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0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历六月廿四,请陌生人吃饭
马屿河溪村“百家宴”弘扬百年感恩民俗
为民间道德模范颁奖
村民义务为“百家宴”活动服务

    农历六月廿四,请陌生人吃饭

    马屿河溪村“百家宴”弘扬百年感恩民俗

    ■记者 缪星象/文 记者 庄颖昶 通讯员 方孔德/图

    110张桌子,已经摆好冷盘,20多位村民在门口忙着招呼客人,更多的村民在过道里穿梭,端菜沏茶摆椅子……

    8月8日,农历六月廿四,马屿镇河溪村文化礼堂里热闹非凡。站着的忙着的都是本村人,坐着的吃着的几乎都是别村别镇的群众,很多人彼此压根儿不认识。这既不是结婚宴席,也不是哪位老人寿诞,而是河溪村延续百余年的传统“百家宴”,专请陌生人吃饭,代表感恩和祈福。

    河溪村民很热情

    百桌宴席请宾客

    河溪村位于马屿镇梅屿社区,河溪村六月廿四庙会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太平天国起义年间,本地“金钱会”义军和家属曾于此日在河溪村避难,得到村民的帮助和收留。后来,这一天形成了庙会,周边村乃至平阳的群众会来此祈福。因为到来的都是贫苦人,中午吃饭都成问题,热情的村民就将陌生人迎到家中吃饭。渐渐地,这一天就成为河溪村的“感恩节”,几乎每户村民都有接待陌生人到家中吃饭的回忆。这个节日,比过年还热闹。

    “小时候,每到这天,奶奶就会对我说‘六月廿四了,小妹快去叫人到家里来吃饭’。我人小,嘴巴甜,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今年47岁的村民林小华说。当天,她和丈夫、女儿都到村文化礼堂来帮忙,身披“欢迎光临”的红缎带,在门口迎宾。

    “30多年前,大家都比较穷,中午能管一顿饭还是挺重要的。现在大家都富了,其实不缺这一顿饭,想招呼路人到家中吃饭,对方都会有点不好意思。”村委会主任李迪庆说,为了让这个传统延续下去,村里想了不少办法。去年下半年,村文化礼堂建成,村“两委”一致决定,在文化礼堂里办“百家宴”,让参加庙会的游客、路人都能感受河溪村村民的热情。

    传承感恩文化,展现村民道德风貌

    记者看到,装修一新的文化礼堂宽敞明亮,礼堂正面是一座舞台,二楼设立了书画室、村史陈列室、图书室等,一楼大厅的墙壁上贴着村规民约、光荣榜、优秀村民简介等。

    60岁的黄国亮来自马屿曹村,虽然他不认识河溪村村民,但从小时候起,几乎每年都会来参加河溪村的庙会。“在文化礼堂里摆酒席,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么漂亮的文化礼堂,真让人大开眼界。”黄国亮说,前来吃饭的游客也感觉盛情难却,大家你10元、我20元地出钱,交给村里,表示一番自己的心意。据了解,当天文化礼堂里共摆了110桌素宴,其中90桌的客人都是前来赶庙会的游客。

    “现在举行河溪村首届民间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上菜期间,主持人登台,开启了当天“百家宴”的序幕。

    为民间道德模范颁奖,也是河溪村的首创,借着农历六月廿四这个“感恩节”,当着本村、外村人的面,表彰河溪村的模范村民。当天,李迪庆公布了6位“热心公益奖”获得者,两位“励志成才奖”获得者,前者一直热心村中公益事业,后者则是村里好学勤奋的代表。

    “文化礼堂成了展现村民道德风貌的舞台,也让我们河溪村的感恩文化得到了传承。”李迪庆说,村里还设了敬老孝亲奖、善行义举奖、爱岗敬业奖、和谐家庭奖、最美主妇奖、最佳婆婆奖等奖项,以后会陆续颁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广 告
   第00007版:阳光卫生
   第00008版:新居民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议事厅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玉海楼
   第00014版:聚焦点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学周刊
马屿河溪村“百家宴”弘扬百年感恩民俗
他们用汗水诠释责任,换来道路畅通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10 马屿河溪村“百家宴”弘扬百年感恩民俗 2015-8-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