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履行军人的职责
——访抗战老兵戴大同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履行军人的职责

    ——访抗战老兵戴大同

    ■记者 项乐茹 文/图

    马屿镇泮山村泮山翻水站对面的一排民房,其中左侧一间住着一位94岁的抗战老兵戴大同。年轻时,他跟随表兄弟赴南京,参与抗日战争,还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在部队里,他虽没上过正面战场,但是负责后勤工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履行军人的职责。

    曾是黄埔军校学员

    见到戴大同老人时,他正坐在椅子上翻看杂志,虽然头发花白,但看起来文质彬彬。因为年事已高,他有点耳背,需要凑近耳边慢慢说才能听见,但是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回答。如果不说,很难看出老人年轻时参过军。

    戴大同出生于1921年,家里有三兄弟,是家里的长子。年少时,他读过几年地方私塾,师范生毕业,是当地少数的几个知识分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戴大同一个在平阳章底的表兄弟在南京某国军部队谋有职务,他告诉戴大同的母亲,与其等别人来抓壮丁充军,不如跟他一起去南京。作为家中的长子,戴大同投奔表兄弟前往南京。

    到南京后,戴大同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看到过遭日本军队残忍杀戮后南京城内尸横遍野、尸臭弥漫的惨状,至今仍印象深刻。

    也许因为时间隔得太久,戴大同已经想不起当年在南京那支部队的具体名称,只记得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门。而且到部队后不久,上级领导看他会读书写字,就推荐他去黄埔军校学习,培训后便留在了南京。

    在南京的部队里,戴大同负责的岗位是无线电通信总务。“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有跟日本人打过仗,也没有摸过枪。”戴大同说,他当时主要负责内勤联系的工作,负责电话转接等工作,帮助传达上级通知。

    说到这里的时候,戴大同老人不禁哼唱起一首歌曲,虽然不能听到清晰完整的歌词,但依稀能听出这是一首歌颂通信兵精神的歌曲。戴大同说,虽然没上过前线有些许遗憾,但他是一名军人,服从上级命令是他的天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样履行军人的职责。

    回乡过普通生活

    因为在后方部队,相对比前线安稳,戴大同一直留在南京。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为考虑到家中的老父母需要照顾,他选择返乡。

    戴大同的二儿子戴钦林告诉记者,回乡后的父亲,在地方小学教过书,也在当地附近工厂里帮过忙,也曾在翻水站里工作。因为种种原因,他极少跟外界以及家人谈起以前参军时候的事,甚至外界一度还传着父亲已经过世的消息。而且,曾陆续有上海等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等工作人员来调查核实父亲的身份,父亲从来都不敢承认。直到1988年,父亲才承认自己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并参加了瑞安黄埔军校同学会。

    戴大同和妻子育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现在居住在马屿泮山村,做过白内障手术后,眼睛依然灵光,仍然保持着看书的习惯。由于老伴已经过世,分散在马屿、上海、杭州、石家庄等地的子女就商量好轮流照顾父亲,陪他安度晚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 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今日飞云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微播报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广 告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加入新四军,英勇作战打日军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履行军人的职责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5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履行军人的职责 2015-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