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上半年工作回头看(上)
多措并举,多点破解“就医难”
■记者 钱枫枫
目前,温州市卫计委主任程锦国一行考察我市上半年卫生计生工作,先后走访塘下人民医院、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锦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细致了解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卫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及计生征收等情况,肯定了我市上半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成绩。
据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坚持深化医疗改革、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一系列医疗惠民措施让群众就医更省心。
“诊间结算”,就医告别排队付费
日前,市民李女士去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发现,以前拿药、做检查(如验血等)前,都必须排队付费,如今只要事先在市民卡内充值,拿到医生开出的药单、检查单之后,不需要再去收费窗口付费,而是由看病的医生直接对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结算。
“医生拿着市民卡一刷,我就可以直接去检查科室做检查,或者去药房拿药了。”李女士说,这可大大节省了排队的时间。
今年6月份,市民卡“诊间结算”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今后市民只要启用市民卡账户并充值,便可以一边诊疗、一边结算,公费报销金额、自付金额同时结算,不仅告别排队付费,还省去在不同医院办就诊卡的麻烦,实现看病“一卡通”。
据市卫生计生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林飞鹏介绍,今年7月1日起,市人民医院、莘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温州市市民卡诊间结算项目试点单位,已率先完成结算程序开发并对外使用。
“因为技术比较复杂,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培训,其他医院才能分批投入使用。”林飞鹏表示,自8月1日起,市中医院、各市级医院、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将陆续开展“诊间结算”服务。
林飞鹏表示,“诊间结算”服务是医疗信息系统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成果,市民卡余额在温州市部分三级医院、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均可使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
目前,市卫生计生局已完成转诊信息方案制定,正抓紧建设我市区域医疗协同信息平台和市级区域医疗转诊信息平台,将转诊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医疗资源通过平台共享,使各级医疗单位在转诊路径的选择上信息通畅、路径最优。
双向流通,更多名医下乡坐诊
3月1日,《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正式施行,医生多点执业的门槛进一步放低:只要找到执业单位,相关级别执业医师即可在省内不同医疗机构名正言顺地兼职,而拥有副主任医师职称(含)以上的医疗人员可以探索自由执业。
所谓多点执业,是指医生可以到本单位以外的医疗机构坐诊。据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有11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6名医师申请自由执业。
马屿镇陈先生自从查出颈椎有毛病后,每个月要往市人民医院跑几趟。他认准了那里一位专家,特地在专家坐诊的那几天去看病。陈先生无奈地说:“每次看病,路上要花大半天时间,而且到市人民医院看病的人太多,除非我抢到专家的预约号码,不然排一个上午的队也不一定能轮到。”
陈先生希望,开展多点执业后,专家能到马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坐诊,方便当地的病人看病。
不仅市民欢迎医生多点执业,许多民营医院听到这个消息也倍受鼓舞。“现在阻碍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紧缺,降低多点执业的门槛,意味着政府将逐步破除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这将帮助民营医院吸引专家出诊,有助于扩大民营医院的声誉。”在某民营医院妇科任职的蔡医师说。
据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科长谢象岙介绍,目前我市正不断完善卫技人才的双向流通机制。向原批准其执业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联合病房或联合门诊的市级医院医师,可选择合作关系且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多地执业点。另外,我市还积极研究建立医务人员逆向流动机制,每年在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市级医院提供若干岗位和名额,允许联合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中能力水平较高的卫技人员通过竞争择优进入市级医疗机构。
基层首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听说岛上的医院马上要搬入新大楼了?”
“你看,码头旁边那栋在建的房子就是。医院建成后还会添置不少新设备呢!”
……
这段时间,东山街道北麂社区的居民看着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麂分中心(以下简称“北麂分中心”)新大楼慢慢地“长”高,心里挺乐呵。据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大楼最快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北麂分中心是北麂岛上唯一的医疗机构。由于交通不便、药物资源缺乏以及医疗设备简陋,岛上的居民深深体会到看病难的痛苦。
“在这里看个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病倒是没问题,如果病症复杂点,只能坐船去市区看。”北麂居民小郑感慨地说,“去市区看病,顺利的话要一整天时间。风浪大的时候,病人就出不去了。”
北麂分中心院长张康昱告诉记者,该分中心设有卫生室和卫生院,坐落在房龄20多年的民房里,医疗环境十分简陋。
“除药品零售外,每天北麂分中心的就诊病人有30人左右。”张康昱说,目前该中心有15名医生,其中主治医师1名、职业医师3名、助理医师2名,拥有基本的急救设备,可是一旦涉及B超、X线检查、化验等需要仪器的项目,病人仍要到市里就诊,而且岛上交通不便,到了台风天气,还会出现缺药的情况。
扩建医疗场地和增添医疗设备成了北麂分中心的燃眉之急。
张康昱介绍,北麂分中心新大楼占地250平方米,高3层,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保留原来的科室,并引入B超设备等。新大楼投入使用后,能基本满足岛上居民的看病需求。
市卫生计生局基建办副主任林敏介绍,2011年至今,我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购置、用房修缮和基建,完成9家基层医疗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基层医疗机构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除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麂分中心外,陶山、莘塍、湖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就诊流程和服务能力也得到大幅完善和提升,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大幅提高,逐步建立“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