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三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昨落下帷幕
千余名学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 黄丽云
昨日,我市第三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落下帷幕。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课程,让千余名听众饱享了一顿传统文化大餐。同时,义工们也成为此次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让与会者享受到高质量的会场服务……
据悉,此次活动由市文明办、塘下镇政府主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承办。
[课堂上]
密集的掌声和眼眶中的热泪
是最好的表达
与前两届一样,第三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参与人员爆满。老师们精彩的课程,为学员们带去许多感悟,现场的互动活动,更是让全场学员感动不已。
报名人数太多,增设1个分会场
7月25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参加市第三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的学员已将龙翔中学的会议中心坐满,主办方特地增设了一个分会场,在分会场的学员虽然只能看直播视频,但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8时45分,来自市区的金先生匆匆赶来,看到主会场已经挤满了学员,满脸失落。在义工的指引下,他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分会场的后面听演讲。“早上有急事,晚了一会儿出门,没想到就没位置了。”金先生说。
2012年和2013年,我市曾举办两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共有两千多名学员参与,社会好评如潮。今年公益论坛的报名人数超过1100人。
据介绍,主会场仅能容纳600多人,主办方在会场后面增加了200张小凳子,位置仍然不够,后又增设了一个可容纳约200人的分会场。
现场掌声不断,听众泪水涟涟
7月25日上午,市第三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继续进行,主讲老师、康氏矿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康金胜演讲的《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让1000多位学员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彩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当天康金胜的两位学生现身说法,跟学员们分享《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和《网络让我成为冷血少年》。他们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这让在场的不少母亲流下了热泪。“平时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走弯路。”学员蔡女士擦着眼泪说。
据悉,市第三届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为期3天,特别邀请7位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成就斐然的知名人士作专题报告。报告围绕孝道、伦理、感恩、礼仪、诚信、和谐、荣辱等热点问题,以独特的视角展开阐述,学员纷纷表示“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十几个孩子上台为父母洗脚
昨日上午10时30分至12时,活动现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十几个孩子上台为父母洗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掌声中,十几名孩子主动上台,给自己父母磕头、洗脚、捶背。35岁的刘先生看着正给自己洗脚的孩子,感慨颇多:“以前一直习惯蹲在孩子面前,给他洗澡、换鞋子,今天他给我洗脚,感觉特别不一样。”
现场,许多学员纷纷落泪。张女士更是泣不成声,看着40多岁的儿子给自己洗脚,她说想到了自己年过八旬的母亲,表示一定要及时尽孝,不能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本报名参加孝亲洗脚活动的学员更多,但是因为舞台大小的限制,只选择其中十几位。“其实,不限在舞台上,私底下,大家都可以试着帮长辈洗脚,尽孝可以通过这些行动表现出来。”
[课堂下]
100多位义工汇聚瑞安
在此次道德公益论坛活动中,义工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彬彬有礼的问候,井井有条的入场秩序,有条不紊的上课流程……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把中华文化礼仪发扬光大。
据悉,此次公益论坛共有100多名义工参加,既有来自温州各县(市、区)的,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他们纷纷汇聚瑞安,为服务好这场论坛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迎宾员文慧婷:每天站立超11小时腿肿了一圈
“老师,下午好。”“老师,辛苦了。”走在论坛举办地龙翔中学门口的阶梯上,就能看到左右两旁各站着一排迎宾人员,她们礼貌地鞠躬,然后向大家问好。迎宾人员还分布在会场的楼梯、走廊等处。
今年18岁的文慧婷是迎宾人员中的一位。早上6时40分左右,她就到达会场,开始做准备工作。7时30分左右,陆续有学员到达,她开始站在门口迎接。“早上7时30分到9时30分是迎宾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我们全程站着,没有任何休息时间。”文慧婷说。
9时30分后,文慧婷相对空闲些了,但她仍然笔直地站立着,向往来的学员行礼、问候。实在累了,迎宾人员会到休息室坐10分钟,然后继续工作。
“当一人去休息时,其他组员会自动补位。”
到晚上21时,文慧婷才可以真正休息。除去中午吃饭时间以及偶尔的休息时间外,她一天至少站立了11个小时。“第一天结束时,脚都麻了。好不容易回到宿舍,脱下鞋袜才发现腿脚都水肿了。”
据了解,文慧婷来自湖南,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为了参加此次公益论坛特地从长沙飞到温州。
卫生员缪文斌:5分钟不到就要打扫一次卫生间
卫生工作是最辛苦的工作,但卫生组的义工却乐此不疲。今年52岁的缪文斌就是该组的成员,他是自愿报名进卫生组的。早上6时,缪文斌就开始打扫卫生,会场前方是大家集合的地方,要整体清洗,要检查整个会场的卫生,发现不干净之处,当场清洁……
对缪文斌来说,最难保持清洁的地方是卫生间,“因为学员众多,几乎随时都有人在使用卫生间。”
记者特地在卫生间门外待了十几分钟,这段时间里,共有7位学员上卫生间。每位学员出来后,缪文斌等人就会进去将卫生间打扫一遍,将学员留下的脚印、洗手时不小心洒下的水滴全部清理干净,并将学员擦过手的毛巾集合起来清洗,再放到烘干机里烘干,以便下一轮使用。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分钟里,他打扫了7次。“最长的间隔时间不到5分钟。”缪文斌说。
义工成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在义工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点赞的人员。
现年39岁的冯建雅女士,怀着一个多月的身孕,依然带着自己的3个学生一起来做义工,还将刚从国外回来的丈夫也动员到现场一起做义工。
今年29岁的夏陈蜜,已经是一位“老义工”了,在他的影响下,父母和弟弟一家全部成了义工。
已经做义工5年的赖林洁,是平阳的一位交警,他特意跟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为了参加此次活动,8月1日至3日,他还要到乐清去做义工。
37岁的郑女士,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特地带着11岁的女儿来现场做义工,希望培养她从小就爱帮助别人、爱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习惯……
现场100多名义工,100多张笑脸,成为这届公益论坛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