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摄影作品《温州鼓词南游灵经大传》
获“人类贡献奖”年赛节庆活动类记录奖
演唱南游灵经大传是民间的一项大活动,演唱大多在娘娘宫、宗庙中举行。
鼓词艺人以保存着许多古音古韵的瑞安方言来演唱,平、仄、入声琅琅上口。
根据邀请方“头家”的要求,两位鼓词艺人同台对唱。
唱念之中,声情并茂。
鼓、牛筋琴、三粒板,鼓词艺人边弹边唱。
观众听得非常入神。

    摄影作品《温州鼓词南游灵经大传》

    获“人类贡献奖”年赛节庆活动类记录奖

    ■通讯员 吴小淮 图 / 文

    日前,我市摄影师吴小淮的《温州鼓词南游灵经大传》获第九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节庆活动类记录奖,《石仓除夕祭祖》获传统礼仪类记录奖。

    据了解,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举办。2009年,吴小淮的作品《木活字印宗谱》获得第六届“人类贡献奖”年赛文体游艺类文献奖,《凉山汉子》获人物服饰类提名奖。

    温州鼓词起源于宋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浙江省民间曲艺两大主要曲种之一,素有“浙北弹词,浙南鼓词”的说法。

    温州鼓词以鼓、牛筋琴、三粒板为主要伴奏乐器,由鼓词艺人一人边弹边唱,以保留许多古韵古音的温州地区的瑞安方言演唱,抑、扬、顿、挫、轻、重、快、慢,叙述曲折离奇的传奇故事,至今仍是当地民间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

    南游灵经大传是温州鼓词主要唱本,叙述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民众共同信仰的神祇——顺天圣母陈靖姑(民间尊称“陈十四娘娘”)为民“医病、除妖、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决疑”的故事,依靠鼓词艺人师徒代代传授,共有百万多字。南游灵经大传又称“娘娘词”,由两三位鼓词女艺人连续七天七夜演唱13本全集,一般在传统节日、宗庙社稷活动时举行。

    南游灵经大传演唱过程有一套庄严独特的仪式,地方上要张灯结彩,舞台上搭建“闾山景”,数十个纸扎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地布置在“闾山景”的各个位置。每场演唱开始前,鼓词艺人要合掌站立请神,唱“八仙”、“保祥”等过场作为“启经”。每当故事起伏跌宕转折之时,都要焚烧纸马,热闹非凡。

    背景资料

    1998年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向全世界发出一项旨在号召摄影师广泛、深入记录民俗事象的摄影赛事——“人类贡献奖”年赛(HP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自第2届起授予其徽号使用权,每两年举办一届。

    18年来,HPA成功地号召全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参与这一大型图片记录活动,记录、保存涉及168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事象,为世界留存一个蔚为大观的多元文化图片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聚焦点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乐周刊
   第00015版:乐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摄影作品《温州鼓词南游灵经大传》
获“人类贡献奖”年赛节庆活动类记录奖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12 摄影作品《温州鼓词南游灵经大传》
获“人类贡献奖”年赛节庆活动类记录奖
2015-11-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