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爱投入教育 收获满满感动
——访我市6位优秀教师

    用爱投入教育  收获满满感动

    ——访我市6位优秀教师

    ■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李飞琴 项学品 叶世蛮 袁圆  徐德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影响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学习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今天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6位名优教师,他们分别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庄振海、温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黄晓梅、温州市优秀班主任周爱芬、温州市优秀教师沈冬青、温州市终身班主任陈瑶瑶、温州市优秀援疆教师王照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且看他们是如何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坚持理想,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庄振海:

    有一份热爱叫教育事业

    从教24年的省特级教师庄振海一直怀着对教育赤诚的衷情,勤奋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追求进步

    不断向身边人学习

    庄振海教育生涯中第一个转折点,是1997年以普通农村教师的身份参加了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初中科学教研员培训活动。这次培训不仅使他对初中科学教材有系统的了解,更结识了很多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通过学习、交流、讨论,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方向。

    教书生涯中第二个转折点是进入安阳实验中学。庄振海说他最大的收获是向身边的同事学习。“不论是同学科的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听他们的每一节课总会让我有所收获”。

    由于是学校中层干部,教学管理事务非常多,但庄振海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2004年至2006年,庄振海带竞赛班,在常态班教学不落下的前提下,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常年奔忙劳碌。平时身体很棒的他,那几年每到学生竞赛时总是感冒高烧不断。

    即使是在市人民医院输液,他也会利用输液的这一个小时,左手打吊针,右手在那边勤做习题。那股精神,让旁边的病友都竖拇指赞叹……

    尽心竭力

    创办安高初中部

    2012年6月,庄振海受市教育局公派到安阳高中创办初中部,从教师招聘到招生,庄振海都亲力亲为。为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他坚持每天听课,每天巡课。开学初,有时巡课要10多次,整个教学楼走下来,双脚起了很多个水泡。水泡破了,涂一些药水,第二天他又照样巡课。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其他干部也以身作则,他们不仅成为教学的专家,也是管理的能手。每位老师也主动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文化初步形成。

    亦师亦友

    学生一直心存感念

    “在安高初中部,我能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做喜欢学生的老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我的追求。”庄振海说。

    “亦师亦友更亦父。”现就职于宁波市公安局的学生孙某如此形容庄振海。他回忆说,中考前有一次测试他考得不理想,于是一个人去操场跑圈,“后来庄老师特意找我谈心,让我重树信心。”读初三时孙某很调皮,印象最深刻的是考上温州中学实验班后,他和同学偷偷跑出去通宵上网,庄振海出差回来刚下飞机,得知这一情况,急忙带着其父母找了一个晚上,一直到次日凌晨1时找到他为止……谈到这些事时,孙某满怀感激。

    黄晓梅:幼儿教师幸福路上的引路人

    “敬业、勤奋、奉献”是她的座右铭,“亲切、热忱、淡然”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毕生从事幼教事业是她的人生志向,让市幼的每位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是她的不懈追求。她就是市中心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黄晓梅。

    改造园舍

    为师生创设舒适环境

    1989年,黄晓梅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塘下中学任教职业幼师班;1995年,她选择到刚创建的塘下镇中心幼儿园做了一名幼儿教师。2011年,她又服从组织安排调任市中心幼儿园。转眼她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26载春秋献给了幼教事业。

    刚到市幼,黄晓梅便发现该园不仅园舍陈旧、设施简陋、环境糟糕,而且有好几处安全隐患和一座C级危房。而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校园,是一所幼儿园必备的条件,也是所有师生的共同期盼。于是她着手改造园舍,这一改造,她竟“上了瘾”。

    履职市幼以来的4个暑假,黄晓梅和行政班子成员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忙于教学楼的加固及装修工程。原本喜爱旅游的她,4个暑期里没出过一趟远门。清晨6时装修工人的一个电话,她便要急匆匆赶到市区;围墙边的一个旧雨棚,拆掉后要原地原样搭一个新的,却因故遭到墙外居民的强烈抵制,她便三番五次地请社区和教育局领导出面协调……

