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双11”,有些人忙“血拼”,有些人秀恩爱,有些人孤单着
光棍节,你被“剩”下了吗?
事件回顾:
我市215对新人昨天“脱光”
11月11日,在不同人的眼里,意义截然不同。如果你单身,4个“1”就是光棍节;而在相亲相爱人的眼中,4个“1”就寓意“一生一世”、“一心一意”。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市民政局婚姻登记所大厅,看到不少新人排队登记,他们手拿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员忙着维持秩序。“每年的今天都会有一个登记结婚的小高峰,去年的‘双11’,有140多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比平时多了一倍。今年我们也提前做好了应对。”婚姻登记所副所长董璞说。
“在光棍节这一天彻底告别单身,感觉比较有意义。而且今天又是老婆的生日,以后就是购物狂欢节、结婚纪念日、老婆的生日一起过了!”排队的王先生高兴地说,“担心人多,我们一大早就过来了。”
截至昨日17时30分,婚姻登记所共为215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记者调查:
男多女少,出生人口性别比综治工作形势严峻
日前,国家出生性别比(性别比,即出生100个女婴对应出生的男婴数,以下简称“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联合督查组来我市督查。我市户籍当年性别比从2011年的123.21下降到2014年的115.64,年均下降1.89个比值;国统报表性别比从2011年的122.91下降到2015年的112.96,年均下降近2个比值。尽管如此,联合督查组指出,当前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简单数字的背后其实揭示了一个结果:“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性别比例失调是公认的导致男性单身现象的人口学解释,而“剩女”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按照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预计20岁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而2013年,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7.6:100。当时就有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娶不上媳妇的光棍将达3000万至3500万,一成以上年轻男性将找不到配偶,年龄段越低则越严重,社会将形成一个特殊的单身男性社会群体。
男多女少必然引发“婚姻挤压”,大龄男性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城里男性会找乡下女性,富裕地区的男性会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而“剩男”最后沉积在贫困阶层。
这种现象可用一个名词来解释——择偶梯度。这个名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巴纳德提出的。他发现,在婚姻关系中,男性总是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年龄较小的女性,而女性往往也要求男性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收入、年龄等高于自己。
从整个人口结构来看,如果把男女按照社会地位分为ABCD四级,A男倾向于选择B女,B男选择C女……于是,A女和D男就从择偶梯度中被踢了出去。
这种倾向并不奇怪。在过去差不多5000年的人类社会中,男性凭借先天的生理条件,掌握了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不过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能够在社会地位上与男性竞争的A女的数量很少,并不会形成问题,主要的问题一直是找不到媳妇的D男,也就是男光棍们。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我市整治不手软
据了解,为治理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2年11月,原国家计生委、原卫生部、原国家药监局共同发布《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两非”)的规定》;2003年4月,“关爱女孩行动”启动,严厉查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引产案件;2014年6月30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印发全国查处“两非”案件区域协作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今年是国家层面正式治理性别比失衡的第14年。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实现了自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但依然高于国际公认合理区间103至107的水平。
在我市,破解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难题也毫不手软,继续加大对“两非”和“寄血验子”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深挖案源,从严查处。
抽一管10ml的静脉血,冷藏之后辗转运至香港,通过医疗机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在内地,这属于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据了解,仅去年11月至12月,我市法院共判处4起因“寄血验子”而起的非法行医案,共有8人入罪,分别被判3个月到10个月不等的刑期。
案件之一: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开私人诊所的陈某先后指使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周某(陈某妻子)、章某(陈某同学)帮忙为孕妇抽血。截至2014年2月底被查获时,章某已为100多名孕妇抽血,周某也为近50名孕妇抽血,其中有孕妇因“鉴定结果为女孩”而人工终止妊娠。
案件之二: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邵某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先后与他人合作,以每人次6000元至7500元的价格抽取静脉血,然后过境至香港进行DNA检测以鉴定胎儿性别。截至2014年5月被查获时,邵某已给近60名孕妇抽血,其中至少有12名孕妇经鉴定得知胎儿性别后人工终止妊娠。
有专家认为,2014年性别比大幅下降的原因,得益于2013年年底“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有助于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最近,“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很多人都十分关心该政策的落地时间。11月10日,国家卫计委表示,全国人大修法通过之日是该政策生效之时。据悉,相关法律最快下月底修订,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全国多数省份都能够具体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他们说:
“全面二孩”远水难解近渴
市民许先生:即使“全面二孩”实施之后,每个已经有独生子女的家庭都要生第二个,最快也得明年秋天才能出生……再等女孩到法定婚龄,像我等目前快要三十而立的光棍,到时已经老成满脸沧桑的大叔了。
“剩男”和“剩女”还是不一样的
网友“小叶”:男光棍和女光棍,还是有质的区别的。“剩男”的问题在于人口数量,而“剩女”的问题在于人口分布和结构。最终,总会有一群生活精彩,不愿意被男人拖累的单身女性,在金字塔顶峰高冷地俯视大群嗷嗷待婚的大龄单身男青年。
结婚了就万事大吉了?
网友“小杨”:脱单了,真的就万事大吉了?那么高的离婚率是哪儿来的?日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结婚,一定是两个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年龄的成年,而是心理层面的成年。结婚,就是两个成年人决定在一起生活,并分享生活,别无其他。不要美化它,也无需丑化它。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生活完满的象征,不是爱情的坟墓,不是温柔的港湾,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一件人生小事。
嘉宾说:
只有消除“男孩偏好”的社会根源
“光棍危机”才不至于
在将来成为大问题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大队队长李云龙:可以肯定的是,“全面二孩”的政策对解决目前存在的生育率过低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不能完全归于“一孩”政策。“一孩”政策只是推波助澜,但绝非是始作俑者。导致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危机背后是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保制度不健全、男女平等的权益疏于落实、缺乏健康理性的生育文化,以及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很显然,指望“全面二孩”或是“放开二孩”根除性别比导致的“光棍危机”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周期太长,新生儿到长大需要时间;二是社会现实和观念不改变的话,难保仍有人想方设法奔着生儿子去的;三是中国目前养孩子的成本很高,重重压力下,很多人即使符合条件也不敢生,“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的数据就证实了这一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望生育政策调整来纾解“光棍危机”无异于远水不解近渴。只有根本铲除造成中国目前“男孩偏好”的社会根源,“光棍危机”才不至于在将来成为大问题。
■记者 蔡玲玲 李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