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3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取小斋风月久,人生何必羡封侯
瑞中故园中的老建筑

    假取小斋风月久,人生何必羡封侯

    瑞中故园中的老建筑

    ■施巨欢

    西岘山北麓、仓前街北端一带(仓前街179号),原是瑞安中学的校址。2004年瑞湖路398号新校园建成后,瑞中迁入新址。

    瑞安中学故园占地50多亩,面山临水。以前,这里是天王寺、莲社、承天宫、西安宫、节孝坊、梵行精舍(尼姑庵)、章氏宗祠、西北镇镇公所、小教场等故址,零落而散乱。我曾在瑞中任教,对这里有特别的感情。

    天王寺旧踪

    1963年至1998年,我在瑞中任教,见过天王寺的旧踪。

    1989年7月前,西岘山北麓还有两处老房子。一处像寺庙建筑,有高高房顶的老房子,由四根粗大的四方形石柱子撑起屋梁,后作为教工的餐厅。餐厅后的山边,有一口长方形的水井,石条井栏有半米高,井水清洌,冬暖夏凉,是隔壁厨房用水的水源。常见厨工施光尧或章守杰站在井栏石条上,用水桶从井里打水的情景。我曾来此提过水煮饭、烧开水,用此井水冲泡的茶,特别清香爽口。

    餐厅后还有一幢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上下共四个房间,有中堂,中堂前两边有厢房,那时曾作教工宿舍。说是像寺庙建筑,当时已没有和尚,也不见一尊佛像。传达室工友潘锡友老伯(我们称他阿友伯),就住在楼下后半间。门前有一根又长又粗的紫藤缠绕在山脚一株榆树上,藤龄足有百年。

    后山常有蛇出没,有一次阿友伯床下竟盘卧着一条长长的菜花蛇。楼房后面有一处长方形平坦,坦前有一个椭圆形的水池,长约3米,宽约2米,对面山崖上丛生灌木花草,郁郁葱葱,环境非常幽静。据说这里曾是和尚的居室所在。1989年7月动工拆建餐厅,连那口水井也填平了。

    西岘山令人向往的妙境

    据清嘉庆《瑞安县志》的记载,天王寺原名天王院,在瑞城西北角城基下,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至1160)建造,旧名叫“接待庵”。明朝崇祯年间又重新建造,改名叫“天王寺”,当时瑞安县令李灿箕亲自题写寺额。

    清嘉庆年间,寺僧大川(字小默)在他的《天王讲寺》的诗中写道:“岘西何处最清幽,古刹楼台亦可游。山水数楹无六月,竹松一望醉双眸。云深地有春前蕨,市近门无夜半舟。假取小斋风月久,人生何必羡封侯。”诗中把天王寺写成是城西北一处绝好的清幽所在,这里有山有水,有竹有松,即使是冷春,门前山上依然有青绿的蕨类植物。暑热的夏天,寺中非常凉爽,清风明月之夜,更令人赏心悦目。他觉得人生有此佳境亦可以知足了,何必羡慕封侯拜相呢?

    林上梓(清康熙年间举人、教谕)、洪守彝(清嘉庆年间举人、知县)、蔡世祯(清诸生)等都在题天王寺的诗中,把天王寺描绘成是“地迥山当户,天清树入楼”、“池莲并蒂开”、“花盛疑残雪”、“经转藤萝结,天然作寺门”、“开樽先听子规啼”等令人向往的妙境。

    这里远离闹市,开门就能见到山,天气明朗的时候,树影映入楼窗,环境格外幽静;门前山边的小池塘里莲花并蒂开放,非常娇美;屋前山上,野花儿一片盛开,好像铺上一层残雪;寺院的大门被碧绿的藤萝缠绕,自然天成,竟辨不出寺门来;寺周随时可以听到子规的鸣叫声,清脆悦耳,还未端起酒杯就先闻其声了。

    诗人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天王寺周围富有特色的风情。

    瑞中宿舍与食堂(原天王寺)

    宗义和大川和尚

    这里的几任主持有心如、宗义、大川、了尘、晓谷、定禅等和尚,最著名的是宗义与大川。

    宗义和尚生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一生乐善好施。他曾收埋西山上夭折小孩的骸骨,捐寺产建造飞云渡40只渡船,并将它们分泊在南北飞云渡口,重整渡船秩序,使行人渡江安稳无患。

    大川和尚字小默,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瑞安沈岙(今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沈岙社区)人,俗姓许,曾为天王寺主持。小默少年熟读诗书,是一个博通儒、释、道,旁精诗、书、画、医,又乐善好施,喜与书生交游的儒僧。当时瑞安贤达名流趋之若鹜,门庭若市,把天王寺的影响力推向高峰。

    翰林院编修孙锵鸣、翰林谏臣黄体芳等都是他的座上客,太仆寺卿孙衣言还为他的诗集作序;知县钱国珍、训导戴咸弼等人成了他的至交;名士黄体立、曹应枢、洪守一、项霁、姚江子、蒋振麟、洪守彝、周仲梅等与他交往酬唱……他们品茗论学,求医问诊,吟诗赏画,一时间,天王寺常常是吟啸声伴随着钟磬声不绝于耳。

    大川继承了宗义的善举,还研制了午时茶,在飞云渡口无偿发放,让百姓解除疾痛。大川83岁圆寂,继任弟子、徒孙了尘、晓谷、定禅也都是能诗能画能医的儒僧,继续行善乐施。大川一生著有《小默医案》、《四箴堂诗集》、《三乐轩诗草》等,其原稿和抄本今存温州市图书馆,有一方石刻兰花图今仍存在玉海楼。

