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让我们一起关注残障人士
走近他们,请从尊重、关爱开始
事件回顾:
“阳光鹊桥”为单身残障青年搭起寻爱桥梁
上周日,一场特殊的相亲会在葡萄园大酒店举行,参加者是一群单身的残障青年,他们怀着一颗纯朴真挚的心,来这里寻找可以牵手一生的TA。当天,有8对嘉宾成功牵手。
据了解,由市残联主办的“阳光鹊桥”残障青年联谊会,迄今已举行了3届,前两届联谊会促成9对新人喜结良缘,前年还为5对新人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目前已有6对夫妻诞下爱情的结晶。
残障人婚姻问题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市残疾人共有1.87万。多年来,在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下,保障残疾人权利和建立无障碍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造成残疾人边缘化的环境、社会和法律障碍依然存在,残疾人在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记者调查:
盲道被占,轮椅通行坡道缺乏,残障人士出行仍然难
如何让残障人士更自由、更畅快地通行,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目前,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健全,但不少设施难以发挥作用。比如,盲道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但盲道被占现象屡见不鲜,给残障人士出行带来了麻烦。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区主干道上基本都有盲道,但有些连贯度不够,有些被停放的小车或摩托车占用,难以真正发挥导盲作用。
盲人吴先生平常出门都是由家人陪同,因为街道上很多盲道并不通畅,“有时候会撞到停放在盲道上的电动车”。吴先生说,盲道本来是为了方便他们出行的,但是盲道上障碍物多,没有人管理,甚至有些盲道还被摆摊设点的商贩占用。平日里他独自一人不敢走盲道,担心被障碍物绊倒,他的多位盲人朋友也有类似的感受。
对于下肢残疾坐轮椅的人,最怕的是公共场所没有专设的坡道。记者发现,市区只有大型超市、大型商场、医院等地有供轮椅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和直达电梯,大部分公共场合都没有设置供轮椅通行的坡道。
采访中,不少坐轮椅的残疾人向记者倾诉了出门难的经历。家住安阳街道的胡女士自小双腿残疾,出行只能靠轮椅,平时除了家人带她出去,一般她都不愿意出远门。“去商场和超市,最怕的就是台阶和楼梯,如果没有电梯,坐轮椅就上不了楼。”她说。
“虽然无障碍设施建设得到重视,但由于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无障碍设施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老城区的公共场所、老旧建筑物因为建设时间比较早,没有配套无障碍设施。一些公共场所虽然配有无障碍设施,但有的不规范;一些无障碍设施虽然建好了,但缺乏管理和维护。”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公众关爱残疾人的意识有待提高
无障碍通道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出行的专用通道,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盲道不仅引导盲人行走,还会保护他们行进中的安全。
“平时很少关注盲人,对他们的生活也不了解,虽然知道盲道是专门为盲人出行提供便利的,但真没有意识到把车子停放在盲道上会给过往的盲人造成麻烦。”市民张先生坦言,有时为了贪图方便,常常把电动车停在盲道上。
跟张先生有类似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可能并不是有意侵占无障碍通道,而是缺少主动维护的意识。
“盲道被众多机动车所占的现实问题,如果仅仅启动道德的教化方式,很难立竿见影。对于机动车违法违规占用盲道的行为,必须由城市管理者和交警携手,通过适当的经济处罚,才能解决盲道被占的老大难问题。只有依法监管,才能使盲道成为视障残疾人出行的辅助导航工具,使他们依法享有出行便利的体面尊严。”市残联相关负责人道。
除了看得到的无障碍设施有待健全、完善,还有些“障碍”是在一些人的心中。
市民徐先生说,在国内很多城市,一些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缺乏对残疾人的理解,虽然他们也接待残疾人,但很少给予他们特殊照顾,残疾人出门办事很艰难。硬件和软件方面点点滴滴的缺失,累积起来,其实就是给残障人士融入社会、融入人群造成大障碍。“理解从沟通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残疾人极少出门,普通人与他们的接触就少了,接触少了,又怎么能了解他们?不了解,又谈何真正的关爱、尊重?”徐先生说。
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在全球,约有6.5亿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0%。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残疾人口8500万,涉及2.6亿家庭人口,相当于每4个家庭里面就有一个是残疾人家庭。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善残疾人状况,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了“全覆盖”。
我市对生活不能自理且残疾等级为一级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和居家安养,并根据省残联要求,出台了《关于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范围的通知》,适当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范围,从残疾等级为一级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持证重度残疾人,逐年扩大至18至60周岁的残疾等级二级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持证重度残疾人。2014年共完成残疾人托安养2768人,共投入经费1232.13万元。
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截至2014年,我市共有2239名残疾人纳入此项工程,其中1953名残疾人单独施保,全额享受低保金;286名残疾人低保边缘户全额享受低保补助金,合计发放补助金146.93万元,并享受其他社会救助政策。
此外,我市还创建了3家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将农村残疾人优先列入危房改造;利用残疾人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助听、助明、助行行动;设立残疾人成人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辅助器具配发中心和残疾人评定中心等在内的各项康复服务中心。
他们说:
我们需要尊重和“一视同仁”
市民郑女士:我是重度脊髓损伤,坐轮椅。对我来说,如果出门能够被“一视同仁”就好了。我平时出门会“享受”很多人的注目礼,也许他们是好奇,或者只是觉得罕见。虽然我也抱着“看就看有什么大不了的”的心态,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总之,对残疾人,请大家不要不礼貌地盯着他们看,不要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如果他们请你帮忙,能帮就帮,这就够了。
听力障碍者渴望与外界沟通
市民卢先生:我有个听力残疾的朋友,平时除了与残疾人朋友及家人沟通外,很少与外人沟通。其实,他很期望在公共场所和普通人有更多交流。大家只要懂一点简单的手语,和他们简单沟通并不困难。特别是银行、邮局等公共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应该学一点手语,或开设手语窗口,将会大大方便残疾人。
学学英国人如何对待残障人士
市民小黄:英国对残障人士的照顾,会让你感动。如果说在英国有特权,那肯定不是针对达官显贵,而是由残障人士所享有,他们拥有最近的车位、单独的通道、特别设置的路线和各类格外的照顾。
嘉宾说:
关爱残疾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市残联工作人员林先生:关爱残疾人,绝不是部分人眼中的同情与怜悯,不能靠一两句宣传语和一个纪念日,更不是有声无心的施舍和敷衍,而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要以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机制为前提,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做后盾。唯有如此,才能把特殊化转变为常态化,把歧视与排斥转变为平等和关爱。
相关链接:
残疾学生将享受12年免费教育
日前,教育部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特殊教育发展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使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达到12年。
据了解,今后我国将加大特殊教育投入,2016年将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6000元,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十三五”期间实现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免费教育达到12年;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优先进行资助。此外,我国还将健全标准,建立一套能够反映残疾学生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融入社会能力特点的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一整套覆盖所有学科的新教材,让残疾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同步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记者 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