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汽车后视镜里的“秘密”
后视镜看似不起眼,但实为汽车上的主要安全装置之一。在日常行车中,转弯、并线、超车都需要用它,所以被称为驾驶员的“眼睛”。
但是,尽管有左、中、右三面后视镜“护航”,驾驶员的视线仍有盲区存在。有人认为,要消除视线盲区,就尽量把左、右后视镜往外调或往下调;也有人认为,中央后视镜的位置应该以看到自己为宜。那么,这些调节后视镜的方法是否妥当呢?不妨听一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调解后视镜要“就低不就高”
无论什么样的后视镜,视线上的盲区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只有调节到最有效的后视角度,才能起到缩小盲区范围的效果。
专业人士指出,内外后视镜所起的功能不同,所以调节的角度也不同。对于外后视镜来说,天空与地面的水平交接线应该在后视镜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在外后视镜里可以看到2/3的地面、1/3的天空,这样能确保大部分路况都尽收眼底。而当左右调节时,应该让车身也出现在外后视镜的视线范围内,约占镜面范围的1/4,基本上可以掌握车身附近的状况。
对于不是全视野的后视镜,最好能在后视镜角落加装一个大视野的广角镜,这样可以保证更全面地洞察路况。
此外,驾驶者注意不要私自改装不合格的产品,有些后视镜的曲面设计不合理,长期使用反而会造成司机的视线错觉,引发危险。
行车时学会找标记物
可能有人会问,外后视镜判断车距为什么不受车型影响,而内后视镜却受车型影响如此之大呢?
专业人士分析,三厢车坐姿低,后窗倾斜角度大,不利于驾驶员的观察视线。而后视镜的视线角度与地平线夹角小,因此观察同样的标记物,实际距离最远。两厢车由于车身小巧,车窗面积虽然不大,但占车身比例不小,因此相对来说视线更好,当标记物到达两厢车视线边缘时,距离其实已经很近了。而SUV车型由于车身高,视野要开阔一些,可以观察的范围也就更广,当标记物到达视线边缘时,要比三厢车型的实验距离偏近。
与此同时,利用左右两侧的后视镜来判断车距不用太多考虑车型因素,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算大。中央后视镜判断车距,比较难给出明确标准,主要是跟车辆造型、车身形态等有关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驾驶员要根据车型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标记物,作为准确判断车距的依据。
利用牙膏清理后视镜
左、右后视镜因为暴露在外,很容易布满灰尘,用一般的面纸擦拭,总是不尽如人意,一遇到雨水,还是模糊不清。
牙膏是很好的后视镜清洁剂。把牙膏挤在淘汰的牙刷上,以中心向外画圆的方式把镜面刷均匀,再用清水洗净即可。牙膏本身除了具有清洁效果外,也是很细致的研磨剂,可以把左、右后视镜上的顽垢清除干净,形成隐形“保护膜”即使遇到雨水,雨水也会结成水滴状而快速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