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典型引路
让“文明之风”吹遍安阳大街小巷
■记者 陈丹丹
要问文明创建给安阳街道带来的变化,可能三言两语并不能完整地概括。
也许,你在下班的开车途中,曾暗自庆幸以前堵得水泄不通的路口奇迹般得畅通无阻了;也许,你哪天回到家,竟发现门边贴得密密麻麻的小广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晚上睡觉时,楼下小摊贩的叫卖声也不再嘈杂,没有打扰到你的美梦……
这一处处变化,就是“文明之风”吹过之后带来的改变。
作为瑞安城市发展的主阵地,安阳街道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如今,行走在安阳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有“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岭下菜市场升级成为了省级“放心菜市场”;农贸市场周边的“马路市场”不见了踪影;塘河南路上,总能见到戴着红袖套的志愿者们手握钳子、铁锹或扫帚,沿着河道“寻觅”,对河岸垃圾进行清理、搬运……
这一切,将各方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凝聚起了“全民参与,全力以赴,齐创共建文明城市”的工作合力。
美化小区环境,
向“牛皮癣”广告说不!
花花绿绿的小广告纸是影响小区环境的“牛皮癣”。华瑞社区辖区内的清莲、清泰等小区因人口居住密集,且多为半开放式小区,成了“牛皮癣”的“重灾区”,小区楼道墙壁甚至居民门口都张贴着出租、开锁、刻章办证等各类小广告。
连日来,华瑞社区组织“五老护苗”志愿队的自愿者组成了“小铲队”,向小区内的“牛皮癣”宣战,对各类小广告进行逐一清理。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清莲小区,志愿者们正拿着小铲子、钢丝球、喷水瓶等清洁工具,铲的铲、刮的刮,干得热火朝天。
“这个杆子上贴了三层广告,有的纸质光滑,不容易渗水,粘得比较牢固,清理时必须先用铲子把广告纸划破,再喷上水。”志愿者林大妈边说边用铲子把广告纸划破,接着向广告纸上喷水,再用小铲子一点点清理,动作娴熟,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一张小广告张贴仅需2秒钟,清除却要10分钟,所以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清理1个单元的‘牛皮癣’广告,需要花掉两三个志愿者1天的时间。”华瑞社区书记陈晓静告诉记者,连续20多天,志愿者起早贪黑干活,铲除小广告已成了“职业病”。
“‘小铲队’是我们在小区管理中的土办法、笨办法,但只要能够净化美化市容市貌,能够更好服务市民,那就是好办法。”受“小铲队”的影响,很多居民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参与到铲除“牛皮癣”的队伍中来,帮着捡垃圾、擦洗楼道门、楼梯扶手等。很快,楼道内的小广告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同样向小区里的“牛皮癣”出击的还有祥云社区,近日,该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放弃双休时间,对安庆小区随处可见的小广告进行了集中清理,改变过去小区脏乱差的现象。
康佳社区由京都花园、金色家园、景裕小区、瑞嘉庭院等12个物业小区组成。在文明创建中,建成了100多米文化长廊,并在各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文明公约及核心价值观。
为提升小区环境,社区还呼吁小区业主带头进行大扫除,其他区域由保洁人员组成巡查队伍,对垃圾进行清扫。社区书记吴小珠说:“积极宣传,并将这种正能量传递到小区居民身边,就能让更多人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创建整洁优美的社区、小区坏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菜市场旧貌换新颜,买菜就像逛超市
前日,获悉安阳街道岭下东门菜市场改造提升成为了省级“放心菜市场”,记者立刻前往一探究竟。
原先污水横流的地面,现在干干净净;积灰的吊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时尚的集中照明……记者在该菜市场内看到,改造提升后的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入口处新添置的大型电子屏幕,正在滚动播放市场内食品检测室早上的检测结果。
据岭下村书记张福荣介绍,这次改造提升从今年8月1日开始至10月21日完成,总投入改造资金近300万元,目前菜场内设置了食品检测室、休息室、冷藏室,安装了明亮的照明灯、配置了整齐的销售台、地面铺着防滑地砖,市场内分为蔬菜区、肉类区、海鲜区等,还安装了排风和排水系统,让前来买菜的市民啧啧称赞。
岭下东门菜市场的变化是安阳街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在安阳街道,安阳、望江等菜市场近段时间的购物环境都有了喜人的变化。
在安阳菜市场,市民王女士买了10元钱的蔬菜,她拿出“农行闪付卡”放到商家的“闪付机”上一刷,只听“嘀”的一声,短短1秒就完成了付款,既不用输入密码,也不用签字。
