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加速“三改一拆”,今年已拆违8万平方米
拆出一片新环境 换来美丽新天地
■记者 潘敏洁
8月3日,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提出了要抓好六大攻坚行动,其中明确要求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全面深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昨日上午,飞云街道立即行动起来,组织260多人拆除中洲村、陈家垟村违章建筑,面积共计2万多平方米。
打响环境整治攻坚仗是飞云街道“百日攻坚”的一项举措。记者从飞云街道办事处获悉,今年截至目前,飞云街道共拆除违章建筑8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完成旧厂房改造1.6万平方米,为飞云经济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为环境好转留出余地。
今年拆除违章建筑8万多平方米
自我市启动“百日攻坚”行动以来,飞云街道严格落实“三改一拆”工作,列出进度表,涉水“违建”拆除、涉及安全隐患的违章建筑拆除、无“违建”创建行动、团块拆改、典型“违建”拆除等五块攻坚行动的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目了然。
自“百日攻坚”行动以来,飞云街道坚持对辖区内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山边、河边等多边路段违章建筑开展常态化巡查,针对扣分点及时落实整改,加大“四边”沿线拆违力度。
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8万多平方米,创建金光堡村、振兴居民区等7个“无违建村(居)”;注重“拆、建、用”相结合,抓好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工作,陈家垟村拆改团块项目面积共计18.5亩,现已拆除90%的违章建筑;中洲村拆改团块项目面积共计30亩,现已启动拆违工作。待企业搬迁后,8月将全面拆除上述2个团块的现存违章建筑。
据飞云街道城建办主任陈志利介绍,截至“百日攻坚”行动结束时,预计可拆违面积10多万平方米,“按照市里要求,今年飞云需要拆违15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进度,飞云可以超额完成任务”。
拆除涉水违章建筑不手软
7月20日,飞云街道联合住建所、规划所、市动物防疫监督所马屿站等多部门,拆除辖区内违章搭建的养殖场。在繁荣村西河边,几座养猪场分布在田间。上午9时,挖掘机大臂一挥,养猪场棚屋变成一片废墟。经过近半小时,第一家养猪场拆除完毕。据了解,当日执法人员共拆除繁荣村内8家违章搭建的养殖场,面积共计2000多平方米。
自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曝光屿头河繁荣段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后,飞云街道加大对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成立畜禽养殖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依法拆除畜禽养殖场工作方案。
“我们坚持宣传先行、鼓励自拆的工作方式,片长、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要求养殖户尽早腾空猪舍。”飞云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林华弟说。
据了解,经过前期排查,飞云街道内共有101处违章养猪场和鸡鸭养殖场。截至7月底,已拆除20处,清理生猪4000多头,其中拆除屿头河与繁荣村西河边的养殖场共13处,清理生猪2500多头。预计8月底拆除岸边其余养殖场。
拆除涉水违章,今年飞云街道已开展多次。陈志利说,3月拆除宋家埭村石油油库对面的违章彩钢棚,4月拆除繁荣村西河路桥边的违章彩钢棚及河边6间砖木房,5月拆除黄垟村徐库桥自然村河边的砖木房、金光堡村河边的竹棚……据统计,目前拆除涉水违章共12处,预计“百日攻坚”行动结束时将拆除20多处。
下一步,飞云街道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管力度,杜绝违章建筑拆后死灰复燃。
团块改造助力经济转型
“三改一拆”为飞云经济发展腾出新空间。近几月,飞云街道对陈家垟村和中洲村两个团块开展拆改攻坚行动,目前进展顺利。
土地要素是制约飞云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盘活利用土地、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企业才能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机械设备,更快实现产业升级。陈家垟村和中洲村团块将成为飞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
目前飞云有两大工业集聚区:以鞋业生产为主的云周工业区和以机械生产为主的瑞安经济开发区南拓展区。随着低效土地开发再利用,飞云将在陈家垟村和中洲村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设计面积50多亩。
两个团块拆改行动费了不少周折。陈志利说,2013年飞云街道开展调查摸底,2014年2月确定中洲村为一团块,陈家垟为二团块,3月将上述2处团块功能由住宅用地更改为工业用地,4月飞云街道委托专业机构做出团块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暨改造方案。今年,飞云街道拆除上述团块地面违章建筑。
飞云辖区内有不少“低小散”企业,而小微企业创业园把具有实力的鞋业、机械等企业集聚起来,在解决企业用地难题的同时,又助推飞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高楼大厦将圆安居梦
傍晚时分,横河村村民郑先生约上几位村民到村里的“锦绣华城”转转。他说:“那是我们的家呀,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住进高楼大厦喽!”
“锦绣华城”是横河村安置留地项目,占地面积29亩多,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据村党支部书记郑康良介绍,小区共有6幢高楼277套房,户型最小的房间面积125平方米,最大的141平方米,工程于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主体部分已完工,附属工程预计于今年10月完工。
“我一家4口挤在村里的2层楼房里,房子已非常老旧,居住环境也不好。购买商品房,经济又负担不起。”郑先生说。在横河村里,很多村民都如郑先生这般,迫切盼望安置留地建设早日完工,住进新房。
这边安置留地工程建设即将进入尾声,那边旧村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了解,横河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下段自然村旧村改造工程于去年动工,目前主体部分已结顶,预计8月抽签分房。
陈志利说,飞云辖区内许多房子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为二三层落地房,房龄较长,有些还是危房,居住环境较差,村民改善住房的要求十分迫切。
同时,该街道加强指导,着力引导,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留地建设、旧村改造、解困房建设)、旧厂房改造的进度。目前飞云街道已完工或已开工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共有18项,包含前金村和横河村下段自然村旧村改造,垟西村、东风村、马道村、上埠村、黄垟村、东风村等安置留地建设,以及孙桥村、坳头村、周村村、章桥村、上埠村、中洲村和高园村等解困房项目。
截至6月底,完成旧厂房改造1.6万平方米;今年内上埠、黄垟、霞砀及东风二期4个安置留地项目可结顶,共计20万平方米;铁炉村旧村改造项目处于扩初调整,预计今年11月开工;横河村安置留地项目和旧村改造主体部分已结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