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俗话说,高手在民间。莘塍不乏“民间达人”,他们“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本报今起开辟“莘塍民间高手”栏目,记者走进各个社区,带您认识这些民间高手,看看他们的绝活。
林国付:
爱“乒”才会赢
■记者 金汝
8月25日下午16时许,莘塍街道乒乓球俱乐部内,林国付挥汗如雨,时而远台进攻,时而短球推挡……小小的银球如同精灵一般,在乒乓球桌上跳跃飞舞。
林国付是莘塍乃至瑞安民间乒乓球高手,还是莘塍街道乒乓球俱乐部的元老,1995年俱乐部成立伊始,他就是其中一员。虽然没有正式收过徒弟,但他帮不少乒乓球爱好者提升了技术水平。
[人物名片]
莘塍曾是瑞安培育乒乓球运动的重要基地。上世纪90年代,林国付经常到中村村一祠堂内打球,一来二去,结识了不少乒乓球爱好者。
1995年,中村乒乓球俱乐部成立,最初有会员约30人。此后俱乐部名字、地址都有变动,但来打球的人一直络绎不绝。
到俱乐部打球,几乎成为林国付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了年轻时对名次的追求,现在他更在意的是通过乒乓球收获健康和友谊。
虽然没有刻意收徒,但林国付坚持不懈地训练,带动许多爱好者提高了成绩。他说,希望更多的爱好者通过打乒乓球获得更多快乐,为他们的人生添彩。
林国付
年龄:54岁
住址:周田湾居民区
爱好项目:乒乓球
小学三年训练打基础
读小学三年级时,林国付被体育老师选中,学打乒乓球。当时,莘塍是瑞安培育乒乓球运动的重点发展地区,许多学校有校队。之所以挑中林国付,据说因为他的家人都是乒乓球高手,二哥还代表校队参加过瑞安级别的比赛,拿过好几次冠军。
打乒乓球,手臂姿势非常重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林国付用绳子绑住持拍手的胳膊,让手臂动作定型。每天下午15时放学后,他还要训练2个小时。临近比赛时,晚上往往还要加练一二个小时。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未免有些枯燥。林国付曾找了很多借口逃避训练,但最终还是放不下对乒乓球的喜爱。
由于球龄太短,林国付最终未能入选省体校。虽然没有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但他在民间乒乓球运动中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爱琢磨+不服输
林国付第一次参加瑞安职工乒乓球赛时已经20岁,拿到单打第三名。此后陆续参加了10多届瑞安职工乒乓球赛,拿了6届冠军,代表瑞安拿下两次温州职工乒乓球赛冠军。
冠军荣誉来之不易。2000年,林国付参加瑞安市职工乒乓球赛团体赛时,其中一个对手是省队来的。赛事采取三局两胜、每局21分制,林国付以总分0比2告负,每局得分仅10分左右。
下了赛场,他就开始琢磨:“拼基本功必输无疑,要是能打乱对手的节奏,或许还有胜算。”
单打决赛,两人再次狭路相逢。林国付不再与对手多拍相持,接球时不仅不发力,反而时常减力,打乱对手的节奏。
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林国付没有乱了阵脚,奋力扳回一局。决胜局小分16比19落后时,他依然没有泄气,咬牙拼下每一分。反败为胜拿下冠军后,林国付紧握拳头,一声怒吼,宣泄心中的喜悦。
“不怕输、不认输、爱思考,是我打乒乓球保持成绩的诀窍。”林国付说。
“练”出不少高水平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