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给学生演奏乐器、带学生看电影……
两张合照,三十多年师生情
■记者 张洵煜
“30多年过去了,这帮学生还记得我!”吴权林拿着肇平垟中学77届学生毕业照,有些动情。吴权林今年59岁,是塘下肇平垟人,现任场桥中学党支部书记、数学老师。30年多来,这帮学生每次聚会都不忘叫上他,前不久,吴权林还和学生们一起游玩大罗山并合影。对比着这新老照片,吴权林笑着回忆起当时的任教往事。
和学生“打成一片”,演奏乐器给学生听
1977年,吴权林21岁,在当时的肇平垟中学任数学和物理老师,是77届学生的班主任。当时,他仅与这帮学生相差五六岁。“我不像老师,倒更像他们的大哥,时常和他们打成一片。”吴权林说。
学校靠近104国道,那时的国道还是窄窄的石子路,两头是郁郁葱葱的绿树,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这条路上散步,聊学习,说家常,如朋友般谈心。
吴权林热爱音乐,高中时就自学了吹笛。从教后,他还学会了二胡、手风琴等。学会这些乐器后,吴权林经常练习,吸引来不少学生“粉丝”。
林丽华今年52岁,是当时班上的文艺委员。她还记得当年去吴老师家听他演奏的时光。“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都喜欢去吴老师家写作业,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写完,听吴老师给我们拉手风琴、吹笛子。”林丽华说,现在想来,曼妙的音乐声似乎还飘在耳畔。
带学生看电影是那个时代最享受的事
那个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看电影在当时不少学生的心里,有着难忘的记忆。
“看电影是我们那时最享受的事。”林丽华说,塘下公社经常组织电影队去村里流动放映露天电影。村民听说要放电影,都兴奋地互相通知,早早地就到场,摆好的凳子都不够坐,后面密密麻麻站了好几排人。“说全村的人都出来看电影都不过分。”林丽华笑着说,放电影前,大伙儿还有说有笑闹作一团,电影一开始放映,便鸦雀无声,大家都盯着屏幕认真看着,哪还有功夫闲聊呢!那时的电影多是战争题材,电影结束后,她都和同学意犹未尽地讨论剧情。
说起看电影,吴权林的记忆也被唤起来。“每次学生听说哪里有放电影,就会跑来告诉他,让他带着他们一起去看。那时我们没有丰富的娱乐方式,看电影是最好的消遣。”吴权林说,他喜欢带着学生去看电影,再远的村他们都乐此不疲地走着去。
当然,最让学生们激动的是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学期大概一两次,学生排着队走路去张宅村的电影院,得至少走上半小时,当时放映的影片有《红星闪闪》、《地雷战》等。“尽管电影院不大,但比平时看的露天电影洋气多了!”林丽华仍记得第一次去电影院的感受。
试卷是“刻”出来的,毕业后老师和学生玩在一起
吴权林至今还收藏着一沓当时的数学试卷,泛黄的试卷上清楚地印着他写的笔迹。“当时还没有打印机,试卷得靠老师一笔一划刻字完成。”吴权林介绍,先将透明蜡纸铺在钢板上,用笔用力地刻在蜡纸上,再用油墨“轮”过去,十分麻烦。为了试卷的美观,吴权林经常练字,还会研究如何把控力度,把字“刻”得更好。
那时的学习氛围虽然轻松,但吴权林对学生的学业并不松懈。毕业后,77届的学生各有发展,有一名学生考上瑞安中学,四名学生考上塘下中学,还有几个学生去了塘下文艺班。
考上瑞安中学的学生名叫李中方,是吴权林的得意门生,如今在温州市统计局就职。那时,吴权林边教书边准备考大学,经常将自己的习题和资料整理起来给李中方练习,辅导他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在多年后的聚会上,他仍十分感激吴权林的教育之恩。
学生谢成调受吴权林的影响,也爱上音乐。25岁时,他成为塘下“日月星”乐队的一员,担任键盘手。该乐队在当时的塘下红极一时,曾去瑞安市区、场桥、丽岙、苍南等地演出。近日,谢成调听说吴权林在陈岙村吹萨克斯,特地前去听老师演奏,还向他借了萨克斯,也要学起来。
2007年,这帮学生毕业后首次重聚,并请来吴权林和其他两位老师。之后,他们还组建了微信群,经常组织出去游玩,每次都不忘叫上吴权林。今年年底,他们还张罗着和老师一起去厦门玩呢!“尽管光阴流逝,但我们的师生情会像照片一样,一直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吴权林感慨道。