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缘何纷纷逃离“班主任”
■高振千
媒体记者采访了多所小学、初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班主任”是学校任命的,有些则是因为以后评职称必须要有班主任经历,不得不当班主任,如果让老师自己选,主动想当“班主任”的比例着实不高。
每学期开学前,各中小学安排谁来当班主任,近些年已经成为学校领导非常头疼的事情,班主任岗位越来越像一块“烫手山芋”,绝大多数教师不肯“接招”。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学校领导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得已还得摆出领导的权威来“软硬兼施”迫使就范。尽管教育部门早已出台班主任岗位跟教师绩效工资与职称晋升及考核挂钩,但是,还有七八成教师不愿当班主任,难怪有人惊呼班主任“荒”、“危机”来了。
以前,担任班主任虽然没有任何津贴,可那是学校对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肯定、信任,表现一般的教师还不放心交托“重任”,现在有人愿意当班主任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挑三拣四”;以前,班主任家访跟家长促膝长谈,情景交融温暖彼此的心灵,现在还有多少班主任在走访学生家庭?班主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逐渐稀薄之下,外加曾经的崇高被不断地消解,实用哲学的甚嚣尘上,班主任一职自然也失去了吸引力。
当然,很多教师不想担任班主任的主要原因还是事情杂、责任重、压力大,付出与收获没有成正比。现在大部分学校的班主任都由主科老师担任,除了日常的备课、上课和改作业,弄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还要管班里每位学生的在校生活,还有每天班级的出勤、课间操、纪律、卫生、仪表竞赛,每次教师会议开下来,每次学校举行活动,都会有一大堆班务工作等着要完成;要与个别学生家长沟通,要回答家长的电话咨询,还要在与家长联系的QQ群、微信群里,解答家长的提问……大事小事都操碎了心,“两眼一睁忙到黑”实在是尽职尽责班主任校内外的真实写照。
在目前国内班级授课制形势下,班主任还是非有不可,并且对学风班风乃至校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更多地关爱班主任,根据上级文件结合实际情况,给班主任更多方面利好的实惠;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流于形式的各项活动,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作为班主任,自己也要从日常繁琐的班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努力实行班级的民主管理,放手让学生自治;这样一来,既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又能恰当地调适自己以确保良好的身心状态。
都说班主任是全中国“最小的主任”,可要当好这个“最小的主任”还真不容易,“只有幸福的班主任,才会关怀学生的幸福,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而重建教师喜爱当班主任的机制和氛围更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