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种50万亩杏仁打造未来
——访兰州市瑞安商会执行会长谢华省
甘肃瑞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华仪乐业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州市瑞安商会执行会长、兰州大成林庄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瑞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华省名片:
走进谢华省位于兰州市金昌南路的公司,迎面悬挂一横幅写着:2015年(甘肃预防医学会/甘肃瑞商实业有限公司)医院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要是仅仅知道他做农业开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谢华省解释说,这是他目前在做的另一个事业。
原来在去年9月,甘肃预防医学会与卫生厅合作,要做一个以老年人康复为中心的综合性高端医院,想找一个企业合作做试点。可能谢华省在甘肃做企业与投资颇有名气,甘肃预防医学会会长王新华便找上了他。而看好医院前景与政府合作的优惠政策,谢华省决定再投资建医院。今年2月,他们三方以1亿元注册资金共同组建了甘肃陇康中西医联合医院。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农业与医院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却都被他纳入到瑞商实业的名下。“其共同点都是关于民生。”谢华省解释说,他喜欢做这方面的投资。目前已在距兰州约20分钟车程的榆中县和平镇征地150亩,准备兴建,预计总投资达6亿多元。
谢华省说现在还不方便透露他占多少股份,以及怎样的优惠政策,他还在等卫生厅的一个红头文件。
惟一确定的,是他把20多年的积累倾囊投入了并非立竿见影的两个项目,哪怕有十分先见之明的信心,仍然需要时间的验证。谢华省无疑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他曾开玩笑地问妻子要是投资不成功怎么办呢?妻子回答说:“大不了从头开始陪你一起摆地摊。”家人的坚持更坚定了谢华省做大做强事业的信心。“万一不成功也问心无愧,至少社会价值没有亏。”谢华省掷地有声地总结说,而在他心中,一幅生机盎然的宏伟蓝图正在西北大地上铺开。
■记者 金锦潘
他从13岁入行做蛋糕起步,曾在大西北开出30多家连锁店,巅峰时刻断然转身。
他拥抱做大做强企业的雄心壮志,扎根甘肃,计划用10年时间种植50万亩杏仁,以打造一家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农业龙头上市公司。
他关注民生,倾力投资以老年人康复为中心的综合性高端医院。
他叫谢华省,兰州市瑞安商会执行会长、甘肃瑞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年刚不惑,为人爽朗,锐意进取,壮志与梦想同行。
日前,在拥有黄河第一桥的金城兰州,记者采访了他。
2004年,就在现烤现卖蛋糕店发展到30多家的巅峰时刻,谢华省却决定退出蛋糕行业,把全部股份转让给了合作人。
从13岁开始入行,经过近20年的打拼已成相当规模,最终却拱手相让。“再说,一辈子就做蛋糕,这不是我的理想。”谢华省说,他感觉到应该做一项更重要的事。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谢华省静下心来思考转型的方向,但并没找到合适的事业。这期间,他做过担保公司,也做过写字楼的买卖,或者说叫做房地产,按他的话说是“赚取差价”。2011年,他还与人合作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做了甘肃省榆中县暖气改造的一个大工程,虽然该工程总投资2.8亿元,成为甘肃省的模范工程,但谢华省觉得这都还不是自己真正要做的事业。
或者,他在等待一个机遇。
2012年春,甘肃省水利厅袁生康教授给他引荐了一个人和一个项目:杏仁油和杏仁蛋白粉专利创始和发明人李建宏正在寻找投资人。“世界上还没有这种产品,但研究表明杏仁油在木本食用油里的营养含量是数一数二的。”听了袁教授的介绍,土生土长的谢华省不禁心动,一个农业的大项目,他本能地觉得一个农业大国必然会加强对土地和农业的重视。“一个国家不能失去根本,只有实业好了,国民才会赢得实惠。”谢华省信心十足地聊起投资农业项目的初衷。
经过对甘肃省实地考察调研,谢华省更加坚定了信心,同时为怀念故乡瑞安,他组建了甘肃瑞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20多年的资本积累全部投了进去。
