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陶山镇荣祥村党支部书记郑华:
甘当老黄牛 全心为村民

    陶山镇荣祥村党支部书记郑华:

    甘当老黄牛 全心为村民

    ■首席记者 林长凯

    昨日中午,陶山镇荣祥村党支部书记郑华陪村民郑世虎办完老房子的房产证回到村里,匆忙吃过午饭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到村里去督促排污管网建设项目……为荣祥村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郑华不断忙碌着。

    今年53岁的郑华是一名谦和实干的人,衣着朴素,高瘦个子,说话声音轻轻的,脸上一直带着微笑。自2002年上任陶山镇荣祥村村支书以来,他带领乡亲们,将原先交通闭塞、吃饭靠天、吃水困难,没有一分钱集体收入的落后村,变成满载荣誉硕果的先进村。

    老板转行当“讨钱书记”

    1982年,郑华中学毕业后去广东当了4年兵,后又在山西做了10来年的服装生意。2000年,由于妻子身体不好,郑华放下生意,回到当时还很落后的荣祥村照顾妻子。一年后,妻子离他而去,郑华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就留在村子里,并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干了起来。从老板转行当村干部,郑华在处理村务、建设村居上有着清醒的头脑和超前的思路。郑华说:“村里没钱,不等于村庄建设筹不到钱。”

    熟悉郑华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外号叫“讨钱书记”。几年来不知跑了多少路,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几百万元。有一次,为了村农耕线路,他先后跑了9趟市供电局。而到市内办事,他中午休息也舍不得住旅店,总是找个亭或树下坐坐。据村里的会计统计,自从郑华上任以来,荣祥村每年从上级部门争取的各类补助、奖励资金就达到20万元。正是这些钱,为村庄建设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0多年来,郑华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引电,拆除露天厕所、违章建筑,改造村容村貌。

    做大村庄“农耕文化游”

    基础设施改善后,郑华并没有把目光局限于时下流行的“农家乐”项目上。他和村干部、村民讨论后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壮大村集体经济,要走“文化路线”。 郑华觉得,传统的农耕工具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村民舍不得扔掉,闲置在家里。“这些农具承载着老一辈人勤劳耕耘的宝贵精神,反映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应该利用起来,推陈出新。”从2005年开始,村里决定在原小学校舍内开辟一个农耕用具展览区,后又建起了可供中学生体验参观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和百草园,加上村里发现的北宋油车岩、大团山碗窑遗址等古迹,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农耕旅游体验区。目前荣祥村的“文化路线”已经成为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瑞安中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村里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已先后吸引10000多人次参观,经济效益彰显。

    研学政策一心为村庄

    学习研究上级政策是郑华的一个爱好,这在陶山镇出了名。在荣祥村办公楼里,最抢眼的便是成堆的报纸杂志。郑华哪怕再忙,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翻阅《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对其中关乎“三农”的政策进行解析、套用。了解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后,他还会勤跑各个部门。每年瑞安“两会”期间,作为市人大代表的郑华总会去当地农口部门转转。在他看来,“这个时间出台政策频繁,去部门常能得到有用信息。”

    事业的投入却伴随着家庭和个人的牺牲,与这几年村里蒸蒸日上的变化不同的是郑华家里一贫如洗。10多年来,郑华一直在“书记”、“父亲”、“母亲”、“儿子”等几个角色中转换着。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基层农村党组织工作,但他也深知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支柱。由于妻子去世早,留下两个儿子和一个患病十几年的母亲需要他照顾。每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面对两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时,他又得强打起精神,忙前忙后,为家人准备可口的饭菜。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但贫困的日子并没有把他压倒。每天他照样骑着辆破旧的自行车,为村里的各项事业,精神抖擞地来回奔波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爱电影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甘当老黄牛 全心为村民
有关部门“为官不正、
为官不为、为官乱为”
整改目标(八)
52名科级干部集训3周
湖岭芳庄学校
孩子们能上兴趣课了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4 甘当老黄牛 全心为村民 2015-9-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