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晚年生活安逸,让人称羡
陈花妹:孩子孝顺,我过上了好日子
■记者 陈绵绵
塘下镇镇东村老人陈花妹今年已74岁,因年轻时遭逢意外,眼睛受了伤,随着年纪的增长,听力也差了。虽然视力与听力都大不如前,但她的晚年生活却安逸得令人称羡。近日接受采访时,她说:“都是儿子和儿媳们孝顺,我才过上了好日子呀!”
陈花妹育有两男两女,大儿子今年50岁,小儿子今年47岁。在她30多岁时,丈夫去世了,年老后,两个儿子便承担起了赡养她的责任。陈花妹健康情况一向不错,偶尔生病,儿子、儿媳都在病床前悉心照顾,这都能让她切身体会到子女的殷殷孝心。
“我母亲最近一次住院是在两三年前,只是做了一个胆结石的小手术,住院也不过一个星期。”大儿子蔡建荣告诉记者,那次住院,他与妻子以及弟弟和弟媳四人,24小时不间断轮流在医院陪护,没有请保姆,亲力亲为悉心服侍。在他看来,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母亲总挂在嘴边,逢人便夸儿子、儿媳孝顺,这倒使他有些不好意思。而在他记忆里,母亲住院时间最久的一次则在1988年。
当时,陈花妹的眼睛因工作意外导致视网膜脱落,在温州附二医治疗长达1个多月时间。期间,蔡建荣全天候在医院照顾病床上的母亲。通过治疗,陈花妹的视力逐渐恢复,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视力又每况愈下。“2012年,我辗转找到了20多年前给母亲做手术的老医师,希望能再好好治一下母亲的眼睛。不过医生说她岁数大了,手术也难保证效果,不建议再做。”蔡建荣说,当时,听从医生的建议,他给听力下降的母亲配了助听器,但母亲视力不好,不能带着她去旅游,看外面的缤纷世界,这也是让他感到最遗憾的。
病床前,儿子、儿媳悉心照料
兄弟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家庭和睦
镇东村的老人公寓建成已有10余年了,住了240多位老人。陈花妹在这里住了十多年,该村老协会长宋定桃住在公寓的一楼,恰好在她家楼下。他说:“这里的老人我都很熟悉,陈花妹的儿子、儿媳来这里来得相当勤快,他们对老人的孝顺我们都看在眼里。”
由于陈花妹的视力和听力不好,蔡建荣专门请了一个保姆来陪伴母亲,他和妻子都是教师,平日里工作忙。但每隔几日,他们都会抽空买好菜给母亲送来,生活上需要什么他们也都会一一准备好。弟弟蔡建勇由于没有固定工作,经济上不如哥哥宽裕。但在赡养母亲的问题上,兄弟俩从来没有纷争。“有钱就多出点钱,有力就多出点力。”这也是兄弟俩无形中形成的默契。陈花妹说,家里吃的用的都是大儿子买的,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大儿媳给买的;小儿子和小儿媳经济上虽然没那么宽裕,但他们也非常有心,时常来陪伴。
今年,根据相关政策,老人也可以上社保领养老保险金了。陈花妹也想上这个保险,但根据她现在的年龄,需补交社保金4万多元。蔡建荣二话不说就拿出钱为母亲补交。“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是母亲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成人,如今,也到了我们反哺的时候,只要母亲想要的,我们都会尽量去满足她。”说着,蔡建荣也表示非常感谢自己的妻子,是妻子的孝顺、不计较,才让整个家庭如此和睦,让母亲能够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