今年4月,谢华省的农业公司在甘肃省华池县乔川乡种下了12000亩杏仁树苗,据说成活率达到85%。此前,他们在考察中找到这个海拔、气候最适宜种植杏仁的地方,直接找到乡长谈:树苗、化肥等成本全由农业公司出,杏仁收入归农民所有,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为此,谢华省的农业开发公司投入了第一批资金1200万元。
乔川乡人民自然满心喜欢,因为那些土地都是荒山、荒坡,预计种植杏仁每亩能收成2000多元。
杏仁的收获需要4年的时间,谢华省说,现在种下的是希望。因华池县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他们已与县政府洽谈,计划在未来10年内,在其中5个乡种植50万亩杏仁,平均每年种植约三至五万亩,以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杏仁基地。
这笔庞大的总投资将达8亿元,包括杏仁成熟后生产的厂房与设备。而预计投产后年产杏仁油将达到25000吨,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0亿元。
“我们正在计划做上市公司。”谢华省说,他的农业开发公司不仅成为华池县农业龙头企业,还是惟一的农业项目被列入今年甘肃省39个重大项目之一。
今年7月10日,谢华省收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同意甘肃瑞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挂牌的通知》。他翻开这份红头文件,上面写着:“现同意你公司进入我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挂牌。”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创业板将出现一个“瑞牧农业”,或者这才是谢华省放弃现成的蛋糕行业而寻求的理想事业。
蛋糕起步,大西北开出30家分店
1975年8月,谢华省出生于马屿江浦冯桥村。因父母常年在外卖眼镜,他从小就成了留守儿童。1988年,谢华省初中刚读了半年,就跟着卖眼镜的父母来西安,玩耍了一个寒假后,再也不想回去读书了。但卖眼镜又帮不上手,他便第一次来到兰州,帮助做蛋糕的堂叔送货。这一年,他刚刚13岁,从此开启了职业生涯。
“早上五六点钟出门,自行车货架后面放4个10多斤的食品箱,平均每天骑60多公里才把货送完。”谢华省说,因为人小货重,经常一个刹车,送货车翻倒在地,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把车扶起来,只好向路人求助:“叔叔、伯伯帮帮忙!”,路人见这么小的孩子送货实在不易,大都有求必应。
回首最初做童工时的经历,虽然十分辛苦,但他觉得要比读书有趣得多,而且每月能赚100元工资,已足够自食其力。
如此送了一年多的蛋糕,谢华省又相继跟着父母在西安、天津等地做了几年蛋糕。到了18岁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年,该是独立创业的时候了。
但自蒙童初开,一直以来接触和熟悉的只有蛋糕,谢华省别无选择,思来想去,他决定做一个小小的改革:现烤现卖。
原来,一般做蛋糕都是起早在店里做好,然后送到市场、商店或挨家挨户地叫卖。谢华省选择的地点就是自己最熟悉的兰州,在建兰路市场租了间30平方米的门面,大张旗鼓地摆起了现烤蛋糕。
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是很高,“现烤的蛋糕新鲜出炉”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青睐,“没想到生意出奇地好!”谢华省说,每天都做四五十袋面粉,营业额能卖五六千元,一年下来就赚了好几十万元。
“至少西北地区,我是第一个做现烤现卖蛋糕的人。”谢华省自豪地说,但对这“第一”却无从考证。事实是,因为现烤现卖生意十分红火,谢华省的亲戚及至家族的众多成员都加入到了现烤现卖蛋糕的行列,他们先后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省的主要城市开出了30多家现烤现卖蛋糕店,年营业额达到5000多万元。
“从21岁开始,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去各大城市访店,开一家,成熟一家。”谢华省兴味盎然说,他就像这个现烤现卖蛋糕家族的领头羊。
2002年,谢华省在甘肃金昌市步行街开了一家蛋糕店,其时步行街兴建不久,生意比较清淡,惟有他的店面门庭若市,当地电视台慕名而来,为他做了一个“温州小子闯金昌”的专题,畅谈做现烤蛋糕经验。“一直播放了几个月呢!”谢华省津津乐道:“有人说行行出状元,我要是一直把蛋糕做下去,说不定已成为蛋糕大王之类也说不准。”
打造未来,10年种植50万亩杏仁
投资民生,
倾力打造联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