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志愿者队伍 城市中的暖人风景线
这群河岸边默默爱水护水的人最美
■记者 张苡铭 实习生 林瑞蓉/文 记者 王志/图
一张张宣传单从志愿者手中传到村民手上,一句句宣传语从志愿者口中传到村民耳中……去年以来,随着各地治水志愿队的涌现,这样一幕场景在我市各河道沿岸时常出现,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日前,记者从市治水办获悉,除了这些民间志愿队,全市15个镇街也都组建了各自的“五水共治”护水爱水志愿者队伍,每队每月将至少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是全社会参与“五水共治”的先行力量。因为他们的清扫,河岸的垃圾少了;因为他们的劝阻,不文明行为少了。近年来,瑞安的河道越来越美,但要说最美的,还是那群河岸边活跃的身影。
跟随着这一道道流动的暖人风景线,记者记录下了他们的故事。
安阳街道华瑞社区塘河巡逻队:
华瑞居民齐心守护滨水家园
走在安阳街道华瑞社区塘河边,曾经散落满地的树叶、夹在草坪间的生活垃圾等全都消失无踪,这些画面熟悉中又带点陌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该社区的“五水共治”志愿队——塘河巡逻队。
塘河巡逻队成立于2013年,由社区居民自发组建而成。最初的几名志愿者热心护河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亲友,口口相传下,最终形成了这只27人的队伍。他们中多是退休老人,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安阳街道华瑞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晓静介绍,别看老人年纪大,精神头却很好。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30至10:30,总是坚持不懈地早起组队去捡拾塘河边的垃圾,每次至少3人参加。
属于巡逻队的治理范围很广,从塘河北路163号一直到298号。每次,队员们都要走一个来回,将塘河沿岸的垃圾、树叶全部清理干净,还社区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滨水环境。
“草丛里的垃圾多脏啊,不知道滋生了多少细菌蚊虫。可是队伍才成立时,这些志愿者都是赤裸双手去捡的,一点不怕脏,其中一位阿姨还因此大半截手臂被蚊虫叮得红肿,这要换作一般人怎么下得去手?”回忆起过去,陈晓静既感动又心疼。
其实,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不论刮风还是下雨,塘河巡逻队都不曾停下手头的巡逻和清扫工作,只因大家打从心底里乐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这份微薄之力能够聚少成多,让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能懂得保护自己的家园。
“在一次巡逻中,天突下阵雨,我劝大家赶紧回去。可是,队里的一对夫妻情愿跑回家拿出家中所有的雨伞分给队友,也不愿停止工作。”陈晓静说。
正是这样一份坚持,让塘河巡逻工作看见了成效。
过去,志愿者们清理过垃圾后,哪怕只间隔一天,所有之前的辛苦都会白费而回到老样子。而现在,即使近期因为天气热,将每天巡逻改为每周两次,垃圾也较之以往少了许多。
等到9月份炎热的天气过去,塘河巡逻队又将恢复每天巡逻了。戴着红袖章,拿着火钳和垃圾袋,他们就是塘河边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莘塍街道慈善义工中队:
河道保护与污染监督双管齐下
阳光下的塘河莘塍段波光粼粼,岸边一位老人一边捡垃圾一边发传单,时不时还劝阻不文明行为……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位老人就是莘塍街道慈善义工中队队长蔡洪兴,72岁的他一直热心塘河保护,为塘河边的环境卫生“鞠躬尽瘁”。
慈善义工中队成立于2010年,经过5年的发展壮大,志愿者人数已从最初的14人扩增至70多人。
弯腰,拾起一个破塑料袋;再弯腰,捡起一些瓜果皮……队员们的身影经常活跃在塘河莘塍段岸边。
“每月我们都会组织一至两次宣传动员活动,每次有四五十人参加,主要活动范围是沿着塘河河岸从华表村一直延伸到九里汇居民区,总长三四公里。”蔡洪兴说,除了拔草、清理垃圾外,队员们还会用自来水将塘河沿岸冲洗干净。
去年9月起,队伍的活动范围更广了,黄家浃、河口宫河两岸也成为他们的活动阵地。
蔡洪兴介绍,去年9月至今年6月,针对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黄家浃和河口宫河,该队展开了“再现一汪碧水”项目行动,总投入2.9万元,约有上村、中村、下村三个村6000人次受益。
一方面,通过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挨家挨户宣传“五水共治”,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据统计,慈善义工中队共组织宣传动员活动5次,开展文艺演出1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环保袋2000多个。
另一方面,为杜绝河道污染,义工中队专门成立了两组巡查队,每周对河口宫河、黄家浃开展两次明察暗访。
“每次晚上8点到10点,两组人员带上手电筒和相机,就朝河道出发了。一旦发现有污水偷排等污染问题,我们就用相机拍下来,并且找出排污的企业。”蔡洪兴说,对于这些污染企业,他们会对业主进行环保教育,制止其不文明行为;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将向执法部门举报。
今年9月中旬,新一轮“再现一汪碧水”项目又将启航,预计投入1.7万元。
“公益是做不完的,只要能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参与到护河行动中来,那就够了。”蔡洪兴说。
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
打好治污控源的关键战役
8月20日是七夕情人节。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当晚18时至21时,塘下镇环保协会在瑞安广场图书馆一侧摆起了摊位,发放“五水共治”倡议书,播放协会专题片,并义卖多肉植物,以实际行动唤起市民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呼吁大家共同护河。
塘下镇环保协会成立于2013年,目前拥有会员5000多人。协会副秘书长赵飞表示,除了参与拆违治河行动,不定期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外,协会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企业污染治理中来。
“塘下是工业重镇,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所以治理河道最关键的就是控制住企业这个污染源。”赵飞说。
去年,在该协会的积极协调下,塘下70多家发黑企业、80多家酸洗企业分别组建了发黑分会和酸洗分会。其中,发黑分会投入150万元,建成排污管道和处理中心,实现了污水统一处理;酸洗分会则委托杭州一酸洗废水处理公司统一处理废酸废水,在源头上遏制企业不达标排放现象。
可喜的是,探索企业源头治污的环保模式卓有成效。赵飞感慨:“最大的感受是‘黄河’不见了!”
今年,该协会进一步重视对发黑分会、酸洗分会治污控源成果的巩固。比如在去年统一处理酸洗污水的基础上,今年还专门对酸洗分会各企业购买的化学物品数量进行数据管理,并根据该购买数据估算企业可能产生的污水量。
“一旦某家企业运输至杭州酸洗废水处理公司处理的污水量明显偏少,就能及时发现偷排漏排现象。也正因为加大污染源头的控制,今年,塘下河水一夜发黄的现象几乎没有出现过。”赵飞说。
下一步,该协会正积极筹划“饮水思源,携手护源”活动,防止源头污染,保护水源水质。
据介绍,协会计划在各水源地设立告示牌,公布举报电话,只要当地居民发现污染水源的不文明行为,即可举报,让各地居民“被动”变“主动”,人人成为“五水共治”的监督者与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