    红旗楼

    瑞中操场的东南角斜对面(第四巷巷口),有一幢建筑风格很别致的教工宿舍楼。这里原来没有门牌,为外人寻找方便,1965年,我们给他取名“红旗楼”,并用红漆将此三字醒目地写在门楣上。

    “红旗楼”为民国时期的建筑物。1949年,人民政府将它从一个富户那里接收过来。同时被接收过来的还有瑞中操场东首6幢原瑞安国民党党部大小不一的房子。这一带区域就成了瑞中教工的宿舍群。其他旧房子已经拆掉了,唯独“红旗楼”仍在。

    “红旗楼”为二层三开间的砖木结构建筑,北首还有一间约30平方米的单层偏厢,总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楼上有五个房间,一条“u”形长廊通道;楼下有四个房间、中堂与楼梯间;屋前约有100平方米的园地,植有白夹竹桃、桑树等;屋后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天井,其北首有一口圆形的水井,井水清洌。

    楼层四周有高高的砖石垒砌的围墙,三面与路、巷相邻。除了围墙,楼屋内全部是木结构建筑。站在楼上长廊里凭栏四望,楼下三面矮屋尽在眼底,路上行人往来一目了然。前后围墙中央有两扇厚木门板开闭,大门顶部有挡雨堆花砌的门盖,深夜就用长木栓将大门闩上。

    1963年8月,我入住此楼,与孙中存、张鹤鸣同住楼上中间房间,我们结婚后各住一间。1982年瑞中教工新宿舍楼建成后,我才从此楼搬迁至新楼。

    我的厨房间设在水井旁的偏厢后截,寝室在楼上。每当炎夏,水井边很凉爽,我们把水果或啤酒、汽水放在篮子里,用绳索将它们吊到井底冷却;寒冬,井里不断有热气升腾,我就提上井水洗冷水浴。我还在井旁墙角栽上两株牵牛花,让它的枝蔓爬到墙上、屋檐上。那些像喇叭状的花朵,蓝白相间,一朵朵从墙上挂下来,遮掩了墙壁的灰暗与单调,看了让人赏心悦目。

    这幢楼屋先后住过郑心增、吴引一、陈正寰、胡公善、吴通县、项宝澄、孙中存、张鹤鸣、李立荣、林建民、张锡仁、缪世超、王从廉、池一伍、缪小志和我,共16位老师,还有一名工人李向东。16位教师中有12位是教文科,有人称此楼为“文科老师楼”。

    “文革”开始后,学校的教学秩序瘫痪了,空闲时间多了,大家在一起学习下围棋,练毛笔字。

    楼前的园地开阔,大家各掘出一畦,种上葱蒜、小白菜。经济拮据时,几个人合伙糊纸袋,卖给烟糖公司门市部或南门头摊贩,赚几元钱聚小餐取乐。林建民的手风琴、京胡拉得好,大家学唱革命歌曲和京剧样板戏。

    教学秩序稍微正常后,我们每天数次夹着课本,手里拎着到食堂打开水的热水瓶,往返于“红旗楼”与教室之间。我们住的地方离校教学区只有100余米,经常有学生来家串门,咨询学习、班级工作或生活的问题。

    那时的课外辅导是尽义务的,不收费。有个别学生家庭特别困难,我们也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点钱接济他们。所以,很多学生对“红旗楼”的印象会特别深刻。我们教师子女在此楼生下来、长大,大家在一起嬉玩,混得很熟,分开若干年后仍然对“红旗楼”这段生活念念不忘。

    “红旗楼”虽在,但已摇摇欲坠,西北角瓦檐已经塌陷,人去楼空,经不起台风的袭击。如果得到修缮,可以成为瑞中一处文物点,专门收集、展览瑞中老师的文物、著作等。

    梵行精舍和己巳图书馆

    除天王寺旧踪外,瑞中故园里还有尼姑庵旧址与两口山边的水井。尼姑庵的旧址就是现在的图书馆大楼楼址。那时是一幢三间木结构的两层楼,中堂曾充瑞中医务室,校医陈完如医生,整日孜孜不倦为师生医治小病,包扎外伤,后来活了100岁。

    据校友李继朗先生回忆,此庵叫“梵行精舍”,原主持尼姑叫了如,瘦个子,还有数个小尼姑。瑞中征用此庵是作为教师宿舍之用,她们曾找复旦大学教授李笠校友(李继朗父)谈迁址事,后来在瑞中老校门南边小路口小河旁边重建新庵。

    瑞中故园的山腰有一块平地,过去瑞中己巳班校友捐资构建一幢“己巳图书馆”。废弃后,由学生陈小英的家长陈先生捐资建造一幢二层楼的音乐教室。瑞中迁址后,此楼成为危房,现已夷为平地。

    瑞中岘山故园旧时的建筑物大部分已不复重现,当年护城河边的两幢砖木结构的“五好楼”、“跃进楼”以及一幢砖木结构的实验楼都夷为平地,被新建的大楼所替代。但西岘山上的古松岚光、石级梯道,后来还有校友们捐资建造的怀籀亭等仍在。

    老校友们故地重游,依然会勾起对以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西岘山北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广 告
   第00007版:阳光卫生
   第00008版:新居民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议事厅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玉海楼
   第00014版:聚焦点
   第00015版:广告
   第00016版:学周刊
瑞中故园中的老建筑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3 瑞中故园中的老建筑 2015-8-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