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举措
打造网络经济强市
前10月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亿元,
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
本报讯(记者 项乐茹 通讯员 许小鹤)“今年企业的网络销售日均销量达7000双,比去年翻了一倍。”市娅莱娅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范聪说。作为一家以设计、销售帆布鞋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借助“电商换市”的政策支持,该企业短短2年时间爆发式成长,消化吸收了仙降15家中小鞋企产能,带动当地帆布鞋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网络经济强市总目标,多措并举发展“一号新产业”。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电商主体2.6万多家,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在册的电商主体达8000余家,其中天猫店476家,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2015年1至10月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亿元,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全省各县前列。
从年销量超亿元的电商龙头企业,到遍布全市多个镇街的电商村,再到具有政策补贴优势的电商园,我市网络电商集聚效应初显。在仙降街道金山村,凭借胶鞋等产业优势,众人陆续投身电子商务,创造了单季度超1000万元的网络零售额,为今年一季度温州3个超1000万元村之一。今年一季度,我市有网络零售额超250万元的电商村15个,数量占温州全市近四成,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全省第四,分布于塘下、仙降、马屿、安阳、陶山等9个镇街,与仙降飞云的鞋、马屿的眼镜、塘下的小型汽摩配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此外,由旧房改造建成的云江电商园和申通电商园,当前出租率均达到100%,入驻企业均可享受房租补贴等支持。
网络经济的开花结果,需要配套措施的持续跟进。今年7月挂牌成立的市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中心,为网络经济型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技能培训、配套服务商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入驻服务商20余家,并在塘下、云周、阁巷、高楼和汀田等地设立了5个分中心。同时,我市积极引导金融企业为电商企业开发金融产品,瑞安农商银行建立总额1亿元的专项授信基金并提供5%-15%的贷款利率下浮优惠,建设银行瑞安支行、温州银行瑞安支行等也专门推出了“电商贷”业务。
物流效能也在逐步提升。目前全市快递平均日出票数18万票左右,年增长超40%,EMS总发件数232.94万件,名列温州各县市区前列。我市陆续引进大型国际物流企业普洛斯,促成上海天地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瑞安运营天地汇公路港项目,在江南物流园区设立海关保税区仓库,以及在温州各县率先建设了150个智能快递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在“互联网+”的风口下,传统企业也迎来老树逢春。我市不少企业成功开拓网上市场,打造胶鞋、礼品、眼镜、食品机械等全国网货基地,走出发展新路子。我市也推出多项鼓励优惠政策,带动实体企业积极“上线”。对在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等电商平台展示企业与产品,市财政给予年费不少于50%的补助,近3年共发放1400万多元,受益企业近1000家,目前我市规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展示产品的占近七成;对于网络销售额首次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6万元、10万元奖励。阿里巴巴瑞安产业带即将上线,届时我市优势产业在阿里巴巴1688中国站得到集中展现,助力我市优质产品拓市场。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将完善规划电商政策,优化推进机制,提升电商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地方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