这得益于安阳菜市场日前推出的开通金融IC卡“闪付”系统,今后市民买菜,无需现金流通,只需一张卡即可办妥。
“相比现金支付,刷卡买菜便捷、卫生,挺好的。”前来买菜的市民刘先生对此举表示赞赏,“我认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接受公共交通卡一样,接受菜场闪付卡。”
安阳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曾经,拥挤的摊档、湿漉漉的地面、昏暗的灯光、未经检测的熟食等让一些市民买菜觉得“步步惊心”。而随着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势在必行,这些情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今年,安阳街道逐步建立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推动农贸市场实行超市化管理,对各农贸市场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起让摊主、顾客和管理人员三方都比较满意的规章制度。
交通设施、标志标线焕然一新,道路也更加畅通了
“菜市场门口加装了护栏,进出很方便,一到上下班高峰期也不堵了。”正在岭下东门菜市场水产摊位前买鱼的郑大妈告诉记者。为规范市场秩序,岭下东门菜市场门口加装了近400米的道路护栏,原本小摊贩占道经营现象也已不复存在。
护栏高约1米,由横纵两个方向的不锈钢交错构成。连日来,岭下村义工队志愿者出现在岭下东门菜市场附近清洗护栏、清除沿线垃圾,他们中间,年纪最大的已有80多岁。
家住附近的王大妈是岭下村义工队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自己早上7点多就拎着水桶前来清洗护栏了:“很多人干得腰也酸了,手也皱了,却没有半句怨言,因为大家都觉得,能够为美化城市环境出一份力,值得!”
“光是垃圾就运了200多车。”安阳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菜市场周边道路护栏得以顺利加装,背后夹杂着许多工作人员的汗水。
此外,除了岭下东门菜市场,安阳菜市场安康路、十八家农贸市场周边也已设置了中央隔离护栏。不仅如此,这几天,细心的市民可以体会到,安阳街道辖区内的道路更加畅通有序了,停车也更规范了,交通设施、标志标线焕然一新。
家住元隆山庄的陈先生说:“在农贸市场边上住了这么多年,看着这里的环境由坏变好,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据陈先生回忆,以前还未安装护栏时,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自己经常堵在路上。加上路边越来越多小摊贩聚集,最久的一次等了1个小时。“现在不一样了,整条街道大变样!”
“城市发展了,市民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点我们环卫工人感受很深。”负责安阳街道道路清洁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现在,走在瑞城街头,已很少看到乱吐痰、乱丢烟头等不文明现象。城市在发展,变漂亮了,谁也舍不得破坏美好环境,“我们环卫工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
向违章“宣战”,
拆除违章棚架达5300平方米
安阳辖区商贸餐饮业发达,菜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无证经营、临街搭建现象屡禁不止,流动摊贩像打游击一样,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快。
连日来,安阳街道组织各方力量参与拆违整治,遏制流动摊贩滋生。望江菜市场、十八家农贸市场周边店面众多,不少店面门前都有违章搭建的遮阳棚。为此,街道联合多部门对其进行拆违,并对菜市场周边不法摊贩进行劝告疏导,强制取缔了一批顽固摊位。
离整治过去了1个多月,那么这次大整改能否实现长效态势呢?流动小贩会趁着执法人员休息,再次悄悄出动吗?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十八家农贸市场周边,发现“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原先临街商铺们非常突出的跨门营业、占道经营的现象现在已悄然无踪;市场内的自行车、电瓶车一辆辆整齐有序地停放在指定区域内,井然有序。
而望江菜市场的整治成效也非常乐观。原本道路两旁商户私自搭建的遮阳棚、随意摆放的灯箱广告,现已非常鲜见。一商户表示,以往有货运到就会先摆在路边,但是路边堆积货物不是很美观,现在都会很快运到仓库去。
除此之外,针对岭下村安康路夜间烧烤摊、小吃摊的扰民现象,连日来,街道联合城建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夜间综合整治,聘请保安、民工组成的巡逻队,防止小摊贩夜间回潮现象的发生。成效虽显著,但仍有部分商贩抱着侥幸心理,与执法人员打“游击”。
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安阳街道已拆除菜市场周边违章棚架5300平方米。
街道居民齐心,守护滨水家园
9月9日,安阳街道“五水共治”爱水护水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在塘河北路滨水公园举行,安阳街道机关志愿队和28个村、社区志愿者代表队,共计500多名志愿者参加活动。