    在改进硬件的同时,黄晓梅还引领教师精心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努力让园内每一个角落都有意蕴丰富的教育内涵,让教师在舒适的环境里心情舒畅地工作。幼儿园门口有展现该园教师风采的宣传栏;门厅左侧有体现该园办园理念“尊重、悦纳、提升品质”的铜字;门厅右侧“我们眼中的孩子”是孩子和老师的温馨合影;门厅陈设“亲子书吧”,投放不同种类的幼儿书籍及家庭教育杂志,并铺设飘窗、帷幔、茶几,分时段向幼儿和家长开放等。

    分享经验

    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作为温州市的“教坛中坚”, 黄晓梅不仅引领市幼的教师走上幸福路,还毫无保留地向周边幼儿园分享经验。她多次参加温州及瑞安的幼儿教育经验交流,同时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近年来,她每年结对一所民办幼儿园,并为全市的民办幼儿园教师作专题讲座,为我市的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岭一位曾到市幼跟岗锻炼的园长在博客中如是评价:“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黄晓梅园长让我们学会要赏识每个教师,挖掘她们的优点,为她们的成长搭建平台……”

    在塘下镇幼工作期间,平阳有几所幼儿园园长随黄晓梅跟岗学习一段时间后,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一所普通的幼儿园,竟然这么扎实而又新颖地开展幼教工作,真没想到!”

    英国诗人威廉·考伯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目标的追求之中。黄晓梅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从事幼教工作,做幼儿教师幸福路上的引路人是她一生的追求!

    周爱芬:用爱和宽容守望学生成长

    与市职业中等教育集团老师周爱芬交流,特别感动于她的一段话:在教育这块麦田里,我只想当一名守望者,用爱和宽容去守望,守望孩子们往自己眺望的方向奔跑。

    中途接班

    遇到一个“问题学生”

    2001年,在西部山区任教8年的周爱芬调到市职业中专。中途接班,学生并不接纳她,特别是女生小刘,暗地里跟她对着干。这让她一下子没了原先当老师的优越感,那年她的孩子又小,常感力不从心。

    第一次找小刘,她一甩头就走,周爱芬很尴尬。“怎么办?是我教育方法有问题,还是哪里不对?”她试着找小刘要好的同学了解情况,但发现小刘喜欢独来独往。问她同桌,同桌说:“老师,没事的,她就那样,上学期跟班主任韩老师还当堂闹翻呢。”挫败感在周爱芬心里滋长。

    在一个闹心的午后,她接到一个越洋电话:“老师,我特别想家,特别想你,特别想听听你的声音……”这是一位已毕业的学生,他在电话那边哽咽不已,周爱芬能感受到他独自在外的孤独。

    忽然间,周爱芬脑中闪现小刘的影子,“莫非她也很孤独?我能走进她的内心吗?”

    想着越洋电话那边的学生也曾让她揪心,现在却成了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于是,周爱芬有意避开小刘不友善的眼神,有事没事找她聊聊。学期过半,某天凌晨,小刘同寝室的同学打电话给她:“小刘疼得脸煞白,直冒冷汗!”送医院急诊,才知小刘得了“急性肠胃炎”,诊治期间,周爱芬一直陪在她身边。这事后,小刘仿佛变了一个人,各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毕业后的每年教师节,周爱芬都会收到她的真挚祝福,一谈起这事,周爱芬脸上就洋溢着幸福。

    不忘初心

    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在她的学生中,像小刘这样的孩子不胜枚举,但周爱芬都用真诚去守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倾诉,自己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每带一届学生,她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不努力。生命不只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要让过程更丰盈。”

    参加工作以来,周爱芬始终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和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因此,她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

    陈瑶瑶:愿洒心血育新苗

    飞云周苌学校的陈瑶瑶老师从事教育工作近35年,她一直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挚爱,使她在工作中充满活力,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愿洒心血育新苗。”

