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真不是件省心事
今年以来
新房装修投诉24起
■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蔡其瑞 何建东
虽然这两年房市低迷,但房屋装修的投诉还是居高不下。记者昨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共接到装修建材投诉24件,投诉量与去年同期持平。投诉主要集中在装修材料和装修公司等方面,譬如材料出现问题、装修公司违约等。
瓷砖样品与实物色差大,
却要支付相关费用?
8月5日,消费者赵女士向市市场监管局投诉,她在安阳街道某品牌建材店根据样品买了一批价值6万元(包括切割加工费2万元)的瓷砖,结果运到家中的全抛釉瓷砖与样品对比存在严重色差。她要求退货并退还预付款1万元。店方同意部分退货,但对图案拼花和切割费用要求由消费者承担。赵女士不能接受,“错不在我,为啥要我白付3万多元”。
执法人员介入调查。商家承认样品与实物有一点色差。瓷砖需要窑炉烧制,同一批次在烧制过程中很难百分百烧制均匀,如果是不同批次更不可能做到绝对无色差。如果要退,只能退与样品不一样的瓷砖,不同颜色瓷砖的拼图没有色差不应退还。
执法人员实地勘查了样品与实物,并仔细比对,发现消费者购买的瓷砖与其提留的样品确实存在一定的色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美观度和铺设效果。
根据相关法律,调解人员认为,商家明知不同批次瓷砖必然会有一定色差的事实,仍提供给消费者与样品不一样的瓷砖,并且在切割之前未事先明确告知,存在过错,应承担违约法律责任。鉴于争议标的价格较大,如果退货会对商家造成严重损失,经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同意在原价基础上打六折(减15000元)结算,双方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人还未搬进新房,瓷砖却开裂了
花大力气装修了新房,结果人还没搬进去,瓷砖却开裂了。遇上这事,让消费者叶女士夫妇颇为郁闷。
7月中旬,叶女士夫妇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刚刚装修的新房尚未入住,厨房就已经出现多片瓷砖开裂的现象。
执法人员到现场查看,发现有10片瓷砖出现开裂,明显均是内部开裂,表面触感与正常瓷砖无异。
厂家工作人员现场查看,拍照取证。检测表明,叶女士家中瓷砖确为质量问题,且无法保证尚未出现开裂的瓷砖不会再出现开裂情况。厂家同意赔偿。
原本这起纠纷很快就能调解了,谁料一波三折。厂家表示会与经销商协商赔偿事宜,让叶女士夫妇直接与经销商协商具体赔偿内容。据了解,由于厨房瓷砖已全贴好,瓷砖多处开裂,基本上要全部重新装修,费用需3万元左右。叶女士夫妇要求瓷砖店赔偿1万元,剩余2万作为对以后瓷砖出现再开裂情况的装修保证金,由村委会保管。瓷砖店认为不合理,拒绝了该要求。
经执法人员多次调解,最终双方各让一步:瓷砖店承担叶女士夫妇厨房重新装修费用,装修材料与原先一致(叶女士自行选购其他同一价位的瓷砖除外),且预付1万元返修款,多退少补,并对瓷砖出现开裂问题向叶女士夫妇道歉。叶女士夫妇表示接受。
选购建材“一看、二辨、三定”
装修是个大工程,耗时费力,因此消费者无论是在选建材还是挑选家装公司时,都要多留个心眼。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在选购建材时要注意“一看、二辨、三定”。
一看,看经营者的资质,切勿贪图便宜,到无照经营的店铺或流动摊位采购。
二辨,对产品质量进行辨别。合格的建材,会在产品本身或者包装上印有生产日期、型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基本内容。
三定,签订选购合同。消费者在确定商家和产品后,尽量与经营者签订正式的合同文本,就产品的型号、颜色、规格、预付款等内容进行约定。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以与商家协商,或是拨打12315投诉等,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在选择家装公司时,切勿图方便或图价格便宜,找散工或“游击队”,一定要找有资质的、正规的装修公司,并与其签订正式的装修协议,同时尽量细化并严格约定双方的违约责任及相应赔款。这样,一旦出现纠纷,不至于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