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忙活,只因热爱”
戴育平的太极拳之路
■见习记者 林翔翔
每天早上,塘下新坊公园都会聚集20多位太极拳爱好者,在他们中间,有一位短发中年妇女不时指点一二。这位妇女名叫戴育平,是这群太极拳爱好者的老师。
戴育平是鲍五村人,今年58岁,学习太极拳已有20多年。2000年,她开始免费教学,15年来教出了百余名学生。今年6月,戴育平成立瑞安市育平太极拳俱乐部并出任会长。她说,到处忙活只因两个字:热爱。
结缘太极拳至今20多年
初见戴育平时,记者有点不敢相信眼前是位58岁的妇女。宽松的太极服掩藏不住她笔挺的身姿,一头中短发显得特别精神,浑身上下散发着同龄人所没有的精气神。她笑着说,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打太极拳。
戴育平最早接触武术是因为她的爷爷,学武术也是因儿时一个幼稚的想法。“我爷爷会武术,小时候常看他在院子里舞枪弄棒。那时,我就想着长大后要学武术保护家人。”戴育平说。
上高中时的一天,戴育平看到一个男子在打拳,她一下子被这套柔中带刚的拳法所吸引,一问得知这叫太极拳。尽管她十分想学,但碍于男女有别,只好作罢。
机会再次降临。1990年的一天,戴育平的奶奶兴冲冲地告诉她,村里来了位温州有名的太极拳老师王会荣,并拉着她去报名学习。戴育平自此与太极拳正式结缘,这一练就是20多年。
戴育平现为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副会长、塘下武术协会副会长,获得过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暨浙江省传统比赛武当太极剑类第一名、温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成年部武术比赛女子组42式太极拳项目第一名、第九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陈氏太极拳银牌等。
随着太极拳水平的提高,戴育平在山上、公园里打拳的时候,总会引来一些围观者,陆续有人提出要跟她学打太极拳。而真正开始收徒授艺,却因一个小插曲。
2001年的12月一天凌晨4时,戴育平摸黑到山上练“定势”基本功,为了静心,她避开人群独自来到山边。一转身,坟墓边突然闪过两三个人影,吓了她一跳,一问,原来是几位慕名而来的爱好者在蹲点偷学。“既然大家看得起我、这么想学,那我就统一收徒吧。”戴育平心想。
戴育平教学不设门槛、不收学费。“都是热爱太极拳的人,当初我的老师也是无偿教我们的。”戴育平说,“刘老师很忙的时候,一天只睡了3小时,但他次日依然打起精神教我们。一切只因热爱,我要学习他这种无私的精神。”鲍六小学、新坊公园……塘下许多地方都留下戴育平教学的身影。截至目前,她已免费教学15年,学生达百余人。
今年6月份,在学生的建议和安排下,戴育平成立了瑞安市育平太极拳俱乐部,地点设在上灶村老人公寓,目前有会员50多人。“大家因热爱太极拳而相聚在一起,我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家’。”戴育平说。
在细心教学下,戴育平的学生里出了许多太极拳高手。今年8月份,学生林秀敏、戴秀玲分别获得陈氏56式太极拳男、女组第一名,这让她倍感欣慰。
拜师学艺只因热爱
“老师说把握度是最难的,柔不是软而无力,你看山洪爆发时那排山倒海的气势,能摧毁万物……”翻开戴育平的“太极拳笔记本”,上面的记录密密麻麻。原来,戴育平有一个习惯,每次跟老师学习完太极拳后会写下要点和心得。
2000年,戴育平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太极拳老师、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会长刘建平。“刘老师对我说,他住温州市区,我住塘下鲍田,跟他学习会不方便。我给了一个答案,老师就点头答应了。”她说。
“若真心想学,总会有办法的。”这是戴育平给出的回答。当年32岁的戴育平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很是忙碌。“我丈夫是修理电器的,收了六七位学徒,加上家里老少,我每天得管10来人的伙食。”戴育平说,学习太极拳的前一天,她会提前做好两天的饭菜。学习当天,她4时许起床,到温州学完拳后,顾不上吃中饭就赶忙回家,因为家里还有一堆家务事。
免费收徒,成立太极拳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