重心长地嘱咐还没撤离的住户一定要转到避灾点过夜。
截至昨天17时许,该街道已撤离转移人员共2093人。
(记者 陈希林)
莘塍九里汇
一家人坐进街道的公车转移
“台风早得很呢,我就先不搬了,住出租房里没事的。”莘塍街道九里汇居民区一租户说。“台风来了,风大雨大,你住这里太危险,必须马上搬到安全的地方。”莘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海鸣劝道。在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下,该租户收好了东西转移到避灾点。
莘塍街道九里汇居民区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危房较多,因此是转移的重点区域。该居民区居委会主任叶新介绍,通过前期统计,共有143名住户需要转移。7月9日,莘塍街道工作人员开始入户动员,劝说住户在台风来临前搬到安全地带。昨晚18时许,街道党员、民兵及居民区干部再次来到九里汇,要求住户尽快转移。
贵州籍新居民彭世荣租住的出租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两层砖木结构,住着7个人。工作人员来到出租房时,他正在二楼休息。
“我知道台风的厉害,昨天有人来劝我们一家转移了,我们晚点就到避灾中心去。”彭世荣说。
“街道的车现在就停在路口,你们一家人赶紧收拾东西。别忘了把水、电、煤气关好。”叶新说。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彭世荣一家扛上席子、褥子,坐进街道的公务车。
莘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钱中华介绍,7月9日开始,街道、村居干部和驻村干部到沿海农田、低洼地带和易受损房屋巡查,告知农户、村(居)民台风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性,目前2000多名群众已经转移到安全区域。
(记者 金汝)
■记者 杨微微 金邦寅 潘敏洁 陈绵绵 欧苗苗 首席记者 严小章 见习记者 张洵煜 林翔翔 通讯员 王晓 许翔环
各地在行动
塘下:挨家挨户作动员
“下午18时前就转移出去,把冰箱这些电器垫高,以免有漫水。”“员工不能留在厂里,一定要转移出去,没地方住的,就转移到避灾中心。”昨日下午13时起,塘下镇鲍田鲍垟村村“两委”成员及驻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通知大家在18时之前离开村子,转移到位于鲍田中心小学内的避灾中心。
鲍垟村是塘下镇最东边的村庄,与滨海大道相邻,靠近标准堤塘,这里地势低洼,村子四周又均是农田。历年来,只要遇到台风期,周边的出海浦沥水位上涨,出于安全考虑,全村村民均须转移。
据了解,目前村内有51家厂房、152户人家共500多人,其中多数为新居民。工作人员第一趟走访通知后,大部分村民自行转移到朋友家或者避灾中心。第二趟走访安排在晚饭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还未转移出去的群众,鲍田办事处安排了大车将群众转移出去。最后一趟走访,实际上为“捡漏”,村“两委”及驻村干部坚守在村内巡查,直至当晚23时。
据在该村驻村7年的宋明华介绍,有一次台风时最高漫水水位达到了成年人的身高,进出村庄只能靠划船。“1994年那次台风最严重,村里大部分房子被台风刮毁,村民们都搬迁出去。”
由于村内居住的大多数为新居民,没有经历过台风,容易忽视台风的严重危害性,工作人员只得一次次说服他们转移出去。其中重点对以下四类情况的人员进行转移:东部沿海种养殖人员,如水塘养殖户、养猪户、水产养殖户等,主要集中在鲍田、海安、场桥3个办事处;低洼地带的人员转移,如鲍垟村、肇平垟下村等;山塘水库下游人员的转移以及鉴定为D类危房的住户转移。
截至10日下午16时,塘下镇共转移人员2044人。
飞云:财产人员齐转移
飞云街道紧邻飞云江,沿岸分布着许多企业。自7月9日起,街道便通知企业做好财产转移工作,积极开展防台抗台减灾宣传。
10日上午,飞云街道对沿江工棚内的务工人员、地质灾害点、危旧房、低洼地带群众进行疏散转移,并通知作业渔船归港,对沿江水闸进行巡逻。“沙洲岛上有多家红砖厂,上面的43人现已全部撤离。”飞云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林华弟说。
同时,该街道组织了应急队伍以及预备役部队。“一旦发生坍塌等现象,可立即调动应急队伍和设备,及时应对险情。”林华弟说。
陶山:驻村干部留村过夜
“全镇重心下移,所有各片联系领导、驻村干部今晚都在村里。”陶山镇副镇长余海燕说,该镇成立镇总指挥部,下设4个分指挥部,实现镇—片—村三级联动,并加强排查、摸底山塘水库、建筑工地、危房旧房、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等重点防御领域,同时,各片联系领导、驻村干部全部入村,24小时在村待命。
据介绍,截至10日晚21时,全镇79只船舶全部回港,在建工程全部停工,已转移重点工程人员550人、普通群众2100余人。
上望:进村宣传转移人员
昨天,上望街道安排驻村干部前往各村宣传动员,转移危房居民、低洼地带人员、海涂作业人员、堤塘种养殖户等人,截至18时,共转移人员3300余人,并对旧村改造、安置留地等在建工程进行停工加固。
汀田:一个都不落下
“下午可能还有一些群众没有及时转移,我们准备再全面走一遍,确保低洼易涝点、地质灾害点的所有居民都能安全转移到各个避灾中心(点)及安全地带。”昨晚18时30分许,汀田办事处副主任苏志普匆匆吃过晚饭后,再次带着巡查人员“转战”街道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堤塘地带,防止“漏网之鱼”。
在距离标准堤塘汀田段1公里远的滩涂上,有30多位养殖户扎根这里从事养殖业。昨日下午,在街道干部和村干部的耐心劝说下,这些养殖户陆续撤离了。
在滨海大道汀田下垟片,有200来名新居民从事种植、养殖等,平时吃住就在就近搭建的简易棚屋里。因为很多人对台风的危害缺乏认识,加上担心经济损失,一度不愿意离开。
“看着下午的天气情况,不少人不愿意撤离,个别养殖人员执意要喂养饲料后才收拾东西离开。”苏志普告诉记者,动员群众转移是件精细活儿,离不开细心和耐心,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截至10日下午16时,汀田街道转移堤塘种养殖、低洼易涝、D类危房等人员共425人。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抗台救灾
连日来,我市多家社会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防台抗灾工作中去。
9日晚,市阳光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紧急召开理事会,决定成立阳光爱心应急救援队。昨日一大早,该中心召集了15名具备应急救援经验的志愿者,组建了阳光爱心应急救援队,并为每位队员配备了必要的救援装备。当日下午,通过主动与民政部门、社区联系,该救援队进入玉海街道沿江社区,协助2000多名居住在危房内的群众转移到周边的避灾场所。
另外,市爱心顺风车志愿者服务队7月9日晚发布抗台公告,并组织了一支20人的志愿队。昨晚,志愿者们来到汀田专职消防队待命,随时准备跟随消防队员外出救援。
东山:前线抗台人员分发手机防水套
“灿鸿”逼近,出去抗台,手机放哪?昨日,东山街道给出去抗台的一线人员分发了手机防水套,免去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往年,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去前线抗台,好几个人的手机都浸水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东山街道农办主任王伟利说,今年,特地给需要的前线抗台人员配备手机防水套。
该街道工作人员郑行知说,街道里的安排很亲民,虽然只是小小举动,但温暖了前线抗台的工作人员的心,鼓励大家专心抗台。
据了解,截至昨晚21时,该街道共转移人员3357人,其中330多人被安置到避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