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
如何与大闸蟹来一场美味“蟹”逅
秋意浓蟹脚痒,时下正是吃大闸蟹的绝佳时节。白花花的蟹肉,黄澄澄的蟹黄……不用葱姜的提鲜,无需佐料的调味,美味就这样原汁原味呈现。
不过好吃是后话,在享受美味前,得学会系统地掌握以下小常识:怎么挑好蟹?买多了的蟹又要如何储存才能保持它最大的鲜度?在吃蟹过程中又要注意什么?
挑好蟹:挑选大闸蟹有“五看”
一看蟹壳。凡壳背呈黑绿色,带有亮光,都较为肉厚壮实;壳背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
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
三看螯足。凡螯足上绒毛丛生,都膘足老健;而螯足无绒毛,则体软无。
四看活力。将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螯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五看雄雌。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时候性腺成熟,滋味营养最佳。仔细研究并参照这“五看”,就能把优质蟹从众多的螃蟹中挑选出来。
让美味持续更久:如何保存大闸蟹
方法一:冰箱保存大闸蟹。大家都知道大闸蟹是鲜活水产品,离水后保存时间较短, 所购数量能在三天左右的时间吃完的大闸蟹保存比较简单:选活力旺盛的大闸蟹, 把大闸蟹的脚和大闸捆起来,以减少大闸蟹体力消耗,然后放在冰箱的冷藏柜,盖上湿毛巾保存即可。每天吃的时候先挑选活力不足的吃,活力足的大闸蟹可继续保存。
区分方法:用手轻触大闸蟹的眼睛,如果反应不灵敏就先吃掉。
方法二:塑料桶/盆保存大闸蟹。选活力旺盛的大闸蟹,准备一个30-50公分高的塑料桶/盆,塑料桶/盆内壁光滑不易逃跑。把蟹放入其中,不能层叠; 然后加水至蟹身体的一半高——主要是保湿,不能把蟹全部埋住。因为不太可能备有增氧设备,如果水太深蟹会缺氧窒息而死。桶/盆无须加盖,每天检查,把活力不足的蟹及时吃掉,采用这种方法保存,气温不高的时候大闸蟹保存可超过5天。
温馨提示
1.死蟹不能吃
河蟹蟹体内外沾有大量的细菌。活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一旦死亡,其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人们吃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另外,蟹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组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当它在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中毒。
2.蟹有四个部位不能吃
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
打开蟹壳,可以看到在壳上沾有一些蟹黄,蟹胃就藏在壳子的蟹黄里。用勺子将蟹黄打开,轻轻吸吮上面裹着的蟹黄,露出的三角包就是蟹胃了。蟹以水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的动物为食,所以蟹胃很脏,不建议食。
腮:两排“小扇子”
蟹腮最明显,打开蟹壳后在蟹身上的两排灰色扇状软绵绵的组织就是了。蟹腮是蟹的呼吸系统,也同样不宜食。
心:黑膜下的“六角板”
中医常说蟹是极寒的,而在螃蟹身上又数蟹心最为寒凉,吃蟹时要记得取下。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它一般位于蟹中央一块黑色膜衣下,连接两片蟹腮中间的白色物质就是蟹心。
肠:胃通到脐的一条黑线
蟹肠位于蟹下腹部的那块可以掰开的掩内。打开这块掩可以看到它顶端连接蟹身的一条黑线,它就是蟹肠了。蟹肠也属于蟹的消化系统,建议将其取出,不食。
3.一天一只最适宜
蟹膏、蟹黄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正常人都要控制胆固醇摄入量,所以要适度。自家吃按人头买最合适,一人一只对身体也有好处,过量则不达。
4.蟹不能生吃
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蟹往往带有肺吸虫幼虫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吃饭用酒泡蟹生吃,这种吃法也很危险,一般不提倡在家里这样食用。
5.不能与柿子 、茶水同食
因为柿子、茶水中所含的鞣酸跟大闸蟹的蛋白质相遇后,会凝固成不易消化的块状物,人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6.以下人群应尽量少吃
脾胃虚寒者可少吃。因为大闸蟹性寒,多食会引起腹痛、腹泻。适量吃大闸蟹时蘸姜末醋汁,可去其寒气,避免身体不适。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者尽量少吃大闸蟹蟹黄,容易引起胆固醇增高。
患有胃病、发热、伤风、腹泻者不宜吃大闸蟹,因为会加剧病情。
另外,孕妇应少吃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