    奉行教育理念

    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段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也正是陈瑶瑶教学中所奉行的理念。

    陈瑶瑶班里有个女生叫林梓涵,性格内向,喜欢画画、书法,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学校举行的各种竞赛,她都不参加,同学们都戏称她“胆小妹”。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陈瑶瑶选了10个值日班长,分别扮演每天早读课前的“老师”角色,与林梓涵搭档的是学习委员徐子涵。经过事先“培训”,两人配合默契,大家学习劲头格外足。“胆小妹”尝到了“甜头”,原来上台也不是那么可怕,胆子也就渐渐大了。

    陈瑶瑶以此为契机,用一句“不去试试,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呢!”鼓励她大胆参加校级二年级看图写话比赛,林梓涵克服了胆怯,摘取桂冠!从此,林梓涵像换了个人似的,今年飞云教育学区举行的看图写话比赛,她赢得了好名次。

    不断充实自己

    做了几十年班主任

    几十年的班主任生涯,陈瑶瑶把带过的每一个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正如许多负责、尽职且心系学生的班主任一样,陈老师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勤快。

    “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同一届的学生每到一个年级段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班主任必须不停地学习,学着适应学生的需求,学着推陈出新,这样学生才不会审美疲劳。”即使从教30多年,陈瑶瑶依然不忘初心,像新教师那样高强度地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每一届学生都喜欢她、爱戴她的原因。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为了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多年来,陈老师用心雕琢自己。她一边教学,一边进修。她先后参加了“中年教师高级研修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务实提高”、“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等培训。她带的学生在市、学区各种各类比赛中,经常榜上有名。

    陈瑶瑶常说:“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是我最好的动力,选择做一名教师,虽然牺牲了很多,但毕竟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

    王照策:援疆是教师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照策是温州众多援疆教师中的普通一员,并不为许多人熟悉,但他的名字却深深刻在新疆拜城实验中学全体师生的心中。

    支教一个月

    瘦了好几斤

    当2011年新一轮援疆序幕拉开时,王照策雀跃不已:“这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一次圆梦机会,我要去援疆支教。”当他的申请获批的那一刻,他快乐得像个孩子。

    2011年8月,王照策老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疆支教工作。一路上,阿克苏广袤的大地、浩瀚的沙漠、充满生机的绿洲深深地吸引着他。但是,没想到,拜城漫天黄土,遮云蔽日,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第一天就深刻体验了极端气候和恶劣环境。

    拜城干燥的气候让他无法适应,饮食习惯不同吃不下饭,王照策口唇开裂,经常流鼻血、掉头发。即便如此,每当拜城早晨天还是黑蒙蒙时,他就踩着积雪,迎着朔风,开始巡视校园的角角落落了。师生们关切地问他:“为什么起这么早?”不善言辞的王照策只是轻轻地说:“反正睡不着……”

    支教一个月,王老师瘦了好几斤,黑了一圏,后来才慢慢适应。正是这种直面困难、咬牙经受考验的精神,让他赢得了新疆拜城实验中学全校师生员工的赞誉。

    不到一个月

    记住80多个学生姓名

    王照策刚到受援学校,就担任高三两个班和高二两个班的地理教学,同时兼任教研组长及党建办副主任工作。为迅速了解掌握受援学校的教学情况,在每周承担20多节课繁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他坚持深入课堂听拜城实验中学教师的课,一年内,他听课达30多节。

    为更快融入任教班级,走进学生心灵,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接触,迅速拉近师生距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就记住了班里80多名学生的姓名。

    高三汉语班的学生张燕对王照策印象深刻。张燕母亲长年在外工作,她家离学校很远,长期住宿,无人照顾,饮食不良,结果患上了胃炎、贫血等。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张燕脸色发青,险些晕倒。王照策当天值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扶她休息,并贡献出家里带来的营养品,安排同学对她予以照顾,还悄悄地帮她垫付了书费、高考报名费……“王老师不但给了我物质上的帮助,更主要的是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动力。在王老师的关心下,我快乐地学习、生活。”张燕无限感激。