戴着红袖章,拿着火钳和垃圾袋,弯腰,拾起一个破塑料袋;再弯腰,捡起一些瓜果皮……作为安阳“五水共治”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这群爱水护水志愿者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河道边、草丛间。
随着“五水共治”在安阳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普通群众凝聚到了治水第一线,主动当起了水环境的守护者,安阳治水的“星火燎原”之势开始显现。
同时,越来越多的安阳人从“旁观者”转变为监督者、行动者。
今年,安阳街道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长制”,针对辖区内17条河流,均由办事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街道级河长,配齐村级河长、督察长、河道警长,并由驻村(社区)干部任河道责任人。严格实行街道级河长十天一巡查、村级河长一周一巡查制度,切实协调推进河道治理,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
针对河面垃圾、河岸垃圾、河岸违章建筑等河道常见问题,安阳街道实行了辖区管理责任制,对村居及保洁公司实施双月考核,督促相应人员抓好各自“责任田”的保洁力度。
此外,全街道参与河道保洁的工作力量也在不断充实,街道治水办每周开展2次以上的河道巡查,河长每周至少巡查1次,还有志愿者们也陆续参与到护水行动中,共同维护河道清洁。
不过,长效保洁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下步,安阳街道将继续加强河道监管,不断落实责任制度,努力实现河道保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未来,河岸边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景观,更多的人愿意零距离亲近河水、欣赏风景。”据悉,安阳街道现共有6个水岸同治项目在建,包括白岩桥村、李祠街十八家村等沿河旧村(城中村)改造,之江花园旧住宅区、岭下村停车场等沿河旧厂房旧市场改造,以及沿河景观绿化、管网改建等。
活动载体丰富,居民有了精神食粮
每到傍晚,瑞安广场上便热闹起来,一群健身舞爱好者踏着节拍舒展身体,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转身,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中。
像这样的场景在安阳街道随处可见。近年来,街道坚持政府搭台,社区唱戏,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使得街道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街道以贴近居民生活、弘扬时代精神、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科普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化,提高了科普工作的实效性。
中小学生16时放学无人管,18时才下班的双职工父母可没少操心,从走出校门到家长回家的2个小时监管断层,既担心孩子安全问题,又担忧孩子养成上网吧等不良习惯。可安阳街道育才社区的居民们却没有这种后顾之忧,因为社区里有所“四点半学校”,帮家长们续上了这个断层。
在创办“四点半学校”的同时,育才社区还创建温州首个社区生态馆、社区科技馆,开展主题服务月活动,尤其注重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关系。
上半年,进源社区也创建了200多平方米的科普馆。今年以来,安阳街道共开展15多次科普讲座(培训),参加活动人数2000多人次。开展社区 “书香四月”读书节、送书进社区等活动,把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深入群众。
此外,各社区自去年成立的慈善义工队伍(理发师、律师、医师党员、新居民代表等),每月定期免费为群众开展法律维权、投资咨询、心理疏导、保健推拿、测量血糖血压、理发等服务,受服务人数达3000多人次。
记者手记
某些人的传统观念中,文明创建是政府的事情。但纵观安阳街道这一路文明创建行,留给我们的印象和思考是:原来,每一个安阳人都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
正如一位市民所说:“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其实并不难,无非是多走几步路的事。一个小举动,就可以换来城市环境的大提升,何乐而不为?”相比文明创建带来的收益,这样的感悟更显弥足珍贵。这或许是对安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最朴实的“注脚”。
作为安阳大家庭的一员,每位市民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为安阳文明创建增色添彩。只有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增强文明素养,自觉向上向善,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