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率95.1%”
意味着什么
■金 粟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卫生监督部门抽检餐饮具264份,合格251份,合格率为95.1%(详见本报11月16日第7版报道)。
“每月一检查,两月一抽检”,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不能说不大;合格率达到95.1%,餐饮具的卫生程度不能说不高。从卫生监督部门的角度讲,能够取得这样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满意的;从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的角度讲,能够得到监督部门的高度认可,是令人鼓舞的;从餐饮业消费者的角度讲,能够使用合格率为95.1%的餐饮具,应该是令人放心的。
但这个“应该”只是想当然的推导结果。用小学数学来计算一下,既然合格率是95.1%,那么不合格率就是4.9%,也就是说,每取用1000份餐饮具,就会有49份不合格。这并非吹毛求疵,可以说,对于“不幸”的49个消费者而言,他们就是100%使用了不合格的餐饮具。又因为事情的不确定性,只要1000份里混有49份不合格的餐饮具,那么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可能“中招”。由此而言,面对4.9%的不合格率,所有的消费者都有可能不太放心。
产品不合格是会给使用者带来风险的。汽车的刹车系统不合格,可能会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轮船的仪表系统不合格,可能会偏离航道,触礁沉船;而飞机,哪怕是一枚螺丝钉不合格,都有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牛奶不合格,会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会导致婴儿的病变、畸变甚至夭亡;餐饮具不合格,包装的密封性不好,触手油乎乎的,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会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的安全。虽说只有4.9%的风险,其后果也未必有那么可怕,但先作最坏的打算却不是什么坏事。每一个生命都同样贵重,从这个角度想,4.9%消费者的餐饮风险,就是所有消费者的悲哀。
笔者这么剖析,并没有抹杀卫生监督部门的功绩的意思。他们“细看”,看企业近期的产品自检记录,看企业检验室的情况;他们“切问”,问企业负责人落实整改意见的业绩;他们“勤检”,市卫生监督所塘下分所每月开展一次监督检查,每两个月开展一次产品抽检,对抽检结果进行公示并通报相关部门;他们“严罚”,对抽检不合格的单位一律予以行政处罚,今年以来,2家监测结果不合格的企业被责令整改,并处以1 .8万元的行政处罚。我市卫生监督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是令人赞佩的。
只是我们仍有更大的期盼,期盼我市餐桌上的餐饮具100%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