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德国这样玩转工业4.0
瑞企组团赴欧洲取经,布局全球市场
本报讯(记者 项乐茹) “我刚刚从欧洲回来,正在联系购买设备,准备马上投资引入一批加工中心。”这两天,刚回国的浙江科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作俊正忙着购入一批新设备,与此同时,他还准备开展员工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眼下,不少瑞安制造业正积极主动拥抱工业4.0,“走出去”取经学习、加快转型发展。11月初,我市总商会组织一批企业家远赴欧洲,考察学习现代工业4.0战略下的生产制造方式。
据悉,此次由市总商会主办的“走进欧洲工业4.0学习研修之旅”为期10天,共有来自我市机械、机电、橡胶等领域的多位企业家参加。企业家一行走访德国、瑞士、法国等地的精工企业,走进企业深入车间,观摩精益产品的制造过程,感受欧洲企业管理的严谨特色,同时,还走入大学聆听工业4.0的起源及解读等,拓宽视野。在参观期间,我市工商联还与德国德中经济联合会等当地相关机构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搭建联系交流平台。
“这次欧洲之行,我们看到了瑞安企业与欧洲现代企业的差距,也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和发展目标。”市总商会会长、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建忠说,当前不少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人力红利消失等不利情况,越来越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通过机器换人、互联网等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融入传统产业。“‘走出去’学习观摩,也是想多学多看,带着转型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去找寻解决途径。”
项建忠说,他对德国工业智能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德国道依茨发动机厂,偌大的车间内,运送物料的都是无人驾驶的机器人,能通过后台数据精确地把物料运送至相应位置,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之高,能让物料输送的位置误差仅仅在5毫米以内。“智能的背后是数据,如何搭建平台采集数据达到信息化,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温州博扬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士波则惊叹德国等企业现代的管理方式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比如我们走访的罗爵杜比手表制造工厂,他们的产品细节做得非常到位,作为同样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这点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回国后他马上召集了相关部门经理举行学习会,还在企业内部尝试推广德国企业的员工作息模式,推行“工作2小时休息15分钟”,非休息时间不能上厕所、抽烟等,还为员工休息区内设立有烟区、无烟区和配备咖啡机。“尝试了2天,发现我们的员工也能做到,坚持不离岗、不串岗。这也说明我们瑞安的企业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消化吸收,敢于学习和创新。”
“出去学习了,回来不能站着不动。”李作俊说,欧洲学了很多东西,关键是怎么落地。要顺应工业4.0的发展潮流,不仅仅是更新设备,还要提升员工技能和水平,否则会遇到买来的设备无人操作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主自身的观念转变也至关重要,要有敢于投入、敢于付出、敢于创新的决心,逐步向工业4.0看齐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