    后来,张燕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王照策家的抽屉里,有一双纯手工缝制的鞋垫,“这是张燕花了好几个夜晚,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我到现在都舍不得穿……”

    王照策正是用心、用情、用爱,在“胡杨林”里播撒智慧和友谊的种子,实现了援疆支教教师的价值。

    沈冬青:

    从“沈老师”到“神老师”

    安阳实验小学沈冬青老师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模范教师形象有所出入,她年轻、时尚,甚至被学生称为“神老师”。

    学生眼中的多面手

    “我也不知道怎么会从‘沈老师’变成‘神老师’,也许学生觉得我很厉害吧。”提起“神老师”称呼的由来,沈冬青有点小羞涩,“我闲暇时喜欢背古文,学校午休推行学生背《经典文学》,背到精彩的段落我会忍不住和学生一起背,师生之间还进行过一次背古文比赛,我们把一整本《经典文学》从头背到尾,全班都沸腾了,特别好玩!”

    沈冬青大学时选修素描课程,因此兼任过美术老师,此外上数学课时兴致来了偶尔会说几句英语,学生觉得一个数学老师精通古文和英语,还会教美术,挺神奇的!

    几年前,学生中有一对双胞胎,沈冬青某次和家长交流时得知两个孩子暑假学游泳,学完一期还不敢下水。沈冬青平时经常游泳,就自告奋勇带着她们去泳池,结果没几次竟然初步会游了。两孩子逢人就说游泳是数学老师教的,这事儿就成了“神老师”的又一个传说!

    说到这,沈老师笑了起来,“其实我也不太会游,只是亲自抱着她们下水,然后鼓励她们看水底美景、看泡泡跳舞等,不知怎么就教会了。”

    上一届学生中有个“打架大王”,老师们提起他就直摇头,但他却很听沈冬青的话,毕业前,他悄悄在沈冬青的桌上放了一杯水和一张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希望你喝了后精神百倍,这是离别前我给您的最后一份心意。”感动得她差点掉眼泪。“尊重与教育并行、赏识为批评护航,教师真正爱学生,学生一定会懂得!”沈冬青说,这是“神老师”称号的真正由来。

    智慧管理出成果

    老师最头疼的是学生不做或不交作业,可在沈冬青的班上却很少出现这些情况。

    是她有什么神奇的法子吗?沈冬青说:“我也曾为此烦恼过,但是与其花时间生气,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我的方法可用8个字总结:制度管理、数据说话。”

    沈冬青具体介绍:“发挥干部管理制度,每组设组长、一班设班长,组长管组员、班长管组长,班长再由一名近期进步大的后进生管。每天作业情况登记在特制表格中,每周、每月、每半学期定期统计数据,根据各人作业情况发‘工资’(绿星卡)。组长、班长由组员民主评价其工作优缺点以确定其应得‘奖金’数(绿星卡)。”

    此外还有“期终考核”,将一学期数据统计,班内公示七天,作业情况好的发放数额可观的“期终奖”,反之红笔标注警示。数据最怕累加,对于那些“老拖”、“老赖”,几次作业不交没感觉,但一学期数据统计起来就非常“壮观”,虽然不作其他惩罚,但公示7天内,面对来往的各科老师、众多家长甚至领导,其效果真是无声胜有声,下学期学生就自觉多了。

    有智慧的老师必能在教学中收获累累硕果。从教13年,沈老师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省教改之星”、“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瑞安市教坛新秀”、“瑞安市优秀团干”、“瑞安市优秀党员”等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10版:在现场
   第00011版:财富榜
   第00012版:百姓事
   第00013版:百姓事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家周刊
用爱投入教育 收获满满感动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3 用爱投入教育 收获满满感动 2015-9-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